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凉山彝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脱贫能力弱、直过社会特征等原因决定了脱贫减贫任务依然严峻。而网络扶贫的高效率、生态化与溢出性成为凉山州彝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有效选择。本文从“互联网 扶志、互联网 扶智、互联网 扶产”阐释网络扶贫的逻辑进路,根据这一逻辑准确把脉凉山彝族地区网络扶贫的成效、困境与成因,并就此从“网络基础建设、知识传递、人才建设、奖惩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路径选择,以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关键词】网络脱贫;凉山州彝族地区;现实困境;路径选择
一、引言
消除贫困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最大的全球性挑战。继《千年发展目标》之后的2015年,联合国制定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要求所有国家和利益攸关方携手合作,让人类摆脱贫困和匮乏,让地球治愈创伤并得到保护。中国是世界反贫困的坚定倡导者和推动者,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1978~2014年极端贫困率从1981年超过80%到2013年已降低到3%以下。到2018年,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降至1.7%,累计下降8.5个百分点,中国提前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世界反贫困做出巨大贡献。截至2019年,从《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已接近3年,尽管精准脱贫人口仅剩1660万,却依然面临着群体少但分散,致使“啃骨头”艰难、可持续生计能力弱、返贫风险大等问题。反贫困任重道远,必须动用包括网络在内的一切可利用的有效工具和载体,精准施策,集中发力,方可打赢精准脱贫收官之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扶贫工作随时随地、四通八达,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2016年10月,中央网信办、发改委、国家扶贫办联合印发了《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力求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贡献。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在国家政策驱动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下,精准脱贫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由于彝族地区生态薄弱、直过社会特征、贫困严重等特征。2018年新年之际,总书记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地看望群众,提出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要求要通过“互联网 ”来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1)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网络扶贫因空间溢出、精准施策、绿色生态等特点突出,正在成为凉山州脱贫攻坚的有效载体。如今,从《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已经过去了近3年,凉山州实施网络扶贫的情况如何,已经取得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障碍,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等,都是值得学界和实务部门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为此,我们带着上述问题深入到凉山州,通过文献文件梳理、数据挖掘等方法探究网络扶贫取得的成效、困境,并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旨在为凉山州乃至整个深度贫困地区打赢精准脱贫收官之战提供决策依据和路径选择。
二、网络扶贫的逻辑进路与分析框架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精准的关键在信息化。网络扶贫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一是对比世界中国已具备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坚实基础。《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指出,中国已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国家,2017年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占GDP比重32.9%,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已经跨越了互联网接入鸿沟,互联网基础的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取得快速进展。[1]二是凉山彝族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扶贫的现实选择必然性。互联网扶贫的高效率、绿色化、创新性等特征与凉山州地区的生态脆弱、脱贫时间紧迫、扶贫路径受限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所以凉山州地区的网络扶贫必然能够获取“数字红利”,为脱贫攻坚打造新引擎、开拓新渠道、打开新思路,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方案。
1.“互联网 扶志”,激发内生动力
扶志是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面貌,激发其脱贫内生动力的有效路径。[2]“互联网 扶志”模式能够借助网络,通过深耕网络布局,打造信息扶贫窗口,为偏远地区贫困群众获得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政策信息提供有效路径,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温暖,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贫困地区群众的贫困不仅仅是口袋方面的贫困,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贫困,扶贫需要先扶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应当着力在消除心理贫困上下功夫。[3]然而,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贫困户脱贫意识薄弱,扶贫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4]处于地理位置偏远的贫困户甚至出现自卑心理,自我封闭,存在被国家政策遗忘的自卑感,敏感多疑。作为脱贫攻坚的主体,贫困群众解决其心理层面的贫困问题,在思想碰撞和信息获取中获取脱贫知识、扶贫动作,开始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提高参与度增强安全感和获得感,用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脱贫减贫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来,[5]对于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互联网 扶智”,提升人力资本
教育是解决贫困地区深度贫困问题的有效机制,提高“下一代”的受教育程度,能够实现长效扶贫和源头脱贫。[6]“互联网 扶智”主要体现在其能让适龄儿童共享教育公平、推进职业教育两方面,从而提升现有及潜在的人力资本。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授人以渔、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7]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贫困群众人口人力资本的职业教育扶贫是消除以往基础教育不足带来的技能缺失的重要一环。[8]然而,由于农村贫困地区地理位置的限制,教育要素投入成本高、基础教育师资薄弱、实训实习条件匮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大的情况依然存在。[9]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在制度建设、扶贫方式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诸多村干部教育扶贫模式以机械地降低文盲率、提高入学率为导向,造成教育“数字脱贫”的假象,制约了教育扶贫的本质成效。[10][11]而网络扶贫可以通过打造教育信息化网络智慧平台,将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传递到偏远贫困地区,缩小与城镇地区的教育资源差距,对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共享基础教育公平提供重要保障,为培养本土化技能人才提供了可能,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同步升级。[12][13]除此之外,网络教育扶贫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够对扶贫对象完成有效精准识别和管理,[14]降低教育扶贫成本,为贫困地区跳出“新型教育贫困陷阱”提供条件。
3.“互联网 扶产”,夯实产业基础
产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重要路径,网络产业扶贫利用大数据产业优势、将大数据与精准扶贫对接,是一条最佳选择。“互联网 扶产”模式能够利用互联网及时性、生态性等优势夯实脱贫产业基石,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物质生活水平。目前,由于我国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现实条件严重削弱了传统产业扶贫的成效。区位不利也导致一些丰富的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因交通的条件限制而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信息不灵、市场条件发育不足使得资源优势难以转换为经济优势。[15]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将电商扶贫工程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加快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邮政、供销合作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服务网点,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 现代农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互联网 产业”扶贫涉及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延长农业产业链的一个具体抓手。推动“互联网 产业”扶贫也是一次倒逼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市场附加值,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16]作为连接贫困地区特色资源与域外大市场的纽带,网络能够克服贫困地区的地域限制,有效地把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直接销售到市场,[17]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使农户完成从与市场隔离的生产弱势群体到主动掌握信息、积极对接市场主体的角色转变,是打通贫困地区特色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综上,网络扶志为贫困地区群众打通消息传播渠道,通过打造开放的信息窗口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国家寄予的厚望,提升贫困人口脱贫自信,激发内生动力。网络扶智让适龄儿童共享教育公平、农户提升技术能力,建立提升人力资本的长效机制。网络扶产是让贫困人口腰包“鼓”起来的有效路径,通过网络联通点、线、面,打通销售渠道,转换市场角色主体。与此同时,电商对农产品高附加值的要求贯穿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网络扶贫工作主要从扶志、扶智和扶产三个层面展开为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其逻辑进展如图1所示。
三、凉山彝族地区网络脱贫成效与现实困境分析
1. 凉山彝族地区的深度贫困刻画
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贫困面积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其贫困现状仍不容忽视。通过调研数据,我们精确描述凉山州的贫困事实,找准网络扶贫的发力点。调研数据是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选取了我国最大彝族聚居区昭觉县为样本区域,采用分层等距抽样、样本访谈和会议座谈三种方式开展调研。2018年7月至2018年9月期间共深度走访12个居民村,发放农户问卷215份,有效问卷183份,有效率为85.1%;发放干部问卷16份,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为62.5%,样本区域占比合理,能够良好的支持本研究需要。
在指标选取方面,本文参考了国内外学界常用量表,例如AF贫困指数的三维10变量表、邹薇和方迎凤[18]的三维8变量表、高燕云和马瑜 (2013)[19]的三维9变量量表。结合凉山州发展实际,本文从发展能力、收入水平、物质水平、权益保障和心理健康五个维度对凉山州的贫困现状进行测度和描述,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问卷采用自我汇报方式,问项值越接近5说明指标越理想,反之则不理想。
本文采用熵权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雷达图”清晰表现凉山州的贫困情况。如图2所示,在国家扶贫政策的重点支持下,凉山州五个维度总体得分均略高于均值,其中心理健康以3.43的分值为最高,这主要得益于民族地区团结热情的传统,也说明脱贫减贫的成果得到了当地民众的肯定;而发展能力得分在五个维度中排名末位,严重影响了当地脱贫减贫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因此,我们对发展能力维度的二级指标进行剖析,以期找出其发展能力的薄弱点。
如图3所示,从农户自身角度来看,现阶段农户薄弱的对外交流能力、抗风险能力以及低政策了解程度是制约农户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从外部条件来看,农村道路、基本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比较健全,为农户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农户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机会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其发展能力的提高。鉴于此,在网络扶贫的背景下,重点发展农户职业教育培训,提高现有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扶贫扶智弥补发展能力的短板是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迫切要求。
2. 凉山彝族地区的网络脱贫成效
啃下“三州三区”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打赢脱贫攻坚战需国家和地方协同发力,攻坚拔寨。国家层面,2018年6月,工信部印发的《关于推进网络扶贫的实施方案 (2018~2020年)》指出在电信普遍服务中加快“三州三区”贫困村光纤网络建设步伐,优先支持“三州三区”贫困村4G网络建设,充分发挥高通量卫星比较优势,引导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深入“三州三区”贫困地区开展网络通信帮扶。四川省从《四川省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四川省信息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行动方案》、《四川省信息通信建设扶贫实施规划 (2018~2020)》等促进网络扶贫方案落地。凉山州积极行动,2017年底凉山州出台《凉山州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五大工程”,成效显著 (见表2)。同时,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如阿里巴巴集团通过“淘乡甜”项目,通过“农业示范种植基地”和线上“淘乡甜官方旗舰店”打造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农产品直供直销新链路”。京东集团将凉山州作为电商扶贫的主战场,开展“互联网 产业 科技”模式的立体化扶贫工作,通过无人机解决困难地区的物流配送问题。
在国家、地方社会的共同合力支持下,网络扶贫成效显著:2014~2017年,全州共减贫46万人、退出贫困村954个;2018年减贫19.9万人、退出贫困村500个,贫困发生率降低三个百分点。
3. 凉山州网络扶贫的制约与困境
(1)彝族群众:网络素养制约网络功能综合应用。数字经济要求数字应用具有良好的信息接纳和甄别能力。彝族作为“一步跨千年”的直过民族,缺乏中国工业化时代的洗礼,所以文化信仰、社会观念依然较为封闭滞后,现代化的技能应用能力较弱,跃迁式的社会发展特征决定了彝族群众在数字经济融入和网络技术应用方面存在较高的门槛制约。
2018年《凉山州统计年鉴》数据表明:人均受教育年限为4.4年;参与网络教育培训的彝族村民仅占25%。调研发现,网络扶贫的课程培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学习部分,初级部分主要是对当地村民进行手机、电脑、网络等基础知识的培训,帮助当地村民学习运用社交软件,以及简单的娱乐软件,丰富业余生活。由于网络娱乐的时间错觉,所以很容易导致彝族同胞沉溺其中,并没有发挥到网络助力生产的功能。调研数据也显示:网络应用排名前三位的网络应用是“微信、抖音、支付宝”,其中80%左右的时间是在用微信的语音、刷朋友圈或视频聊天功能。而对高级内容,如党和国家政策宣传教育、先进种植养殖知识学习、网络支付知识以及互联网金融知识没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互联网扶贫的生产性功能缺失,利用互联网脱贫致富仍前路漫漫。
(2)政府政策:部门政策缺乏联动导致脱贫合力不足。不可否认,国家高度重视彝族地区的网络扶贫,所以教育部门、农业发展部门、民政部门都制定了诸多文件,践行“网络扶贫”这一行动。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行动方案缺乏衔接沟通,导致某些地区资源拥挤,而很多地区依然极度匮乏。以“互联网 教育”为例,总书记到访后的地区成为明星地区,互联网企业、公益扶贫基金会、教育部门等提供的福利资源接涌而至。多数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或远程课程资源点播,但缺乏以教师为中心的项目,也没有相应的智慧校园规划,所以导致教师在遇到互联网课堂时,缺乏自身定位,并不能让网络教育有效嵌入课堂教学,或者教育的内容多是现代性的传播,缺乏民族文化和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这从长远来看,教育或许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但也失去了民族优良传统的承继与传承。
(3)产业基础:发展薄弱制约数字经济起步。数字经济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信息化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内容。而凉山州产业基础薄弱,信息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根据《凉山州2018年统计年鉴》,各类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累计与上年同期相比均出现不同比例的下降,说明工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达到峰值,传统工业的发展瓶颈倒逼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改革。但与网络经济相关的物流建设、仓储配送和云数据产业发展仍然薄弱。以近年来红火的淘宝村为例,蓬勃发展的淘宝村成为减贫扶贫新路径。2017年,在13个国家级贫困县共发现33个淘宝村,2018年全国有600多个贫困村通过电商转型成为淘宝村,然而这些村子依然没有凉山州的印记。凉山州的数字产业突围之路,不亚于“蜀道之难”,想要补齐短板、唤醒产业发展动力、孵化新兴产业,比其他贫困地区更为艰难。
(4)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导致高昂的电商成本。经济上分析,数字经济的优势在于信息获取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前期投资成本较大。这一数字经济的边际成本优势却未能在凉山州地区充分展示。第一,地形地貌决定凉山地区互联网建设成本极为高昂。凉山州彝族地区深处西南山区,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中南段,是四川省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多座,地表起伏大,地形崎岖,高差悬殊。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恶劣的交通条件对互联网设施的建设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高,带来互联网建设成本都极为高昂。第二,频发的自然灾害导致互联网维护信息获取的稳定性差。由于凉山州高山原始森林覆盖率高,加上雷雨天气恶劣,所以火灾发生率较高。2019年1~4月,凉山州已发生21起森林火灾,过火总面积超过291公顷,居高不下的森林火险等级,导致互联网运行的稳定性极差,信息获取成本高,甚至违背了网络经济的基本规律,所以难以获得网络红利。
(5)网络监管:网络犯罪阻碍网络脱贫进程。第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得“自媒体时代”悄然来临,基于各类“微传播”的发展,不法分子网络犯罪现象井喷,犯罪手法也“与时俱进”。凉山是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当地村民与外界的交流较少,法律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对象。其次,互联网时代无纸币化的线上支付对网络安全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凉山彝族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落后,网络监管系统不完善,网络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第三,乡村地区的青少年人群学习能力强,但缺乏必要的道德教育和通识教育使网络犯罪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加上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使其容易受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旦网络成为了当地青少年犯罪的工具,网络扶贫便无从谈起。
四、推进凉山彝族地区网络扶贫的路径选择
网络正以强大的推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思想变革和观念更新。实践也证明,深度贫困地区要扶贫济困,就必须网络先行。要打好当前的精准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和做好2020年后国家减贫战略,更需网络助攻和持续发力。而要实施好网络扶贫助攻,就必须精心做好路径设计。
1. 以习近平总书记“网络扶贫”指示为指引,夯实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的重要指示,是我们做好网络扶贫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凉山州和整个深度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在此基础上做好网络扶贫的顶层设计,出台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为激励更多的群体参与网络扶贫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加快推进“宽带中国”、“宽带乡村”建设,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农村光缆线路、无线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贫困地区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满足基本通信需求;要鼓励通信运营企业和社会资本通过竞争性招标,公平参与贫困村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加快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落户每个村;要出台更加优惠政策鼓励通信运营商、信息服务商、电商积极开展合作,为贫困地区农民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网络服务,筑牢网络扶贫的基础。三是由国家扶贫办、省政府联合出资支持和引导网信企业、科研院所加快研发彝族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语音、视频等基础软件和通用软件,减少和消除少数民族群众使用移动终端和信息服务时的语言障碍,营造顺畅的信息获取和交流环境。四是要支持网信企业定制研发面向贫困地区的简单易用、成本低廉的移动终端,研发少数民族语言定制终端,开发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和需求的移动应用程序,引导贫困群众合理使用;着力构建集扶贫政策解读、农业技能培训、农业气象、农业灾情预警、交通出行、医疗服务、网络购物、教育咨询等为一体的信息发布网络平台,为贫困群众使用网络提供方便。
2. 传授网络扶贫知识,提高贫困群体使用网络能力
能够比较熟练使用网络技术是网络扶贫的前提,因此提高村民的网络使用能力格外重要。一是由自治州扶贫办等职能部门编印适合贫困群众需求、多语种的网络扶贫知识手册,分送到有一定网络扶贫知识基础的群体手中,并通过青年志愿者定期定点上门服务等形式,手把手传授网络扶贫知识,使他们成为能够带动当地网络扶贫技术能手、操作能手。二是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编制《网络扶贫10万人3年培训计划》,由州、县职能部门分头组织实施,着力培养一批网络扶贫的“领头羊”,打造一批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互联网 共享农业”互动种养平台,开设特色产业服务大厅,帮助村民用好互联网、打开产销路子。三是定期邀请国内知名电信企业、电商企业专家深入贫困县乡 (镇)了解网络扶贫真实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强贫困群众网络扶贫的信息,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3. 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树立网络扶贫典范
人才制约是限制贫困地区网络扶贫成效的主要因素。从目前来看,扭转贫困地区缺少网络扶贫专业人才的被动局面,一是要出台更加的优惠政策吸引各类城镇人才下乡,参与网络扶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上。二是对从事电商扶贫的企业、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管理销售人员等,给予现金奖励、住房补贴,解决子女入学等,使他们能安心引领网络扶贫。三是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尤其是贫困地区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的合作,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合作组建农业园区、打造电商平台等,广纳一批年轻大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网络扶贫,要从国内高等院校引进一些优秀的自愿扎根贫困地区开展网络扶贫。四是要善于发现挖掘网络扶贫的典型,通过讲好身边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引领更多的群体加入到网络扶贫中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作出贡献。
4. 建立完善奖助机制,保障网络扶贫取得实效
健全完善的奖助机制是保障网络扶贫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是主动联系农村金融机构,共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在原有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强化农村惠民帮扶金融政策的宣传推广力度。二是鼓励传统企业转型参与电商扶贫参与网络扶贫,对于有意愿吸纳较多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和物质奖励。三是大力宣传和重点奖励电商扶贫典型事迹,激发农民的创造力。鼓励村民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网络扶贫的新模式。四是加强政府担保体系建设。依托电商协会探索设立网络扶贫还贷周转金,为贫困地区网络扶贫企业贷款提供保证,加大对网络扶贫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力度。五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贫困地区网络扶贫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农村电子商务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营造良好的网络扶贫的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邱泽奇等.从数字鸿沟到红利差异——互联网资本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6,(10).
[2]李萍,田世野.习近平精准扶贫脱贫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J].教学与研究,2019,(02).
[3]李华晶,肖彬,盛来,樊菲.创业与贫困的关系研究——国外研究评述及展望[J].软科学,2018,(08).
[4]王汉杰,温涛,韩佳丽.贫困地区政府主导的农贷资源注入能够有效减贫吗?——基于连片特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J].经济科学,2019,(01).
[5]徐虹,王彩彩.乡村振兴战略下对精准扶贫的再思考[J].农村经济,2018,(03).
[6]易柳.改革开放40年中国扶贫政策的演化与前瞻——立足国家层面政策文本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18,(04).
[7]范颖,唐毅.基于贫困文化论的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精准扶贫研究——以西藏自治区隆自县斗玉珞巴族文化扶贫为例[J].农村经济,2017,(06).
[8]朱方明,李敬.习近平新时代反贫困思想的核心主题——“能力扶贫”和“机会扶贫”[J].上海经济研究,2019,(03).
[9]关浩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思路与政策取向[J].农业经济,2018,(10).
[10]代蕊华,于璇.教育精准扶贫:困境与治理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7,(07).
[11]张建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西部农村扶贫思路与模式的再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17,(04).
[12]王金杰,李启航.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多维教育与农村居民创业选择——基于CFPS2014和CHIPS2013农村居民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7,(06).
[13]黄崴,薛洪波.改革开放40年来职业教育推进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9,(01).
[14]管前程.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8,(10).
[15]高杰.凉山彝区精准扶贫施策困境与破解路径——以凉山州喜德县为例[J].农村经济,2017,(08).
[16]罗晰,周业付.“互联网 ”背景下农业产业化创新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24).
[17]唐红涛,郭凯歌,张俊英.电子商务与农村扶贫效率:基于财政投入、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研究[J].经济地理,2018,(11).
[18]邹薇,方迎风.关于中国贫困的动态多维度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06).
[19]高艳云,马瑜.多维框架下中国家庭贫困的动态识别[J].统计研究,2013,(12).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习近平看望凉山地区群众并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心系人民彰显不变初心网络助力决战脱贫攻坚,中国网信网,2019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