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重现唐代南诏国时期古建筑罗荃塔
作者
陈光业
2010-09-28
原出处:大理日报
在国庆大假之际,借大理旅游二次创业东风,建筑于唐朝南诏国时期、几经毁建的罗荃塔,重新矗立在洱海东岸,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尹俊欣然为该塔题词。
历史资料显示,位于洱海东岸玉案山南端象鼻岭罗荃半岛上的罗荃寺后山巅的罗荃塔始建于唐代南诏时期,历代一些诗人如元代李京,明代杨升庵、李元阳,清代赵廷玉、罗洪先等名流贤达都留下过相关诗作。罗荃寺、塔历经数次毁坏重建, 1961年7月,时任中科院院长郭沫若游洱海,留下“洱海真如海,罗荃塔尚存”的诗句,可惜,在郭沫若游洱海后五年,罗荃塔就在1966年的“文革”中被炸毁;1996年10月,大理州文管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罗荃塔残留基础进行了考古发掘。
大理著名民间故事《望夫云》,故事中神通广大的罗荃法师——人称“大理的法海”——就住在这里,到海东旅游的中外宾客多慕名来寻罗荃而不得,往往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此,大理各界有识之士、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提议,恢复重建罗荃塔。
近年来,大理旅游业进入二次创业关键时期,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应周边广大白族群众的强烈要求,大理罗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根据总体规划及方案论证,经广结善缘,终于将罗荃塔重现于世人面前,再现了元代李京的“芙蓉双塔玉磋峨”的景象。
出生于洱海源头的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尹俊一直以来都在关注家乡罗荃塔的恢复重建工作。当初罗荃塔被毁,尹俊感到很惋惜,他还把画有罗荃塔及向阳塔的“苍洱大观图”悬挂在客厅里。当得知罗荃塔恢复重建以后,十分高兴,欣然为罗荃塔题词,并衷心希望家乡的历史文化遗迹得以恢复重建并永世留存。
古塔研究专家、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原副所长张锡禄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修复文物古迹,要有历史依据,要靠上级政府积极支持、地方政府积极配合、人民群众积极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罗荃塔的恢复重建是有历史依据的;是历届领导的一个心愿,也是周边白族群众的强烈愿望……”
据了解,修复后的罗荃塔保留了原塔无顶及四方密檐的显著特征,整个建筑包括塔身与底座,总高42.8米。精心设计的灯光夜景再现了《太平广记》所描绘的“见塔每放光明”的景象。罗荃塔恢复重建后,将成为大理州最具特色的殿、阁、塔三者合一的佛塔,将成为唯一的立体式多功能佛教场所、大理白族佛教密宗的最大道场,成为洱海东岸最显目、最耀眼的标志性建筑,与洱海西岸的崇圣寺三塔隔海相望,为苍洱大观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