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跳月”跳出彝家人如火热情
作者 刘志敏 2010-07-29
原出处:国际在线

 SQ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邑村寨门SQ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Q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想入寨门?先跨火塘!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志敏):在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红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的弥勒县,生活着彝族的一个支系——“阿细人”。他们独特的民族舞蹈“阿细跳月”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很好地保留和传承了下来,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大放异彩。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一起走进阿细人聚居地之一弥勒县西三镇可邑村,去感受那里盛开的绚丽艺术奇葩——“阿细跳月”。SQ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邑村是个有200多户阿细人居住的山寨,素有“阿细跳月故乡”的美誉。村民十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这里封山禁猎,退耕还林,杜绝乱砍滥伐。野生植物有3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到八成,是一个彝族的“生态文化村”。SQ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Q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当有客人来临,热情好客的阿细人都会在山上的烽火台上吹响迎宾的长号。顺着翠绿色松针铺就的芳香“地毯”,游客们来到了可邑村寨门前。寨门由六个文身画面、手持钢叉的阿细小伙子把持着。游客想要进入阿细人的寨门,首先要跨过寨门前的火塘,除去身上的秽气。进入寨门,热情好客的阿细青年载歌载舞地迎接远到而来的客人,美丽的阿细姑娘给客人捧上一杯杯香醇美酒。可邑村原村长陈荣介绍说,阿细人如此隆重的进寨门仪式,是为了表达对宾客的诚恳和热情。SQ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陈荣说:“我们阿细璞之所以这么打扮,起源于阿细重要的‘驱火妖’祭祀活动。我们的村民在接待游客时这么穿着,是表示对游客的尊重和欢迎。” SQ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Q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丽的阿细姑娘给客人捧上一杯杯香醇美酒
 
SQ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热情好客的阿细青年载歌载舞地迎接远到而来的客人

   阿细人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除了“驱火妖”和“火把节”等重大节日外,“阿细跳月”歌舞也与火联系紧密。关于“阿细跳月”诞生的诸多传说中,无一例外都与火相关。当地的导游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阿细跳月”与火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阿细山寨发生了一场很大的山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阿细男女上山去打火,终于把火扑灭了。为了庆祝灭火的喜悦,阿细男女排成两排,模仿着打火时的动作(形成基本的舞步),后来经过演变,这些动作就变成了今天美丽的舞蹈‘阿细跳月’。”SQ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跳月”按节奏分可以分为老人舞和青年舞。老人舞以小三弦为主要乐器,曲调清幽,节奏舒缓。青年舞以大三弦为主要乐器,是当地主要流行的演奏方式。青年舞的音乐明快热烈,节奏欢快喜悦,动作粗犷豪放。男子弹弦引笛,女子甩手转身拍掌迎男而跳,舞姿矫健质朴、舒展飘洒。舞者可十几人或几十人,也可数百人或上千人共舞,韵律强劲、气势恢宏、热烈奔放、撼人心弦,观者无不跃跃欲试。SQ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位印度游客接受了阿细舞者的邀请走上舞台,挎着大三弦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非常陶醉。SQ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印度游客说:“与阿细人们一起参与‘阿细跳月’感觉很棒。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去跟当地村民融为一体,我很喜欢这种感觉。我很享受和当地人共舞,随着舞蹈,我也成为了当地文化和风俗的一部分。”SQ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