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地区气候背景与气象谚语
作者 蒋志聪 2004-10-27
原出处:彝族人网

  彝族主要世居在云贵川地区的山区,彝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学习和应用了很多气象学知识。在气象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气候预报、气候资源的应用上彝族人民都有很高的认识程度。彝族人民早期的气象学知识主要是通过气象谚语(尔比)来体现的(包括物候知识),并加以应用。本文试图应用现代气象学知识对流传在彝族人民中的部分气象谚语(尔比)加以解释、然后再加以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彝族对自己生活地区的气象学知识的认识程度是相当高的,彝族人民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四季变化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懂得应用人工影响天气和防雷知识。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学会了应用气象变化,观测野外动物之行为和物候变化,可以预测天气,这与我国古代先民之天气预报方法十分类似。彝族气象谚语(尔比)多来源于对季节变化和物候的观察。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键词:彝族 气象学 物候  气象谚语(尔比)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前言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笔者从事气象工作20多年了,在写《喜德气象志》时跑了很多彝族地方和走访了很多彝族老人,后在越西搞人工影响天气和防雷安全检查时经常深入基层,收集了一些流传在彝族人民中的气象谚语(尔比),在西昌参观彝族博物馆时,笔者在馆内发现彝族有一些气象知识和物候知识,结合我收集的一并缕列,供彝学工作者参考。笔者从小受到的是汉语言文化的教育,虽然彝语说的流利、但没有彝族文字的能力,故在收集到的彝族气象谚语(尔比)的翻译上有点汉化,且由于笔者生活区的原因,仅收集了越西、甘洛、喜德、冕宁一带的部分彝族气象谚语,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为谢!彝族气象谚语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认识自然的经验,这些经验既有利用自然的一面,又有与自然斗争的一面,并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考验和锤炼,概括成简明、动听、易懂、易记的谚语,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下来。所以气象谚语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时至今日,天气预报已经深入到各地农村,但气象谚语仍不失为广大农民看天看地种庄稼和安排农业生产的参考依据。气象谚语和群众用口语表达的看天经验是有区别的,谚语因果关系明确,语句简炼,而且富有韵味;群众看天经验因人因地而异,一般只有表达因果关系的言语,语句不一定押韵,流行的区域范围也要小得多。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世居地云贵高原的气象和物候背景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生活范围多散居于中国西南省份的金沙江南北两岸,南岸分布在云南、贵州的乌蒙山和云南的六诏山、哀牢山、蒙乐山等;北岸则是四川、云南的大小凉山。大约是在北纬22-29度,东经98-106度之间,主要是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带。彝族生活的地区江河纵横、气候多变、群山耸立。山岳之间巨川横卧,地形受到横断山系和大江的分割,形成了地貌的极大差异。东部属云贵高原,平均在海拔2000米以上,其中有金沙江、元江和南盘江流经切割,造成了许多盆地和断层湖,如邛海、滇池和泸沽湖等,还有分布在各系山脉上的高山湖,如红海、黑海等,在这一个多样的地域里,气候受到地形切割的影响。而西面则有大山围绕如怒山和云岭等。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大,境内寒、温、热几种气候类型俱全,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季节变化不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分明。霜期短,日照充足,年降雨量约800-2000毫米。而彝族多居住在海拔约2000-3000米之间的山区。彝族居住的环境处于原始的大自然状态下,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慢慢地因应自然的环境变化,创造出自己的生存空间和气象学,而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气象文化。彝族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在古彝人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中,领悟到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是自然的生命中的一部份。这种认知使得彝人从古代便很理性地把自然溶入到生命里,强调人与自然的给合。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四川西南部的气候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川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份地区四季不分明,但干温季明显,冬暖夏凉,干季日照长。由于受地理纬度和地貌的影响, 气候的地带性和垂直方向变化十分明显。川西南山地为干湿季分明的西南季风气候。全区热量资源丰富, 雨季长、雨量多, 全年为农耕期。川西高山峡谷为垂直分布的山地气候。其中南部谷地热量资源最丰富, 多光照, 冬春连旱期长, 水热矛盾突出, 主要气象灾害是冰雹、干旱和暴雨洪涝。由于地壳的强烈上升和河流的迅速下切,致使山脉连绵, 江河纵横,地表此起彼伏。在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流域 ,山峰陡峭,河谷深切,岭谷高差往往达到l000米至3000米,成为我国强切割地区之一。年均气温在12℃~20℃之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4℃~12℃之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0℃~24℃之间,无霜期在220天~330天之间;年降水量在900毫米~1200毫米之间,90%集中于5月~10月,雨季湿润凉爽,干季天气晴朗温暖;年日照在2200小 时~2700小时之间。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云南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这一现象与云南的纬度和海拔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从纬度看,其位置只相当于从雷州半岛到闽、赣、湘、黔一带的地理纬度,但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米,大大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而造成的温差。这种高纬度与高海拔相结合、低纬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温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递增,平均温度在5-24℃左右,南北气温相差达19℃左右。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天气系统的不同,全省气温纬向分布规律中常会出现特殊的情况,这种情况反映了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出现了“北边炎热南边凉”的现象。特别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内多山,河床受侵蚀不断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顶,都存在着因高度上升而产生的气候类型差异,一般高原每上升100米,温度即降低0.6℃左右。“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表明了“立体气候”的特点。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由于地处低纬高原,空气干燥而比较稀薄,各地所得太阳光热的多少除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增减外,也受云雨的影响。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在6-8℃以上。年温差一般为10-15℃,但阴雨天气温较低。一天的温度变化是早凉,午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是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左右,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降水量最多是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甚至更少。不仅如此,在小范围内,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降水的分布也不均匀。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以及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约250天;较寒冷的昭通和迪庆达210-220天。云南光照条件也好,每年每平方厘米为90-150千卡,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自治区。云南的这种气候特点,有利方面是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不利方面是干季和雨季过于集中,分布不均,还伴随有洪涝、低温冷冻、冰雹等灾害,会给农业带来危害。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贵州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4~1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大多数不低于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多在25℃以下。降水丰富,年降水量一般1100~1400毫米,热量较充足,10℃以上积温约4000~5500℃,无霜期长达270天以上,且雨热同季,利于植物生长。因地形和纬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省内气候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低到高的明显变化,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为农业综合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优越的气候条件。但因雨日多达160天,相对湿度常达80%,日照仅1200~1500小时,日照率不足25~30%,故有“天无三日晴”之谚,对喜光作物不利。又因雨量月变率大,也会出现干旱。此外,还有春夏的冰雹、“秋风”低温等不利于农业的灾害性天气。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广西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广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主要特征是气温较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夏湿冬干,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在17-22℃。最热月是7月,月平均气温23-29℃;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6-14℃之间。≥10℃年积温达5000-8300℃,持续日数270-340天。年平均降雨量在1250-1750毫米。桂南防城、桂中金秀-昭平、桂东北的桂林和桂西北的融安为多雨中心,年降雨量均在1900毫米以上。桂西左、右江谷地和桂中盆地是主要旱区,年降雨量仅为1100-1200毫米。雨量最多是防城区,年降雨量2800毫米左右,最少是田阳县,为1070毫米左右。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早期的气象谚语(尔比)和物候知识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凉山彝族博物馆内所列举的气象谚语(尔比)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鹰过要天晴,雁过黑沉沉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按鹰过要天晴,意谓老鹰有感应天气的能力,故老鹰高飞而去时,反映天晴将较久。老鹰飞扬上空盘旋,必然是天空无浓云,能见度大,空气湿度低,高空气流活动较小。老鹰能高飞,一般在天气系统过境后。雁是一种喜温的候鸟。它的生活地区,随着季节的转变而迁移。夏天生活在北方,冬天生活在南方。秋分过后,雁飞离北方,向南飞去。雁为了躲避寒冷,在冷锋过境前往南飞,雁南飞后一般有冷锋过境,黑云密布,天气转凉且阴雨,故云雁过黑沉沉。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虹出东要下雨,虹出西要天晴。(可能有误,一般是:虹出东要天晴,虹出西要下雨。翻译精确点是:早虹雨、晚虹晴)早晨虹东方,下午阵阵雨。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川西南部和云贵高原之天气系统在受副高加强西伸时由东往西移动,故云:「虹出东要下雨,虹出西要天晴。早晨虹出东,下午阵阵雨。(太阳光穿过云中水滴时,由于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弧形彩带,叫虹。水滴越大,彩色越鲜艳。虹出现的位置,与太阳所在方向相反。上午太阳在东,虹在西边。下午太阳在西边,虹在东。在一般情况下天气系统运动的规律是:自西向东移动,西边出现虹,表明西边的雷雨区会移来,本地将有雨;东边有虹,表明雨区在东,它会东移出,就不会影响本地。所以也又叫“东虹日头,西虹雨”。)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蚯蚓地上爬,雨点天上飘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空气潮湿时,蚯蚓能感应到,并预知天将下雨,淹没其地下的居所,所以蚯蚓要爬出地面。空气潮湿时,阶梯、墙脚、门栏等地面也呈现潮湿,为下雨的前兆。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楚润九桶水,月晕起风雨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月晕是月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过折射而成的光的现象,成彩色光环,内红外紫。日晕与月晕都是天气变化的预兆。卷层云为锋面云系,为下雨的前兆。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至于彝族的物候知识则反映在下列彝族谚语(尔比)中: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听见布谷(鸟)叫,应该种地了。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听见蝉儿叫,应该道草了(玉米长出子叶时除草谓之道草)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听见金铃叫,拿镰收割好。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见彝族先民是根据物候来定农时,规定播种、除草和收割的时节。Aj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措扎慕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