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医药
作者 佳佳 2003-04-24
原出处:彝族人网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在同大自然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具有彝族特色的传统医药学。彝医彝药堪称中华医药花园中的一支奇葩。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族医药的哲学依据和基本思想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彝医哲学思想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一个民族的医药体系都是建立在该民族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上。因此,每一民族的医药体系都有相应的哲学体系予以支撑。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认为万事万物的根本是清浊二气,天、地、人和各种事物都是由清浊二气产生的,因此清浊二气是彝医认识自然、了解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总纲。彝族哲学尤为重视这清浊对立,有的地区又将其表述为雌雄的对立。彝医彝药讲究的就是对这种对立的调和。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彝医气血及经络理论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医认为,人以气血为生命的根本,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气生于“大肠与小肠间,脐底之上。”只有气血在人体内运行通畅,环流不息,贯通三焦,生命活动才能得以延续。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医将气分为清气和浊气两类,认为清气和浊气在人体内有着各自的循行路线,并按其路线运行,周行全身,发挥其营养作用。这种被称为“气路”的循行路线就是经络。《西南彝志?论人的血气篇》说:“清气三条路。气路第一条,由心中经过;气路第二条,是经肝和肺;气路第三条,发源于中焦。浊气三条路。为首的一条,起始于中焦,经血海之前,达于头顶之上;第二条,气路起始于头髓,经过臂膀上;末一条气路,起始于尾根,通过头顶上,直达于耳底。”虽然对清浊气运行的道路描述较为粗略,但仍可看出彝医所指的气是沿“气路”即经络运行的,而不是杂乱无章和运行于“气路”之外的。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彝医的预防医学思想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强调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是彝医预防医学思想的中心内容。彝医重视疾病的治疗,更重视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民间有许多预防方法,如常洗矿泉浴预防皮肤病、风湿病;外搽烟油防山蚂蟥、虫蚁;佩带雄黄或家中养鹅防蛇等。医书中所载防病方法更多,如《献药经》载:煮食麂子肉,既可治麻风,又可预防麻风传染;煮食菁鸡肉,既可治疗麻疹,又可预防麻疹。《明代医书》载:烧吃人指甲,可预防感冒;随身携带灵猫香,可避毒气瘴疠及虫蛇等。此外,彝医还主张有病早治,防止病情加重,变生它病。如被狂犬或毒蛇咬伤,主张及早划开伤口拔毒,以防狂犬病或蛇毒中毒。这种无病早防,既病防变的认识,反映了彝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学术思想。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医药概述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药方主要是口传,但也有不少用彝文记录下来,现在所能收集到的最早的彝族医药文献是写于明朝。彝医不仅重视治疗疾病,同时也强调预防疾病。养生和预防是彝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彝医在治疗上有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主要靠口服,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酊剂。外治法包括外包、外敷、烧火、熏蒸、洗浴、割治、放血、针刺、拔罐、推拿按摩等。彝药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化学、自然土及水。彝医治疗注重实践,注重疗效,不死守一方,其文献记载内科疾病有38症,耳科疾病20症,妇科疾病11症,产科疾病28症,外科疾病16症,伤科疾病36症,五官科疾病22症。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医药发展史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医药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彝族史诗中就有不少的医药知识。当时彝族先民们在与自然灾害及疾病的斗争实践中,慢慢地积累了保护身体健康和提高体质的经验,同时也发展了医药知识。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和其他民族医药一样,药物是彝族医药发展的基础。彝医的药物分植物、动物、矿物三部分。明代以前,彝族历代对植物药的记载非常零星、分散。此时问世的《双柏彝医书》一书,将流传在民间分散的大量植物药收集起来,它虽然还不是专门的本草书藉,但其中所记载的彝族植物用药之丰富,是前所未有的。而《献药经》则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药物相互配合,以提高疗效。书中认为凡药用的植物、动物、家畜、五谷等,都可用来相互配合使用。药物配合十分广泛,只要是对病情有效的药物都可以进行配合。这充分说明彝医此时已从单方向复方迈进了一步,这无疑是彝医药发展的一个新起点。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善用动物药起源于原始时代,这对后来彝族医药的发展,特别是动物药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彝汉医学的相互交流,彝族地区的动物药越来越受到汉族及其他民族的重视。《名医别录》就记载了彝族地区的牛黄、麝香、犀角、露蜂房等动物药,并明确地记录了这些动物药的产地、性味、功能、主治。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公元初年到南诏彝族奴隶制建立之前,彝族历史经历了奴隶社会前期。这一时期,彝汉医药相互进行了交流。彝医使用的一些有效药物也被汉医所用,并且收录进汉医的医书中。著名医家赵学敏在《本草纳目拾遗》中,也记录了一些彝族药物,证明此期彝族医药应用的广泛性。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世纪中叶,明代本草学家兰茂著成《滇南本草》。记入了彝族的许多药物。到了清代,对于植物药的运用就更加广泛了。近代,彝汉医药交流日益增多,彝医善于吸收汉医的营养,逐渐摆脱过去单方单药,只凭经验的传统格局,使彝医药有了突破性发展,为彝族医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彝医常用药物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药物是彝族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中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彝族药物数达千种,包括有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其中以植物药和动物药运用较为广泛。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举例如下: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苦荞麦:用于小儿热病、腹泻、骨折、牙痛、胃痛、肚腹内绞痛、食积。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黄:用于胎盘不下,打摆子,消暑防病,烧伤烫伤,冻伤,跌打伤,腹泻,出血。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牛膝:用于无头疮,风湿,外伤肿痛、劳伤腰痛,咽喉肿痛,胎衣不下,月经不通。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芽草:用于皮肤瘙痒,腹泻,腹痛小儿腹泻。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余甘子:用于体弱、有风不散,杨梅疮,小便不通,心烦、头昏、夏日中暑。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川续断:用于冷寒身痛,哮喘,体虚,骨折,风湿,腰膝酸痛,外伤肿痛。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射干:用于胃痛,肺热、咳痰,痰为铁锈色。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雄黄:临床用于药物中毒、毒蛇咬伤、红斑疮、秃顶、霍乱、疯狗咬伤。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膏:用于烫伤、咳嗽、痄腮。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瓦楞子:用于痞块。瓦楞子20克,鳖甲20克,鸡内金10克,研末加入红糖、蜂蜜各30克,开水冲服。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伏龙肝:用于腹疖,咽痛,腹泻,大出血休克,痈疽。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海浮石:用于淋巴结核。海浮石10克,昆布10克,海螵蛸10克,木香10克,海藻5克,桔梗10克,赤芍10克,元参15克,柴胡15克,夏枯草10克,煅牡蛎20克,象贝母20克,研末蜜炼为丸,每丸10克,早晚各服一次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夏枯草:用于伤风,外伤流血,烧烫伤,肝痛,腹痛,火眼,头痛,腹泻,疯狗咬伤等。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曼陀罗:用于牙痛、牙齿生虫,牙痛,疯狗咬伤,风寒咳喘,胃痛,跌打伤,疮肿,风湿疼痛。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苦瓜:用于蛇咬伤,肿痛,腹泻,牙痛,疮肿,肠疮,热疮。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花金钱豹:用于产后无乳,咳嗽,身体虚弱。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姜:用于冷寒腹痛、腹泻,咳、喘病,风寒外感,久咳不止,解半夏、南星之毒。0X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