中国中医药报:彩云之南,彝医之美
作者 ​杨本雷 2020-03-15
原出处:中国中医药网

彝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是西南地区历史舞台上的主体民族。彝族医药是彝族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并逐步积累发展起来的,以彝族医药理论为指导的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医药,是彝族人民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为彝民族的生存、发展、社会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更是中国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医药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历史沉淀,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医药宝库,是一部饱含民族情感的壮丽画卷。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沿革】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彝文《帝王纪》和《西南彝志》记载,彝族的医疗实践活动产生于哎哺原始时期,可追溯到5000年以上。在母系社会时期,彝族先人就利用土生土长的彝药内服、外敷、熏蒸治疗疾病。古彝文记录最早的药物疗法是“毒蛇咬伤的,麝香拿来敷;蜂子蜇伤的,尔吾拿来敷”(见《支呷阿鲁》),这是母系社会时彝医阿莫流传下来的疗法。支格阿龙是彝族母系社会时期的先祖之一,是古滇国的国王,他在与雷神的医药回答中谈到了腹痛、腹泻、咳嗽、疟疾、麻风、秃疮、冻疮、牙痛、眼睛红肿等9种病症的治疗,涉及十余种彝药的临床应用方法,这是迄今为止最为古远的彝药临床应用的记载(见《支呷阿鲁》)。据《大理古佚书钞》记载,1800多年前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将士于落马坡误食哑姑泉,三百余失声,求于孟节,“孟以苦良皮、黑霸蒿、青茶、紫茎菊熬水服之,而肿消毒平”,孟节就是彝医。 晋代和唐代,犀角、琥珀已被当作彝药应用,并成为皇宫贡品, 唐开元(713~741年),有一味制作毒箭的彝药叫作独自草,被陈藏器收入《本草拾遗》。在大理国时期,彝族名医杜清源被尊为药王,在彝族民间享有极高声誉,其孙杜广将其遗著及其经验整理成《点苍药王神效篇》(后失传),“载草、木、虫、石四类,千四百余种,详记色形、药性、配方、忌解、提炼丹丸、盖皆古南诏七百余载诸验方。”元宣和年间,在滇西一带,以彝药“龙珠草、重楼、天南星、虎掌草、百毒消疗外伤,有显效。”(《淮南夜语》)。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清时期彝族医药已初具规模,在四川凉山发现2本《此母都齐》残卷,系彝药验方古籍,另外还发现诊断治疗牛羊的兽医药学,治疗手段采用彝药灌服和针刺放血疗法。明洪武年间,在滇西出现了很多彝族民间名医。《淮南夜语》有对云南彝医的记载。出现了大量的彝文医药手写文献。在楚雄州境内发现的《齐苏书》(即《明代彝医书》)记载常见病59种,彝族药物231种,彝医单方、验方226个,成书于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是对16世纪以前彝族医药知识经验一次比较系统的总结。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南彝志》及《宇宙人文论》形成于清康熙三年及雍正七年(1664~1729年),其中均有对彝族医药理论清浊二气、五行学说、二气六路学说的阐述,是朴素的彝族哲学思想和重要的彝医基础理论典籍。清雍正三至七年,还产生了一部重要的彝族医药文献《启谷蜀》,全书5门28类260方,是彝文医药文献古籍中的验方单方善本,该书治法完善、方药配伍合理,把彝族医药的治法和配伍提高到了一个全新水平,具实用性,有较大参考价值。《彝族文化》记载,清雍正年间,楚雄女性彝医准塔洼,被朝廷“召进京城为皇家治病”,称为御医。明清时期产生了众多彝文医籍,代表了明清时期彝族医药的特色和文化,为彝族医药的发展增添了光辉的一页。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彝药拔云锭的成功创制开创了云南制药工业的新纪元。民国时期,彝族医药和中医药一样,受到摧残和排斥。1902年,彝医曲焕章创制出云南白药,是彝药的精品和代表。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民族医药十分重视,西南各省对彝族医药展开了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许多彝族医药的著述, 在滇、黔、蜀三省发掘出20余种彝文手写本医药古籍, 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世纪80年代,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了云南省楚雄州彝族文化研究院,相继在楚雄州成立了彝族医药科、楚雄州彝族医药研究所、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所、云南省彝医医院。多层次、全方位对彝族医药理论研究、新药研发、临床治疗、药材种植养殖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成果。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特色医理】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宇宙人文论》说:“天有星辰八万四千颗,人有头发八万四千根,天的周围有三百六十度,人有骨头三百六十节……”“世间万物都是由清浊二气组成,人也如此”。《西南彝志》:“天的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人的五行是心肝脾肺肾。”以上内容构成了彝医“人与天地同”的“三才”相应观, 三才因素,对人的生理、病理、思维、精神具有重要影响,对于认识病因,指导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气理论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医认为,混沌初辟、天地未判之时,就存在原始祖气,原始祖气一分为二,蕴生清浊二气,青清之气上升为天,赤浊之气下降为地。三气理论中,元气为人体之主宰,清气和浊气乃元气所化生,元气随清浊二气寄寓于周身形体组织中,故清浊二气平衡协调,元气充盈,则人体健康无恙,精神旺盛。彝医有“元气充盈,毒邪难犯,毒邪内犯,元气必虚”的理论,并以这一理论建立了自身的生理病理学说。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行学说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南彝志》谓:“天的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人的五行是心、肝、脾、肺、肾,认为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胃肠脾胰属土。”五行学说的生克理论,对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彝医的五行学说与中医大致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彝医与汉文化的相互交融,二者密切难分,源远流长。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气六路学说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有清浊二气,人亦有清浊二气,人体的清浊二气有三条循环通路,二者并以气海为交汇,其中清气三条路:一是经过心脏的清气,二是经过咽喉直达七窍的清气,三是经过肺肝,连通肾脏的清气。浊气三条循环通路,一是经尾根达头顶,至鼻下,二是起始肩胛直达脑髓,三是经过肾脏,过腹腔达头顶,《宇宙人文论》的描述与此有所不同,人体的气从生门(囟门)下来,经过肠与胃,注到脐眼下面。从这里起,在人体中有气的通道六路清浊气,心肝肺脾肾,都在人体中。二气六路理论学说是我国古代彝医的首创理论,独具特色,在彝医的基础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毒邪理论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毒邪理论是各种疾病发生的重要病因理论之一,在所有病因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独具特色,成为彝医论述病因病机的重要基础理论,称为“毒邪理论”。 彝医认为:“万病生于毒。”毒邪发病有内外两种途径,各种外毒是导致人体产生外感寒热两大类病变和某些传染病的因素;各种内毒是导致机体脏器功能失调,产生脏器系统病变的因素。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治疗特色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医的治疗手段丰富多彩,包括内治、外治、针灸、推拿、拔罐、穴位割治、刮痧疗法等。根据不同病情施用的药物剂型有汤剂、膏、丹、丸、散、搽剂、敷剂、酒剂、洗剂等十余种。彝族医药在骨伤科促进骨痂生长、止痛和内科消化、心血管方面有独到的用药经验,治疗肿瘤、艾滋病、糖尿病及养生保健是彝族医药近年来的新亮点。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用药特色】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彝医古籍文献和各地彝族传统用药情况统计,彝族药大约有1198种,纳入彝族药材法定标准的有165种。彝药本身有奇、灵、简、便的特点,“奇”是指配伍奇特、精妙,处方药味较少,单方独剂应用为多;“灵”是指疗效好,灵验;“简”是指用法简单,多以汤剂、散剂、酒剂应用;“便”是指采药方便,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自采自用。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药有三个特点:一是有典型的区域性和习惯性用药特色,大部分均为彝族地区习用或独用药,与中药不相重复,少数虽和中药为同一株植物,但药用部位或功效各不相同。二是以众多的植物寄生入药,彝区内生长的植物寄生多数均入药,如桑寄生、松寄生等。三是广泛应用动物药。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令外,彝药方剂还有三个显著特点:1.彝药三方,包括大方,小方和单方。2.醇酒入方,彝药善用药酒,经常以药酒入药。3.鲜药入方。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优势病种】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医对肿瘤病有独到的理解和疗法,以彝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独特的彝药资源,形成了对消化系统肿瘤肝癌、食道癌、胃癌和结肠癌的治疗优势。彝族地区山高林密,道路崎岖,气候潮湿,经常发生跌扑闪挫和风寒湿痹骨伤病,所以在民间积累了丰富的治疗骨伤病和风湿病的经验,彝医临床实践中形成治疗优势和治疗特色。另外,彝医对糖尿病、心血脉系之冠心病、心绞痛、心悸,肝胆系之肝病、胆囊炎,胃肠系之胃痛、急腹症,肺皮肤系之咳嗽、支气管炎、肺炎,脑神经系之脑卒中,肾膀胱系之膀胱炎、肾结石、肾衰,生殖系之女性月经病、男性不育诸证、女性不孕诸证,胰脾系之胰腺炎、胰腺癌均有独到的治疗特色和优势。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特色技术】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ao1.jpg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医水膏药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医水膏药是彝医的代表性医疗技术,是以彝族医药整体观和辩证法为理论指导,通过将药物敷贴到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以发挥药物驱寒散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解毒散结、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使失去平衡的脏腑组织得以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病的目的。具体用法是彝医平时将疗效好的彝药采回家晒干后,碾成药粉装到密封的瓶中,治病时根据病情或伤势、病变部位而灵活采用相应的彝族药细粉或鲜品药,分别用冰雪水、井中凉水、地表长流水、温水、烟筒水、草药液调拌成膏糊状,涂于棉布或油纸上,外敷于病患部位,药膏近干时再加水浸润。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容易掌握,在彝族地区广为流传。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医水膏药疗法在云南流传上百年,现已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省彝医医院余惠祥、杨本雷为代表性传承人。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展概况】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ao2.jpg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药滇重楼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过多年发展,在楚雄州形成了集彝族医药临床、科研、教学、制剂、彝药种植养殖为一体的彝族医药研究中心。现有楚雄州彝族药研究所、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所二所研究机构,云南省彝医医院彝医医院一个。2014年在楚雄成立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彝医药分会。云南省彝医医院2012年列入国家第二批重点民族医医院建设项目单位,开设彝医门诊12间,开展彝医特色诊疗项目科室12个,彝医肿瘤科、彝医骨伤科、彝医推拿科、彝医妇科、彝医肛肠科五个彝医重点专科,彝医胃脘病是云南省重点专病。到2006年,全国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彝族新药共130多种,楚雄州有17个,云南省彝医医院有国药准字彝族药4个,有批准文号的彝族药院内制剂26种,彝药保健品2个。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所整理出版了《中国彝族医学基础理论》《中国彝族药学》《彝族医药荟萃》《云南彝医药》(上、下册)及《中国彝医方剂学》等五部彝族医药专著,《中国彝医临床学》正在编著中。建立了初步的彝族药材标准,具有法定标准的彝族药材已达165种。近年来已取得彝族医药重要科技成果25项。在楚雄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彝族医药馆,建成彝药种植养殖基地100多亩。2006年以来,彝药运用在治疗艾滋病上,已经取得可喜疗效。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载:《中国中医药报》第4468期)Yl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黄平山 编辑: 黄平山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