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70.02亿元到1608.12亿元——十八大以来楚雄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作者 ​杨瑢 余柯玥 2023-07-28
原出处:楚雄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踏实苦干、勇毅前行,实现经济发展大跨越、各族群众大团结、文化文明大进步、人民生活大跃升、生态环境大改善、作风效能大变革。
Sr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huxiong1.jpgSr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华灯初上,灿若星河,龙川江两岸繁华绽放。3600多个日夜的不懈奋斗,楚雄人民谱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华丽篇章,交出了一份非凡答卷。Sr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十年。

十年来,楚雄州坚持不懈抓发展、稳增长,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70.02亿元发展到2021年的1608.12亿元,年均增长10.3%,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排名由第11位上升到第7位。Sr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坚持不懈抓改革、扩开放,以“一颗印章管审批”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成功引进隆基、晶科、宇泽、龙佰、神威、国电等一批链主企业,2021年省外到位资金增长32.1%、居全省第3位。深入实施主体培育“十大工程”,市场主体达24.3万户、比2012年年末翻一番,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2年年末的45.2%提高到2021年年末的48.5%。Sr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产业转型升级最稳的十年。Sr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年来,楚雄州坚持抓产业、提质量,全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2012年6大产业发展至今已增至10大重点产业,增加值从266.04亿元提高到1090.6亿元,尤其是绿色硅、绿色钛产业实现了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Sr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工业经济强势崛起,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年末的193.99亿元提高到2021年年末的416.3亿元。Sr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21年绿色能源产业实现产值465.6亿元、增长30%,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60%。构建了绿色硅、绿色铜、绿色钛、绿色钒钛、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文旅康养等一批全产业链新兴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动能转换量质齐升,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Sr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年末的23.5∶42∶34.5调整为2021年年末的19.4∶42∶38.6。Sr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

这十年,楚雄州坚持不懈抓重点、攻难点,推动三大攻坚战取得新成效。全州7个贫困县摘帽、25个贫困乡镇退出、644个贫困村出列、33.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0.01%,39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89.5%,10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8%;连续5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州(市)”,连续3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最高荣誉奖“长安杯”称号。Sr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坚持不懈抓建设、提品质,以产城融合发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全州城镇人口从92.28万人增加到108.33万人,城镇化率从34.99%发展到45.83%。5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楚雄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列为国家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禄丰成功撤县设市,全州“5+15”特色小镇创建格局基本形成。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美丽村庄7个。Sr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的十年。

这十年,楚雄州坚持不懈抓实事、惠民生,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全州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2.01%,10县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健康楚雄纵深推进,率先在全省出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养老服务条例》,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以上标准。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3.79万套、棚户区改造7.93万套,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3个、示范单位5个。Sr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今天的楚雄,正以昂扬的姿态迈步新时代。机遇前所未有、发展大有可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楚雄州将继续谱写好中国梦的楚雄篇章,最大限度为滇中崛起和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楚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Sr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载:楚雄日报;文字来源:楚雄政府网;图片来源:云上楚雄新闻综合客户端。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