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武定县环州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云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旅居云南”建设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奋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周五下班去环州”成为周边城镇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
云南省武定县环州乡,位于武定县境西北部,是彝族李氏土司经营16代384年的治地。环州乡政府驻地环州村,是全国最大的彝族村落,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49户1795人。历史文化、彝族文化、土司经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积淀丰厚。同时,环州还是一块红色宝地。1935年5月7日红一军团二师从元谋黄瓜园翻越东山大坡,进入武定境。经环州乡旧卡、大雪坡、二道河、环州、小荒地到达东坡乡白马口村宿营;红一军团一师在聂荣臻、李聚奎、耿飚等带领下,从龙街渡口顺江而下,从万松山下白马口背后的山间小道前往万德、己衣。留下聂荣臻率红军过武定环州万松山山间小道遗址和红军与彝家人民心连心的故事。红一军团二师的大部队从环州走后,一位叫廖安和的红军战士,因赶路脚崴脱臼,没能跟上部队前行。当他赶到环州时,恰好遇到了滇军“清乡”,他机智地藏在环州河边的碾房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钟吴氏的儿媳到碾坊时发现了这名红军战士,一家人为了红军战士的安全,把廖安和藏在碾坊里,每天给他送吃的,时常为他换药。在一家人的精心照料下,红军战士廖安和伤势逐渐好转,半个月后,已能行走,于是急着去追赶红军。走时,钟吴氏炒了半升蚕豆,用麻布围腰缝成口袋装好,并把家里仅有的两毫花钱一并送给了他在路上用。碾房遗址位于环州河旁,现已被拆除改成田地。
优异的资源禀赋、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厚,这些都为云南省武定县环州乡“旅居云南·好在武定”建设奠定了深厚基础。
今年以来,武定县环州乡紧紧抓住云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旅居云南”建设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奋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绘就美丽宜居和美乡村画卷。
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成功打造环州村文化广场、环州村史馆、环州主体街、环州钟楼、环州大村牌坊等民族文化建筑。擦亮“环州一号”品牌,环州酒年产量400余吨,年产值800余万元,部分环州酒走上了工业用途的发展道路,有效促进了品牌价值的提升。投资490万元在环州乡建成中草药植物组培工厂,带动附近贫困人口每年增收22万元。
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积极争取沪滇协作项目资金和整合资金56万元,实施大雪坡村委会上下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项目;争取中央衔接资金500万元,对拉务村、团碑村、木立古村、环州大村实施人居环境提升改造项目;投资460万余元在万松山建设小水坝及配套供水管网项目。2025年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改造农村公厕5座、无害化卫生户厕150座以上。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90万元,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79.02万元,实施他贞、五谷箐、环州、大雪坡村委会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争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153.90万元,实施千则古、拉务、滔谷村委会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争取中央衔接资金394.36万元,实施万松山林下产业配套用水建设项目;争取中央衔接资金100万元,实施环州村委会移山组民族团结示范村项目;争取省级衔接资金300万元,实施环州乡农业产业灌溉工程建设项目;争取中央衔接资金14.11万元,实施2024年环州村委会二道河村和集乡农村饮水巩固提升项目。
聚焦产业升级,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投资207.8万元在滔谷村委会团碑村打造户户养牛村示范基地。通过整合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全乡形成了以烟叶种植、中草药种植、肉牛养殖、肉羊养殖等特色产业为主的发展路径,2025年确保全乡烟叶种植面积不低于11850亩,收购量不低于160万公斤。加快推进畜牧养殖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和标准化创建,抓好动物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治,实现生猪存栏1.5万头以上、出栏1.8万头以上,家禽存栏6万羽以上、出栏22万羽以上,肉牛存栏4000头以上、出栏2000头以上,肉羊存栏3万只以上、出栏2.8万只以上,实现肉类总产量2700吨以上。确保全乡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立足乡情实际把晚秋青豌豆种植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实现晚秋青豌豆种植和烟后套种12000亩以上,产值2400万元以上。鼓励发展冬早蔬菜种植1500亩以上,实现产值450万元以上。依托丰富的林下资源,强化野生菌促繁保育基地建设,扩大高山冷凉花卉种植,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在万松山建成野生菌促繁保育基地200亩,封山育茸核心基地200亩,发展林下高山冷凉花卉种植8万余苗,依托“云岭黑山羊”品牌,投资300万元在万松山建设肉羊养殖基地,带动群众增收。持续抓好林下经营权颁证工作,确保2025年培育林下经营权登记不少于30户,质押贷款不少于3户。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路径,绘就美丽宜居和美乡村画卷。
作者简介:杨继渊,云南武定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在《人民日报》、《民族文学》、《散文选刊》、《边疆文学》《云南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多篇,出版《山里的诗笺》、《山乡聆螺》,《乡土三原色》、《守望乌蒙》等1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