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陆芬:融合刺绣与文旅 不断拓宽发展渠道
作者 ​孟亚旭 2025-03-14
原出处:搜狐号-北京网

“希望能够搭建彝绣与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的平台,积极组织非遗文化产品、非遗项目参加国内外文化展览、交流活动。”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王陆芬的愿望是希望把传统文化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LA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anglu1.jpgLA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带家乡妇女 通过彝绣创业致富

王陆芬出生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维摩彝族乡,她所在的白沙坡村是个彝族聚居村,当地彝族刺绣技艺精湛。在一次参加完当地政府组织的外出学习后,带着家乡妇女通过彝绣创业致富的念头在王陆芬心中生根发芽。LA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干就干。从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到注册手工刺绣有限公司,王陆芬积极探索“协会+合作社+公司+电商+绣娘”的模式,刺绣产业规模不断做大。“我们收入最高的绣娘,每年可以挣3-4万元。”王陆芬说。LA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绣“走出去” 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

随着市场的拓展,民族文化元素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肯定和喜爱,刺绣产品也从原来单一的民族服饰拓展到装饰品、挂件等各类文创产品。LA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王陆芬发展的刺绣文创产业先后带动了砚山县多个乡镇及广南县、丘北县的4000多名妇女参与,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年产值超过500万元。LA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让彝绣“走出去”是王陆芬十分关心的事情。她提到,“受地理因素影响,我们这里石漠化较为严重,我想让我们民族的产品走向更远的地方,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LA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年,只要到外地,王陆芬都会带上她们的产品。2023年,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王陆芬,绣了一幅“高铁梦”,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州府通高铁”的美好愿景带到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LA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4年和2025年参加全国两会时,王陆芬身穿的展现民族风采的彝族服装,也都是自己一针一线赶制出来的。LA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拓宽产业发展渠道 打造民族文化产业品牌

2024年,王陆芬利用深入村寨培训和向绣娘发放绣片版样的机会,一边倾听群众意见建议,一边在思考如何把刺绣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起来,不断拓宽产业发展渠道。LA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十分关注如何将民族特色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当中,让农村群众靠着传统手艺,也能增加收入。”王陆芬说。她认为,政府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加强民族文化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持续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不断融合,不断挖掘文化产业潜力,拓宽产业发展渠道,打造民族文化产业品牌。LA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源:北京青年报客户端;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供图/受访者。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