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办学20年——罗国英和她的“麻卡”小学
作者 徐舫 2018-09-16
原出处:​凉山日报

  【】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沿西昌市川兴往大兴方向走,翻过小花山再往前,是一个叫牛圈房的地方。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起牛圈房村,即便西昌本地人也未必知道。因为它是前些年,从州内各县陆续迁来的少数民族移民聚居在这里而自然形成的村组。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州农业局农广校组织的科技下乡活动中,罗国英第一次来到牛圈房村。她发现这里多数农户不识字,只能从事农业生产,而一个个适龄的娃娃也都没读书。仔细一问,原来是村里没有学校,这些娃娃没有本地户口,家里交不起学费,孩子们只好放牛。想到这些被大山阻隔的彝家孩子,只能靠父母在贫瘠的土地上收获来维持生活,长大了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又怎么摆脱贫困的命运呢?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罗国英心里涌起无比的同情。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回城后,她把这事跟一位教育部门的朋友说起。朋友随口就说:“你这个农广校的校长以前也是学师范的,不如你来教?”这句无心的话触动了罗国英,“是啊,要是有人能够教教这些孩子就好了。”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办学的事,罗国英不知道跑了多少次牛圈房村。她打听到当地农户守果园的两间土屋还空着,就把它租了下来。又通过老乡了解到,有位退休老教师住在附近。她登门拜访,把想办学帮助娃娃的想法跟老师讲,自费恳请老师来教书。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05QRtlCzy7kayU85Ql41&690.jpg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师来了,孩子们来了,学校有了。两间土屋,一块黑板,几张课桌,尽管很简陋,但牛圈房村第一次响起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学校办起来了,叫什么名字呢?罗国英左思右想,既然来这里上学的都是其他学校不好收或是因经济困难上不起学的娃娃,干脆就叫“麻卡小学”。“麻卡”,专收“没人要”的孩子的意思。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她想:“别人不要,我就来办这个“没人要”的学校。”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6年,经西昌市教育局批准,“麻卡小学”正式成立。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的洪灾让学校毁于一旦。接连的洪水把教室变成了危房,孩子们无法继续在里面读书,学校也不得不暂时停办。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件事并没有让罗国英退却。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2年,为了让学校不再受洪水的侵扰,她重新选地,利用已有的一面土墙,再用竹藐筑起另外三面,围成一间教室。有人嘲笑她:“你那也叫学校?竹藐学校!”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看着孩子们的渴求知识的眼睛,罗国英心里暗暗发誓,等退休了一定全力以赴把学校办好。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3年,罗国英正式退休了。这下她终于可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建学校上。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住惯城里的人很难想象,靠个人的力量平地立起一座学校,在偏僻山村要费多大劲。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先的困难是来自家人的反对。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05QRtlCzy7kayUpBXzf9&690.jpg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费到山里办学无异于拿钱往水里扔,换谁也不会愿意,况且还要花那么多精力。但想起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罗国英就顾不得家人的反对,拿定了主意。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的困难是缺钱。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她找亲戚朋友好说歹说,借了七、八万元,再加上自筹的一部分资金,好不容易找到了合适的地块。可怎么修呢?牛圈房远离城市,修房、盖房、用水、用电都要自己来想办法。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买不起材料,就去河里拉石头;没水用,就自己打井;要牵电线,就发动亲戚朋友帮忙。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舍不得买衣服,舍不得吃好点,只舍得把钱花在学校上。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退休起,罗国英就把家搬到了学校,全然不顾自己患有多年的高血压和风湿病。丈夫心疼她,嘴里说不赞成她办学,但是该出力的时候还是毫不含糊。麻卡小学从设计、施工、建设到最后完成,他都全程打理。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朴实的村民们见罗国英忙前忙后,不约而同地来帮忙修建,以表示感激。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一次,拖拉机临时运来了一车瓦,而帮工的人都不在。学生罗尔伙的母亲米伍呷忙了一天,把5000多匹瓦全部盖到了房顶上;村民罗尔哈在冬天里淌过冰冷的河水,把修房用的大石头搬上拖拉机…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学校修建期间,村民们自发投工投劳500多人次。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2005年,校舍终于建成。占地400多平方米,修建了12间房屋,还有个做早操的小坝子。这下家长们不用再为学费发愁,孩子们不必再到两三公里以外的地方去上学了。周围的彝族群众都高兴地牵着孩子来报名。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岁的罗尔伙就是个特别喜欢读书的彝族小男孩,“我要好好读书,长大了上清华大学”。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05QRtlCzy7kayUGeJ290&690.jpg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2岁的瓦渣吉吉也急着把小孙儿领来读一年级。她看到老师还给孩子擦鼻涕,冷了给孩子加衣服,感动得说不出话。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罗国英对师资队伍建设很重视,不仅在招收老师时反复考评,还经常联系老师到城里的学校听课,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学校教育,改变了当地一些不良现象。麻卡学校建校10年来,牛圈房的孩子们几乎都读过这个学校。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学校除招收适龄儿童外,还培训生活贫困的青年农民。这些青年通过技术培训后掌握了技能,学校再帮他们联系用工单位。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收费低,学生多,学校每学期要补贴几千元才能维持。家长们了解到这些情况都很感动。“刚开始确实没想到学校能够办这么久,这么好。办这个学校,罗校长个人无法盈利而且还要贴钱,作为家长,我们心里真的很感激。可以设想,她的家人为支持她办学做出了多大的牺牲,确实很不容易,值得我们尊敬。”两个孩子都在麻卡学校读书的罗尔哈感慨的说。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罗国英自费办学的事情渐渐被人知晓。近年来,麻卡学校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2005年,教育部门补贴了培训费;学生也能享受“两免一补”;西南航空护林总站西昌分站连续3年捐助衣服、学习用品和桌椅,前不久还送去两台电脑;西昌市第九小学、西昌市英才小学等兄弟学校也纷纷捐助桌椅……爱心,在众人的帮助下越聚越多。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学期,麻卡学校在校生达49人,教师4人,工勤人员1名。从办学到现在,麻卡学校共招收贫困儿童200多人,开设补课夜班培训40人,培训建筑技术工26人,高级缝纫机班培训10人,多数学员被输送到了沿海的公司就业。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罗国英被评为“四川省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成为我州惟一一名女性获奖者。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头上的白发又增添了几分,但她不能停步,也不想停步,因为她明白:知识能改变命运,而这所简陋的学校,便是能让山里孩子们走向希望的起点。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原载:《凉山日报》2007年10月27日 周末社会版)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标题:罗国英和她的“麻卡”小学,彝族人网编辑)C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