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罗珺:“指尖艺术”追梦人
作者 饶勇 2020-05-26
原出处:​云南人大

2020年1月17日,“‘筑梦深山——千年彝绣’深山集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专场”开集盛典在北京王府井大街APM商场举行。一个身着黑底赤绣彝族长裙、头戴精美缨络刺绣头饰的靓丽身影登台,立即成为了现场的焦点。Lo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o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希望彝绣之花、幸福之花不止绽放在我的心头,绽放在彝州大地,更要绽放在世界舞台。”面对首都媒体和业内专家,来自楚雄州大姚县的全国人大代表、彝族绣娘罗珺情深意切地说。十多年来,这位勤劳美丽的彝家女性一直在努力抢抓一切机会和舞台,为保护传承和做强做大彝绣产业劳碌奔忙。Lo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罗珺的创业之路,充满了传奇和励志色彩。高中毕业后,她成为县彩印厂的一名排字工人,并当上了车间组长。然而,随着企业改制,她不幸在1998年成为下岗大军中的一员。不甘心向命运屈服的她很快和丈夫开办了“别有洞天”酒楼,口味出众,生意火爆,还荣获了“楚雄州旅游特色餐饮名店”“大姚县星级餐饮名店”称号。Lo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尽管餐饮事业做的风生水起,但罗珺心里始终有一个割舍不下的情结——彝绣。“我记得从小外婆和妈妈就教我刺绣并跟我说,哲妮荷波(罗珺彝族名)你长大了一定要继承下去,做一个最出色的绣花能手。”长辈叮嘱的情形,她至今历历在目。Lo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5岁起,这位出生在桂花乡大河村的彝家姑娘就开始跟长辈学描图、绣花、缝衣。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让她对彝绣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常走村串户,向当地彝族老艺人和绣娘学习,技艺突飞猛进。到15岁时,她已经掌握了挑花、剪花、锁绣、十字绣等多种针线技艺,把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图案绣到头饰、衣服、裙子上,绣工精美、配色秀雅,深受周围人喜爱,成了远近闻名的“彝绣之花”。Lo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绣绣的不只是一花一草一木,更是一种希望、一段历史、一个现象。作为彝族儿女,我不能让有着千年历史的彝绣技艺随着时代发展而失传。”随着心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罗珺很快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退出餐饮业,转行彝绣产业。“我就想把它做大、做强,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彝绣,了解彝族文化。”她坚定地说。Lo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干就干,罗珺开始四处考察、筹措资金。2009年,在县政府支持下,她邀约两个姐妹创办了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为动员更多农村妇女参加彝绣产业,增加收入,她又成立起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固定员工从起初的3个人逐渐发展到36人,社员辐射全县12个乡镇。Lo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彝绣名气不大,只有来旅游的客人会带一些回去,外地市场全靠自己去拓展,走得格外艰辛。”回忆起创业之路,罗珺感慨万千,“当时县总工会工作人员给了我极大帮助,帮着联系促成了很多到省外参展的机会,逐渐有了知名度,订单也随之而来。”Lo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随着云南省和楚雄州不断加大对彝绣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产业的扶持,尤其是自2016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让民族赛装文化节蜚声国内外,市场价值凸显,发出了文化自信的最强音。这也让罗珺受益匪浅,事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Lo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咪依鲁合作社有绣娘3000多人,公司年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2014年,罗珺带领设计制作的彝绣桌旗和餐垫产品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徽章”认证,她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云南省彜族服饰非遗传承人、云岭技能大师等称号,并在2018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其引领带动下,大姚县已成立彝绣专业合作社9个,参与刺绣产业人数达5000多人,成为全县许多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Lo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各级党委、政府特别重视彝绣的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的彝绣产业才得以发展壮大。我经常都对绣娘们说,看到你们的今天宛如看到我的昨天,我的今天一定是你们的明天。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勤劳,彝绣产业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罗珺动情地说:“国家现在提倡要加强非遗传承工作,我的切身体会是,像彝绣这样的非遗产品要更好地传承,就要转变为符合当代社会审美的新时尚,才能在产业化过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我现在正在收集整理调研数据,准备在今年全省、全国‘两会’上提交相关提案。”Lo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肖敏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