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县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地处四川省西南边缘的横断山脉东段小凉山,金沙江北岸,是凉山州的东大门。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雷波县位于北纬27°49’-28°36’,东经103°10’-103°52’之间,东南隔金沙江与云南省永善县相望,北与宜宾、乐山地区相邻,西接美姑县,西南紧连昭觉县、金阳县。
全县幅员面积2932.46平方公里,辖4个镇(锦城、西宁、黄琅、汶水)和45个乡,总人口22.3万人,其中彝族等少数民族占45%。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雷波县地形复杂,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幅员的83.8%。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东缓慢倾斜,最高海拔4076.5米(狮子山主峰),最低海拔325米(金沙江畔大岩洞谷底)。
地质构造:雷波县处于川滇古隆起与四川盆地的交接带之间,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震旦系、古生界地层构成,夹有基性火山岩。
气候特点:雷波县属于亚热带山地立体气候,四季分明,垂直变化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70天,降水量850.6毫米,日照时数1225小时。
自然资源:雷波县自然资源丰富,主要包括水能、矿产、林竹草场、农副土特产和旅游资源。
水能资源:境内三大主要河流可开发水能资源15.5万千瓦,目前开发利用率较低。
矿产资源:已探明磷、铝、铁、铅、铜、锌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磷矿储量达22亿吨,是全国优质磷矿之一。
林竹草场资源:森林覆盖率达34%,有148万亩森林,是四川省最主要的硬杂木基地。此外,罗汉竹面积18万亩,天然草场面积140万亩。
农副土特产资源:以莼菜、茶叶、竹笋、天麻、脐橙、魔芋等最为有名。
旅游资源:马湖是省级风景名胜区,为全国第三大高山深水湖泊,兼具旅游、灌溉、养殖、蓄能等多功能。
经济概况
工业:全县有工业企业528家,以水电开发、电冶、建材、制茶等小型工业体系为依托,推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农业:耕地面积163920亩,人均0.78亩,粮食总产量达8400.5万公斤。通过实施“427”发展战略计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脐橙、青椒、白魔芋、茶叶、竹业、莼菜等特色农产品。
财税金融:2003年财政收入2528万元,地方税收2090万元。金融机构包括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等。
商贸投资:有各类商业经营网点1392个,从业人员3850人,消费品零售额1.01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5亿元。2003年吸收投资总额0.425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到2003年底,注册2320家,固定资产1.25亿元,完成产值1.86亿元,上缴利税1172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1%。
城乡建设与社会发展
城市建设:完成旧城改造27400平方米,启动南田和海湾两个新区建设。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普遍改善,城镇人均住房1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18.6平方米。
基础设施:公路里程1000余公里,通往成都、西昌、宜宾、乐山、云南等地。电力设施不断完善,已建成35千伏输变电线路并入川南电网。通信方面,程控电话扩容至4000门,开通光纤传输、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等。
社会保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覆盖了大部分职工和居民。
特色产业与文化
特色产业:雷波脐橙、莼菜、茶叶、竹笋等农产品享誉全国,其中雷波脐橙曾在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民族文化:雷波县是彝族聚居区,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和民间艺术。彝族民歌是雷波县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2006年被授予“中国彝族民歌之乡”称号。
旅游资源
马湖:省级风景名胜区,高原大型天然深水湖泊,湖水清澈透明,湖周森林环绕,景区内有大量原始森林,是小凉山深处的风景明珠。
麻咪泽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种类繁多,有珙桐、连香树等珍稀植物,是“亚热带动植物基因库”。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是中国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三的巨型水电站,具有发电、拦沙、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
黄茅埂:山势雄伟壮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彝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雷波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正逐步发展成为凉山州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