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漾濞人民为了生存聚在一起,追随着叮咚的马帮铃声,跋山涉水,风餐露宿……
曾经,漾濞的各族群众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在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上,随着此起彼伏的号子,挥汗如雨……
曾经,在金脉革命根据地,漾濞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响了争取翻身解放的枪声……
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漾濞广大各族儿女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步前进,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过程中,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篇章。
新的历史起点上,一直流淌在漾濞各族儿女血脉中的荣辱与共团结基因,焕发出了更加夺目的光彩……
漾濞江畔 红星照耀民族团结路
漾濞江畔,一个叫甘屯的小村庄,在阳光照耀下,每家每户外墙上都闪耀着一颗鲜艳的红色五角星,静静地讲述着漾濞各族儿女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争取解放的故事……
“1948年,我党建立了包括漾濞、洱源、云龙、剑川、兰坪五县十乡(镇)的金脉革命根据地。从2017年至今,已经有5300多人次来参观学习,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革命先辈的牺牲和奉献。”漾濞县漾江镇人大主席石缅宁说。
新时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然是漾濞县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中,高高扬起的旗帜。漾濞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指示精神,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作为神圣使命和重要职责。
2014年,漾濞县委、政府制定了《漾濞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工作方案》,制发了示范单位测评标准。
2015年,出台了《中共漾濞彝族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现场会精神 扎实推进漾濞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对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2016年起,漾濞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共漾濞彝族自治县委办公室漾濞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漾濞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主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实施意见》《漾濞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巩固提升工作方案》等文件,细化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措施,推动示范县创建向纵深发展。
今年,印发了《中共漾濞彝族自治县委办公室漾濞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漾濞彝族自治县加快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工作重点,薄弱环节整治进行了再强化,全面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水平。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州民宗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实,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人民。”漾濞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泽说。
苍山西面 “7进+N” 夯实示范创建根基
“让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在村寨生根,在各行各业深入,是实现示范创建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整体发展的重点工作和强基工程,漾濞县扎实推进‘七进+N’,使示范创建在全县不断走向全面,推向深入。”漾濞县民族宗教局局长郭春雷说。
漾濞县委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N”活动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强基工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营、进村组、进窗口、进农户”活动。实现了全县98个机关、68所学校、10个宗教活动场所、30个企业、9个乡镇、4个军营、1个社区和65个村组创建活动全覆盖。县委、县政府命名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三批166个,州级命名表彰示范单位59个,省级命名表彰示范单位1个,国家民委命名表彰示范单位2个。
漾濞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宣传栏、展板、标语、电子屏、光盘等媒介,大力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示范创建工作情况,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在全县营造了“民族团结心向党,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漾濞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杨新闻告诉记者:“在漾濞,宣传民族进步,挖掘各民族团结发展故事,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成为了全县各族群众的共识。”
记者在高发村、光明村、金盏村、太平乡、鸡街乡、县人大、县医院、县文旅局等地采访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是干部、群众口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山水之间 “一棵树”舞动经济发展带
核桃是漾濞县最大的特色产业,目前,漾濞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07万亩,产量突破5万吨,产值10亿元以上。有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核桃20万余株,全县人均核桃种植面积超过10亩,全县70%的农户靠核桃发展致富。核桃,在漾濞创造了一个新的民族幸福传奇。
“在千里广袤彝山,在百里漾江峡谷,哪里有核桃生长,哪里就有人居住。当前,全县各族人民生活在核桃园里、核桃林中,以核桃取名、以核桃保健、以核桃祭祀、以核桃入艺、以核桃联谊、以核桃兴农、以核桃促商、以核桃致富。”漾濞县委书记杨瑜说。
在“一棵树”的引领下,不断发展各类绿色产业,让绿水青山成为各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金山银山,是漾濞县在示范创建中推动各族群众经济发展的工作实践。
漾濞从实际出发,打造以核桃为主的绿色产业经济带;以石门关、万亩核桃园、苍山大花园为主的环苍山体验观光旅游经济带;漾濞江沿岸以核桃加工为主的产、供、销一条龙,房地产、商贸一体的二产经济带,带动了全县各民族群众大力种植核桃、中草药等经济作物,带动了特色产业、天然养殖、核桃加工、农家乐等的长足发展。
“现在,漾濞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已超过5万亩,种植品种多达40余个,年产值已突破3亿元。”漾濞县农业局局长尹吉文在介绍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时认为漾濞县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目前,漾濞县已先后引进龙头企业27户;涌现出种植大户510户;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389个;辐射带动农户27796户,其中覆盖和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4034户;90.9%的民族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漾濞县副县长王兆远说:“‘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漾濞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期盼;而壮大特色产业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金钥匙”,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桥梁。”
热土之上 文化交融建成“共同精神家园”
5月7日,漾濞县鸡街乡中心完小学生开学后,同学们在州级非遗传承人吉用伟的指导下,舞起大刀舞。学生这只是漾濞县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事例……
漾濞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境内世居着汉、彝、白、回等13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9%,彝族占总人口的49.8%。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灿若繁星。独特的民族风情“大刀舞”“露露则”独树一帜;优美的神话传说“萨秘母”扣人心弦;被誉为天籁之音的“蒙秦古乐”引人入胜;非物质文化遗产“鸡街刺绣”别具一格;彝族创世史诗《毕摩经·米慕尼穆》绽放异彩。漾濞民族节日,独具特色。传统的“火把节”异彩纷呈;独特的彝族“朝山会”热闹非凡;古朴的“二月八赶庙会”追忆过往;古老的“二月十九街”代代相传;一年一度的“云南·大理漾濞核桃节”精彩频现;回族的传统节日和谐热烈。各民族水乳交融、和衷共济、相互包容、相得益彰。
在民族团结示范创建的引领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设着共有的精神家园,铸牢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月8日,漾濞县召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漾濞县委书记、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领导小组组长杨瑜再次强调,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既是民族工作的重大创新,也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抓手。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压实责任,切实增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切实把创建工作抓出特点、抓出成效。
一条大路通坦途,幅幅彩带织锦绣。
正大踏步前进的漾濞,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主题,力度不减,工作不停,奋力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龙兴刚
转载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