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笔者撰写出版了《彝族饮食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第十章专门论述了“医食同源”的问题,从那时起我们一直在关注彝族医药的发掘、发展,制药和市场等相关问题。经过八年的跟踪,我们认为,彝族医药的发展潜力无限,而且领域广阔。
一.彝族医药的发掘现状和彝药的发展应用方向
彝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南北两岸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现有人口657万(1990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医药同其他民族一样,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彝族先民们在同大自然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认识和实践,积累了具有彝族医药特色的传统医药学。用古彝文记载的彝医药文献主要的有:《明代彝医书》、《作祭献药供牲经》、《医病书》、《医病好药书》、《小儿生长书》、《三马头彝族医药书》、《洼垤彝族医药书》、《斯色特依》、《元阳彝族医药书》、《?者彝族医药书》、《迤施彝医书》等。此外,还可从彝族的古天文、历史、人文等学科领域的文献著作中读到丰富的彝医学理论和医学知识。这些古彝文文献主要的有:《医算书》、《西南彝志》、《劝善经》、《宇宙人文论》、《尼苏夺节》、《普兹楠兹》、《物始纪略•医药的根源》、《指路经》《寻药找药经》《设祖灵献牲篇》《哀牢指路经》《蓄粮福德世决》等,这些著作均丰富记载了彝族的医学知识和理论。可喜的是近十余年中,彝族医药越来越受到重视,彝医学的专家和学者们又整理、编写不少专著,这些专著的问世,对推动彝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各种文献记载的彝药有1189种,其中动物药262种,植物药871种,各类矿物质56种。具体而言,动物药中肉类药29种,胆类药19种,血类药14种,油脂类药11种,
肾鞭胎卵类药19种,心肝肺肠类药19种,骨类药37种,皮毛类药19种,分泌物类药32种,鱼蛙类药21种,昆虫类药42种。植物药中根部药223种,全草类药231种,叶类药63种,花类药 47种,果实类药128种,树皮类药48种,蕈属类药23种,植物寄生类药37种,树脂类药27种,菜食类药44种。
此外,系统地归纳了“彝医基础理论”、“预防理论”;从彝医治疗学的内科、儿科、妇科、产科、伤科、五官科、外科等进行了全面总结,形成了彝族医药学的系统理论。
彝族医药学发展至今已经有了一个大的跨越,从原来的治疗、保健的小规模化,正在向大规模化发展,特别是大型企业越来越重视“彝药”的开发,有的还利用“彝药”这块品牌,发展成了上市公司。“彝药”这块品牌的含金量比以前任何时期都高了。但在此,我们谈的是“彝药”在另一领域将发挥巨大作用的问题,“彝药”在饲料领域将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因为,当今国内外在饲料工业方面,都呼唤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生物饲料,而“彝药”是可以顺利进入这一行业的。以下我们将专门论述。
二、当今全球饲料工业急需换代产品
有的人认为,饲料是畜禽的食粮,与人的关系不大,因为人不吃饲料,而“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的确如此,前者是间接关系,后者是直接关系。但是,直接关系容易提防,而间接关系犹如慢性癌症,等你发现时已太晚。所以说,饲料工业同样重要,它如果出现问题,同样会带来灾难性的问题。以下便能证明笔者的观点。
1.国外饲料工业的现状和问题
在西方国家中,长期以来一直是用动物蛋白配制,产生饲料,并将20多种抗生素应用到饲料工业中,的确使这些国家的畜牧业得到了较大、较快的发展;但是,近年来他们在饲料上 “问题”来了个总爆发。欧洲的四个动物肉出口大国分别是荷兰、德国、比利时、法国,巧合的是这四个国家正好都是先后发现了疯牛病例的国家。其中,荷兰每年出口动物肉粉23. 1万吨,发现疯牛病12起;德国出口14.3万吨,发现疯牛病2例;比利时出口8.5万吨,发 现疯牛病36例;法国出口8.8万吨,发现疯牛病172例。近日,法国《费加罗报》作了惊人的透露,称欧盟15国都曾进口过一种可能导致疯牛病的动物肉粉,于是,在整个欧盟国家,几乎人人都在喊:“狼来了”!还据《青年报》报道,2000年12月28日的法国《费加罗报》称,从1996年起,欧盟15个成员国先后都进口了一种可能受到过疯牛病毒感染的动物肉粉,并且疯牛病危机可能潜伏在欧盟所有的成员国。1999年在欧洲国家内部流动的53万吨肉粉中,有多达42吨是用那些可能感染上了疯牛病的动物制成的,至于这些肉粉流向了那些国家,至今都无法准确查清,对此,欧盟15国的卫生和检疫部门都感到了恐慌。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欧洲几十年建立起来的自以为“先进”的饲料工业面临的问题太多,这给一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的畜牧业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造成不可弥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美国已从农业用途中取消了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泰乐菌素和维吉尼亚霉素。中外专家指出;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时代必将过去,应恢复其治疗药物的本来面目。
2、国内饲料工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动物科学家们发现,饲料中低浓度的抗生素可明显地促进畜禽生长;从那时起,以抗生素为主的药物就被广泛添加到饲料中。中国是这样,世界上各饲料生产国几乎无一不在饲料中添加各种抗生素。应该说近半个世纪以来,饲料抗生素、合成抗生素、激素、酶制剂等,对预防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报酬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世界上有20多种抗生素及10余种合成抗菌类药被应用到饲料中。60、70年代90’年代中期是抗生素被饲料行业应用得最多的时期,受到了饲料商和饲养者的欢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那么,抗生素有那些作用?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1)、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我们知道,环境和饲料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其中就有导致疾病的病原微生物,这些病原微生物很容易通过口腔、呼吸道进入动物体内。抗生素能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壁合成体系,从而阻碍病原微生物在消化道中的大量繁殖,减少动物的发病率。
(2)、有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
抗生素能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无意义的营养消耗,提高了饲料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如猪在饲养过程中添加抗生素,可使猪对能量、蛋白质和磷的表现消化率提高。国内许多实验证明,在中等的饲养条件下,应用抗生素能使饲料利用率提高6%—15%。
在现代动物养殖业中,使用抗生素是预防疾病、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人们逐渐认识到它存在和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A、产生药物残留问题
抗生素随着饲料在动物消化道发挥作用后,进入动物的血液循环,经肾脏的过滤大多数随尿液排除体外,但仍然有一些残留在动物体内。残留的这些抗生素积累在动物产品如肉、蛋、奶、血中,直接威胁着人体健康。
B、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的使用抑制和杀灭了大部分对药物敏感的病原微生物,但有少量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性可通过耐药因子在数小时内从耐药菌株向敏感菌株传递,甚至可以在微生物种内、种间以至属间进行传递,使更多的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因子,并且可在不同抗生素之间产生交叉耐药性,结果使抗生素的防病作用大大降低,甚至无效。不仅如此,在过去30年里,欧洲和美国的专家就此进行了调查,结论是细菌在动物体内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转移给人。耐药性甚至可通过畜禽产品传递给人体,给人类的健康、治疗带来威胁。据有关报道显示,在饲料中长时间的使用低计量的抗生素,会增加耐药性产生的几率。为了解决和克服面临的问题,人们试图研制更新更有效的抗生素,但由于耐药性这个问题始终无法解决,新的抗生素也会慢慢失去预防作用,饲料抗生素的应用进入了恶性循环。我们认为,在这场人与细菌的竞赛中,细菌已处于“领先地位”。
C、引起动物发病或死亡
动物体内既存在有害的病原微生物,也生长着一些有益的微生物,例如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等,它们能帮助动物机体合成营养物质、维持正常的免疫能力。体内的微生物菌群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平衡的体系。抗生素的使用不仅抑制或杀灭了病原微生物,同时也抑制或杀灭了动物机体内的有益菌,打破了微生态平衡,导致动物某些维生素缺乏,免疫能力降低,甚至使非敏感的菌群和真菌大量繁殖,引起消化吸收的障碍以致继发性感染,造成动物发病或死亡。如“伪膜肠炎”(又称“抗生素肠炎”)的发生与滥用抗生素有密切关系。据中国兽医杂志报道(1992),近几年令人惶恐的“疯牛病”也是由于长期给牛注射抗生素、激素和羊马下水制成的一种三和一针剂导致的。
D、其他不良作用
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畜禽机体产生依赖性,限制了体内免疫细胞机能的发挥,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抵抗疾病能力降低:使用抗生素有可能使动物产生基因突变、畸形、致癌;抗生素大量排除动物体外,也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此外,激素类药物也被大量用于养殖业,如有人用来养甲鱼、龟,一年左右就把甲鱼、龟催上了市场,老人吃后发病率增加,有的威胁生命:成年人吃后,血压升商;血脂增高,心脏系统出问题;儿童吃了造成早熟,男儿童不到十岁就出现性成熟特征,女儿童吃后不到十岁就来月经。
鉴于抗生素严重的副作用,欧盟委员会立法从1999年7月1日起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杆菌肽、螺旋霉素、维吉尼亚霉素、泰乐菌素4种抗生素。那么,如何保证动物的成长健康呢?各国 学者开展了对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有微生态制剂等新饲料添加剂问世。 这些产品不仅能达到饲料抗生素的应用效果,而且无药物残留、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用纯天然彝药提取物研制的生物添加剂和生物饲料就属于这类的新科技产品。
3、发展彝药生物饲料的作用和意义及优势
彝族分布在四省区,这些地区有着极丰富的天然彝药资源,用于加工、提取的药种较多。除可用来生产出供人治疗疾病的以外,同样可以选择一些来提取、配置生物全价饲料。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猪肉、鸡肉、鱼肉不好吃,都认为“土”的好吃,因为“土的”、 “山里的”,没有喂添加剂饲料,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市场上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售价比现在这种用非绿色,非无公害饲料养的畜禽价格高出很多,特别是生态猪肉高达20元/斤;是一般猪肉的4倍多。由此可见,人们现在也越来越重视“绿色”和“无公害”的肉食品能取代非绿色肉食晶,就在市场和人们都在呼唤换代产品和肉食品时,我们大力发展天然彝药配制的生物饲料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经济效益和作用也非常巨大;现目前生物饲料正处在一个发展的萌芽期,谁先研制成功,谁先投放市场,谁就占有发展空间,其优势也就不言而寓了。
我们所说的彝族生物饲料,是以天然彝药提取物作配方,(不用激素、抗菌药物)加工、生产的生物全价饲料,是可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和无残留、无公害的“绿色”型饲料。
我们所说的“彝药生物饲料”,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用纯天然彝药提取物配制的全价饲料;一种是利用培育微生物益生菌和发酵菌,将农副产品中难消化的有机物转化为多种营养性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增加畜禽体内有益菌群,提高酶的活性,促进体内微生态平衡,提高非粮饲料转化和利用率,从而达到相似于全价配合饲料的养殖效果。同时,可研制“彝药生物饲料添加剂”即是用于配置或发酵生物饲料的专用添加剂,研制过程中,应该注意选用一些含有(农业部105号文件允许的)多种微生物活菌制剂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本生物饲料添加剂与常规的发酵菌或益生菌不同,本品既可用于非粮饲料发酵,又可用于自配全价生物饲料发酵,(也可不发酵、在体内转化发酵,也有较好效果),是一种多功能生态型的复合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4、用彝药生物饲料添加剂在彝区大力推广生态型养殖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彝区的经济发展、畜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比被别人发展起来后、推着你走好得多。“生物饲料”是新东西,它处在萌芽和发展的初期,只要你抓住时机运用好,就会带来预想不到的收获。在此,我们将生态型养殖技术要点作简要介绍:
(1)调整彝区饲料资源种植结构:根据当地条件和养殖需要,种植饲料粮和非粮饲料作物,立足饲料原料自产自给。
(2)利用当地彝区粮食资源(稻谷、麦子、玉米、荞麦、燕麦、高粱等)及农副产品下脚料等非粮饲料(代替部分粮食)混合发酵,自配低成本高效益的生物全价饲料。
(3)利用当地农副产品和加工废料:豆渣、酒糟、糠麸、饼粕、薯藤、饲料菜及优质牧草、桔杆纤维等,配制彝药生物饲料,可代替30—50%的饲料粮(一般不单独喂养)需配以粮食原料,方能达到全价饲料营养水平。
(4)利用彝区退耕还林、还草的坡地、闲散地、路边等种植优质牧草(饲料菜),代替桔杆纤维,生产高蛋白青饲料或发酵饲料,可大大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质量,并将畜禽粪便用于(饲料菜)优质牧草的栽培,造就彝区农村养殖生态的良性循环,减少环境污染。
(5)彝区有条件的企业、单位、个人,除可自配自用生物饲料外,还可建厂加工彝药生物饲料就地销售。
(6)生物饲料操作要点和流程示意图(略)
三、西部开发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彝药生物饲料
西部开发的序曲早已奏响,西部地区主要居住着少数民族,他们家乡的经济怎样发展,目前已有各种各样的规划和建议,“西电东送”、“西气东送”;好象都和彝区区域经济发展无直接关系。此外,“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又受到严峻的挑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的政策实施后,“木头财政”已彻底跨了。西部地区畜牧业占了相当的比重,是农民传统的经济支柱,但是,由于“长江洪水”;“沙尘暴”的爆发,许多地区一度有人提出禁养山羊,保卫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在第一届西部论坛会上,北京记者提得更响亮,“杀掉山羊,保卫北京”内蒙古少数民族代表针对此论点回答到“杀掉山羊,保卫北京,不如先杀掉人”。2000年和2001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农民本来收入就很低,气候条件比内地差,比东部就更差,经济起码落后20年。牛、羊是他们的命根和财富。少数民族不愿将自己的牛、羊杀掉,只是需要引导一种合理的放牧方式来发展牛羊,将过度放牧和敞放作调整和换一种圈养方式。强行叫人杀掉牛羊只能激化民族矛盾。
其实,少数民族地区地域广阔,发展畜牧业应是重点。中国要实现现代农业化,首先就应该发展畜牧业;实现了现代农业的发达国家,他们畜牧业的比重占整个农业比重的50%— 80%,而我国却远远达不到,如果再杀掉现有牛、羊情况会更糟。我们假设一下,如果真的杀掉牛、羊,牧区的人们还能做什么?!还能发展什么?!有无具体的增加牧民收入的方案,如果没有,想没想过边疆会乱的问题?
所以,我们认为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东部地区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改变原有放牧的方式,牛、羊实行圈养,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用优质牧草、饲料菜加工生物饲料。饲养绿色、无公害的牛、羊,这对东西部都有利。同时,也是发展彝药生物饲料和生物添加剂的最佳时机,这是一项朝阳产业,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中国有饲料生产厂家数万家(据我们了解有3万余家),但是,真正生产生物的屈指可数。
“市场准入制度”国家很快将颁布执行,到时,“绿色”、“无公害”的农副产品、农产品,都必须按照法定的游戏规则办,不达标的农产品、农副产品统统,不能进入市场销售,这是一个法定规则,民族地区不能例外,也必须执行和遵守。所以,民族地区应尽早作好准备,特别是在发展畜牧业上应早作规划和起步,不然又落后于人。从去前年开始,我们经济研究所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着手探讨、研制无公害、绿色生物饲料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工作义务和服务的对象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地区早日应用高科技技 术来发展畜牧业,发展农业经济是件大好事,是观念更新的具体表现。加入WTO后,生物饲 料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早日与国际接轨,甚至走在国际饲料工业发展的前列有何不好 呢。
综上所述,能充分证明国内外在饲料工业的发展、开发、利用、管理等方面的确面临较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那就应该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的生物饲料工业,恰好彝药在这方面有相当好的竞争优势,它从研制、生产、包装、试喂、推广等各个环节上来讲都不会污染环境,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副作用,是值得我们大力推广的。同时,我们也希望有识之士和有实力的企业、机构和我们携手合作,共同为“彝药生物饲料”的产业化发展作出成效。
参考文献:
[1]李耕冬贺廷超《彝族医药史》四川民族 出版社,1990.5
[2]关祥祖《彝族医药学》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9
[3]云南是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卫生局药检所《彝药志》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
[4]李耕冬,贺廷超,《彝医植物药》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7
[5]李耕冬,贺廷超,《彝医动物药》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9
[6]信息窗《欧洲委员会暂时禁止肉粕和骨粉用于饲养业》饲料研究,2001.1
[7]信息窗《欧盟均进口过染疯牛病毒饲料》饲料研究,2001.2
[8]林云《饲料抗生素的应用及面临的问题》饲料研究,2001.4
[9]信息窗《2001年中国工业饲料发展将以节粮为主题》饲料研究,20
(来源:《四川彝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