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芝姑“荞年节”
作者 刘存荣 2006-01-11
原出处:彝族人网

  在永仁县的深山野岭中,有个叫白芝姑的高寒彝族村寨。每年农历四月第一个属龙日,当地彝族百姓都要举行盛大的活动,俗称“荞年节”。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芝姑属永仁县猛虎乡么苴地村委会,地处金沙江畔彝山腹地。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也许是由于迁徙路线或时间的不同,白芝姑彝族分成了不同的支系,节日习俗也各具特色。“荞年节”即为楚雄境内直苴、么苴地、白芝姑、薄片乍、阿里地、凉山箐一带彝族独特的节日之一。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荞年节”是当地彝族群众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节日这天早晨,伴着第一声老公鸡的啼鸣,由寨子里德高望重的俚颇长老敲响第一声清脆的铜鼓声,告诉人们“荞年节”已经到来,节日活动即将开始。此时,穿着节日盛装的村民们陆续从各个寨子集中到举行节日活动的场地上,然后根据节日活动内容,各自忙碌着。妇女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准备祭祀用的祭品和节日饮食,青壮年则做好接荞种的准备工作,未婚青年乘此机会尽情歌舞、谈情说爱。活动通宵达旦,场面热闹非凡。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活动开始,第一项内容是接“荞神”。大家在铜鼓手的带领下,踏着鼓点,顺序走到荞麦地里,绕地一圈,开始叫荞种。此时正是收获荞麦的季节,叫荞种就是要荞种不要再依恋田野,请荞种随荞麦一同回到家家户户的粮仓里,和山里人一同幸福地生活,到来年播种时节再回到山野中去。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接荞种仪式结束后,每人在附近折一枝绿树枝带回家,喻示附着在树枝上的荞种已随自己回来了。绿树枝带回家后,要将其插在楼海底上,待第二年开春播种时,再送回到地里。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接下来是舞蹈表演。寨子中央的场坝上,只见头戴面具、身穿长褂、手持木棍的十几个装束奇特的彝家汉子,以放在场坝中央的一张八仙桌为中心,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边跳边唱边表演各种样式的舞蹈动作。据说,在远古时期,一场大火把彝族人的所有房屋、粮食烧了个精光,当时不要说有口粮食吃,就是连粮种也颗粒不剩,人们在饥饿和痛苦中苦苦挣扎。后来不知是谁在一个倒扣的碗底下发现了几粒幸存的荞种,人们把荞种播在山坡地上,顶着烈日到很远的山脚挑水浇灌,白天黑夜轮流守护,精心管理,就这样一直到了来年的四五月,荞麦终于开花结籽,彝族祖先靠这几粒荞种生存并繁衍了后代。这就是彝族荞年节的来历。为了使后人永远记住这段痛苦的农耕历史,每年的荞年节,彝族人都要进行这些舞蹈表演,以示不忘昨天的艰难。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们在做完各种活动后,便相约在一起对歌、跳竹竿舞、跳葫芦笙舞。长者则围坐在场子中央的八仙桌旁,饮酒叙事、对歌。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荞年节”实际上是农业祭祀性节日,它实际上表达了彝族人的一种自然崇拜,这是农业民族一种期望丰产丰收的共同心态的外露。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芝姑“荞年节”习俗,一直沿袭至今。l6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