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彝语文作文教学要为彝族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彝族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提高彝族学生的作文能力,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从日常生活入手,让彝族学生在实践中写“真”。
过去,一些彝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考虑学生的兴趣,采用简单的办法,让学生背诵彝语文作文。例如背诵《一件难忘的事》、《我最爱的xxx》、《我的老师》、《我的家乡》等范文。学生背的是别人的生活,于是逐渐对作文失去了兴趣。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指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例如,可以让彝族学生写“校园一角”,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校园里去看一看那些平常被他们忽略了的景物,启发、引导彝族学生将他们眼中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写下来。从日常生活入手,通过实际观察,学生对校园有了真切形象的感知,再写作文时,不但兴趣浓厚,而且文章也写得生动感人。
二、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彝族学生大多来自山村,那里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描写自己的生活,他们就会有话可说。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彝族学生从“火把节”、“彝族年”、“毕摩文化”、“选美会”、“赛马会”以及彝族的优秀长诗《妈妈的女儿》、《阿依几几》等重要的节日活动和民间寓言故事中提取素材,写成彝语文作文。彝族学生完全能把自己所参与的活动过程、心情、感受等用彝语写下来。例如初一年级学生吉可阿各写的《彝家的火把节》、初二年级学生莫色巫子写的《彝家选美》、《美妙的彝家口弦》等优秀作文,都引起了彝族学生的共鸣。
三、鼓励学生独立习作、自由表达。
有些彝族教师给学生作文设定的条条框框过多,主要表现在命题作文过多,很少考虑到彝族学生有无这方面的生活积累,学生拿到题目后只好硬着头皮去应付了事。例如《海边童趣》、《蓝天下的草原》、《沙漠里的骆驼》等命题作文,学生没有体验,写出来的文章也是空洞无物。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彝语文作文,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让他们从感兴趣的材料入手写作。布置彝语文作文时只提供写作范围,不限定只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不提出只以什么题目写,不能以什么题目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例如,有位彝族学生以《老师是我的学生》为题,写一位汉族老师努力学习彝语文,还向彝族学生请教的内容。文章视角独特,写得有声有色。
四、提高彝族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
《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彝族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要把修改权还给彝族学生,让他们参与修改的全过程,提高其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要让彝族学生掌握常见的修改符号,教给他们修改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从学困生的文章中抽样,进行集体评改;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修改意见,师生共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彝族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五、用鼓励性批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作文批语是教师对习作中所表达的语言、行为、个性、情感等信息进行处理后所作出的评价,其作用的发挥要经历一个吸引注意、引起感知、诱发思维、同化和提高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感策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不容忽视。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语气的批语,对习作中的精彩之处、成功之处,要极力赞赏、鼓励。比如,用“这个词语用得好,形象传神!”“你的这个想法真妙,老师都没有想到”等批语给予肯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批语千万不能简单、粗暴,诸如“废话连篇”、“你的作文态度认真吗?”等责难、讥讽的否定式批语,会让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和信心。教师的作文批语应当使用如同朋友般轻松、亲密的谈心式、商量式、探讨式、启发式的语气,使彝族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增强其写作的信心,从而提高彝族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盐源县白乌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