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跳菜”是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彝族群众举行婚丧等活动时必不可少的。逢喜事,以“跳菜”助兴,遇丧事,以“跳菜”化悲,“跳菜”把彝族人粗犷豪放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宗的跳菜只能在南涧彝族村寨中见到。这种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盛行于唐朝民间的“南涧彝族跳菜”,构成了南涧民间文化的重要部分。
跳菜师配合默契,不时有诙谐的表演
表演“跳菜”的人被称为跳菜师,一般一场两人。跳菜师手里托着托盘,盘中摆满了大碗的菜,在唢呐等乐器声中边跳边舞。近十几年来,乡土气浓郁的“跳菜”经过加工后与更多的人见面,乡土艺术家们从彝家山寨跳上了舞台。这一跳名声大振,“南涧跳菜”曾在1992年第三届中国艺术节“跳云南”晚会上获表演一等奖,并在2000年全国第十届”群星奖”中荣获铜奖。
“跳菜”一般用唢呐、芦笙、长号等来伴奏
多年前我就对南涧彝家的“跳菜”很感兴趣,记得在大理三月街见过,印象最深的是那些身披羊皮挂、光着脑袋的彝家汉子,他们头顶托盘进行精彩的“跳菜”表演。当时就想,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到彝山看看原汁原味的“跳菜”。
随着音乐声,跳菜师开始进场
终于有机会,我在沙乐乡感受了一次彝族婚礼上的“跳菜”。坐落在无量山中的沙乐乡,是彝族的聚居地。新郎李洪辉的家就在本乡阿基茸村,新娘毕光春20岁,他俩是在跳歌时相识。这次办喜事新郎家里杀了两头猪,四方的亲朋好友都前来贺喜,还请了跳菜师来表演。请来的这两位跳菜师是这一带地道的“跳菜”高手,其中的吴明龙从18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跳菜”,这项绝活是他家祖传的。他说,每年最多跳6场,主要在婚宴上表演,要跟着锣鼓、唢呐等音乐节奏跳,慢节奏容易跳些,可以更好地表现。用3根手指托着约10多公斤重的八大碗菜,连续跳15分钟,这确实要有真功夫才行。
新郎、新娘在迎接宾客
听了吴师傅的介绍后,我们更是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他俩表演的“跳菜”。这时,客人已经入席就位,一阵开场锣鼓过后,长号、唢呐、芦笙等器乐齐鸣,主持人大喊一声“上菜”,只见吴师傅二人身披羊皮挂,手中托着托盘,盘中放有几大碗菜,踏着音乐的节奏,一前一后地缓缓入场。他们的舞步是那么轻快,还不时地扮怪相和表演幽默滑稽的动作。他们配合默契,每一个动作都表现得优美、流畅。“跳菜”的花样还真不少,他俩一会儿将托盘用头顶着,一会又放在肩上,使你不得不佩服跳菜师的高招。跳到每一桌时,按照传统成规布阵落菜,摆成回宫八卦阵,每一碗菜都是一粒“棋子”,先放哪碗菜后放哪碗菜,都是有规定的。
跳菜师单手托着托盘
“跳菜”是南涧彝族特有的饮食文化,它把粗犷豪爽、古朴生动的民间艺术亮点融汇其中,堪称“东方饮食文化之一绝”。“跳菜”不仅包容了南涧彝族饮食文化的精华,而且囊括了彝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由衷地表达了对客人的一片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