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边境县,以哈尼族文化、独特地貌和生态资源著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南部,哀牢山南出支脉西南端,东与元阳、金平两县接壤,北与红河县相连,西北邻墨江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莱州省勐谍县毗邻,国境线长153公里。
历史沿革
绿春县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就属益州郡地。历经东汉、三国、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行政区划多次变更。绿春县原名“六村”,1958年建县时,周恩来总理根据县境内青山绿水、四季如春的特点,亲自确定县名为“绿春”,素有“哈尼家园、生态绿春”之美誉。
行政区划
全县辖4个镇、5个乡,分别是大兴镇、牛孔镇、大黑山镇、平河镇、戈奎乡、大水沟乡、半坡乡、骑马坝乡、三猛乡。71个村委会,21个社区,803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4.66万人。
(绿春县城俯瞰,来自:云南地方志)
人口与民族
绿春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县,境内世居哈尼、彝、瑶、傣、拉祜、汉等六种民族,其中拉祜族、瑶族属于“直过”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8%,哈尼族人口占87.7%。2016年末,全县总人口24.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3.9万人,占总人口的98.75%。
(哈尼人家,来自:云南地方志)
自然环境
绿春县全境均为山区,地势总体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中山峡谷地貌显著,河流深切,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637米,最低海拔320米,县城驻地海拔1640米。境内气候类型丰富,从北热带至中温带均有分布,年均气温17.1℃,年均降雨量2415.2毫米,属于云南省西部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是云南省典型湿热区之一。
绿春县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5.13%,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蕴藏量达168万千瓦,可开发量120万千瓦以上,占全州水能资源总量的1/4。此外,境内有金、铜、铁、铅、锌、砷等矿产资源,矿带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7.5%。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93万亩,是云南省乃至全国典型的动植物基因库,有数十种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
文化与旅游
绿春县民族文化浓郁,是哈尼文标准语音所在地和哈尼原始宗教文化发源地,被誉为“天下最长宴席”的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之乡。
《都玛简收》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腊姑和桐株梯田等2处遗址遗迹入选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绿春县处于云南省与红河州重点打造的“沿边跨境旅游文化带”,境内绿春东仰风情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玛玉、老边、巴东3个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牛孔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
主要旅游景点包括黄连山国家森林公园、阿倮欧滨圣地公园、腊姑梯田、桐株梯田、大风丫口石林、鲁珠坝水库、二甫云海日出、李仙江热带雨林风光等。
经济与产业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1.0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5.1:27.2:47.7,以农业和服务业为主。特色产业包括茶叶(如玛玉茶)、梯田红米、澳洲坚果等,其中茶叶种植面积达24.3万亩,2019年跻身“中国茶叶百强县”。
绿春县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多样的生物资源,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潜力的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研究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