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风景区建设历史悠久,人文精神荟萃,民间文化灿烂,革命传统优良,名胜古迹众多,数以亿计的国内外游客领略了石林的风采,以阿诗玛叙事长诗、彝族大三弦等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阿诗玛”文化形象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跨越了民族、地域、国家的界限,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被定为云南旅游形象,“石林”、“阿诗玛”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示范性。
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
以文旅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贯穿石林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始终,目的是深入挖掘和阐释文化内涵,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以及民族文化融入旅游业发展,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推动旅游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多年来,石林风景名胜区重视将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发挥特色民族文化优势,彰显民族区域新风采,曾获得首届云南文旅融合示范景区奖,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典型。
(一)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1. 树立“全域旅游+创建”的理念。“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让游客游石林更贴心。石林县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中心于2021年2月开工建设,并列入石林县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展示了石林县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历程,是广大来石林游客和市民群众了解石林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一道重要窗口。石林县全域旅游发展联盟智慧平台“阿诗玛游石林”上线运营。目前,“阿诗玛游石林”平台已精心打造22款套票产品,切实让利游客,带动石林旅游消费。积极创新深化“全域旅游+创建”。石林县依托大小石林风景区、乃古石林风景区、大叠水风景区、长湖风景区、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杏林大观园等美丽的自然景观,圭山一支人民的军队、糯黑村滇桂黔边纵司令部驻扎旧址、堡子张炽纪念馆等深厚的红色文化,《阿诗玛》、彝族火把节、密枝节,苗族花山节等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激发旅游景区发展活力和消费潜力,培育壮大石林的旅游品牌,不断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载体,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文化旅游赋能增色。
2. 推动旅游景区创建可持续发展。立法保障,守护遗产。石林风景区始终坚持“开发服从保护,保护优先”的原则,制定实施《昆明市石林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阿诗玛文化传承与保护条例》。持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旅游+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基础。石林县结合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坚持文旅融合、坚持以旅游业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设施方面,建成了昆石高速、石锁高速、西石高速、九石阿旅游专线与南昆铁路、云桂高铁“三高两铁一专”的现代交通网络。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智慧旅游”,提升旅游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实现了景区智能导览、慢直播、人脸识别、无感支付等智能化服务。专门机构,专业保护。管理局设置了资源管理处,专门负责景区资源的挖掘、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及景区环境的绿化美化等工作,全方位保护和开发景区。生态修复,永续发展。世界遗产地核心区内的五棵树村整体搬迁,对原村址进行生态恢复;建设监管信息系统、环境资源卫星定位遥感监测保护系统,开展大规模环境整治,大面积退耕还林,逐步恢复石林原生态植被与环境,为石林旅游的健康永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科技赋能,智慧石林。近年来景区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地理信息系统、雷电预警系统和园区水质、噪音、空气监测体系,以科技赋能景区保护管理和开发。打造“一个中心、四大体系”(一个石林旅游云计算数据中心,分类建设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体验四大体系),全面提升石林旅游营销和管理水平。
(二)着力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 实施宣传教育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法规,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文化的培育,定期开展“大手拉小手—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增进民族团结,提升文化素养,文旅融合,更好的服务游客。在各民族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石林景区游客众多的特点,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和延续中华民族思想精髓、精神基因、文化血脉,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积极培育各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风景区导游解说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相关内容,宣传民族文化。石林县发挥景区优势,充分利用好国家5A级景区平台的优势,通过景区导游创新阿诗玛文化解读为主要内容的研学路线,宣传好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和理论,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继续深入挖掘优秀民族文化、研发文创产品,讲好革命故事,让人民群众在旅游中接受精神洗礼、传承红色基因,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景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 实施培根铸魂工程。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培根铸魂。文化靠旅游做大,旅游靠文化做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带动性,在推动我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各族干部职工和游客,启智润心,锤炼品德。建设党建成果展厅,探索“党建+旅游+民族团结”机制,秉持着“旅游发展到哪里,民族团结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就延伸到哪里”的宗旨,以党建工作推动文明旅游,以文明旅游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增进民族团结,以民族团结检验党建工作成效。为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建党精神,深切怀念老一辈革命家,缅怀革命先驱、革命先烈、时代楷模和中国精神的缔造者以及石林革命历史的书写者,建设了“人民的英雄、永远的丰碑”宣教走廊。建设阿诗玛生态文化园,园里还有天生观阻击战纪念碑等红色旅游景点,是我县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编写宣讲提纲,培养宣讲骨干队伍,深入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和深刻内涵,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面向全县各族群众开展宣讲活动,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石林故事。
3. 实施视觉形象工程。建设民族团结宣传走廊,开设了以“世界喀斯特的精华、中国阿诗玛的故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人们眼中的云南石林”四个主题,集中展示了石林景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从起步到发展壮大,逐步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中华民族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窗口,带动彝乡各族人民走向了富裕之路的历程。建设阿诗玛民族文化展厅,展示《阿诗玛》叙事长诗、歌曲《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民族传统器物等,真实记录石林各民族历史渊源、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以及各少数民族文化美美与共、多元一体的丰厚内涵,兼具人文情怀和史料价值,让游客在游览自然风景的同时,更真切的了解和感受石林文化,感受石林人民质朴的热情,进而融情入景,畅游石林。
(三)以文旅融合,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1. 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树立全域景区化、景区全域化的理念,积极推进旅游发展空间向全域拓展、旅游配套设施向全域延伸、旅游客源向全域引导,促进景区旅游与全域旅游协调发展。建成石林县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设置景区阿诗玛民族文化展览馆和石林民族文化展示走廊,展示石林县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历史,促进游客了解石林文化和旅游发展。
2. 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景区先后获得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多项荣誉,从“中国的石林”迈向“世界的石林”;积极挖掘并整合文旅资源,推出石林旅游IP形象系列文创产品,展示石林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魅力,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阿诗玛》,成立景区阿诗玛艺术团,注册“阿诗玛”驰名商标,打造“小阿黑哥”、“小阿诗玛”石林旅游IP形象标志,并推出了以“石林胜景”为原型的文创雪糕,还原了石林盛景的“雄、奇、险、秀”。
3. 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打造阿诗玛文化艺术节、七夕情人节、乃古石林花海节等民族大联欢、大团结等旅游特色民俗活动,举办火把节、密枝节、情歌节、赛装节、斗牛、摔跤等民族传统活动。支持鼓励景区周边村寨组建各民族文艺队伍,在全县范围内遴选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文艺队伍到景区举行群众性民族文化展演,向国内外游客展示石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展现石林民族团结新局面,以旅游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4. 延伸旅游产业链。石林作为全国著名景区和云南省旅游大县,理当顺应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加快文旅一体化发展步伐,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质,用旅游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两大产业的资源重组、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建立旅游反哺农业、农村、农民扶持机制,每年从自有收益中支持旅游特色村项目建设,助推全县旅游扶贫,助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游客提供娱乐、消费、休憩的场所,提升石林旅游二次消费,刺激经济发展,建设了阿诗玛文创产品旗舰店,售卖民族特色商品和文创产品、建设集居住、旅游、房地产开发、彝族民俗体验、休闲娱乐、彝族民间手工艺展示、歌舞表演等为一体的彝族第一村、建设石林喀斯特地质资源博物馆等,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让游客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感受石林文化。
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启示
(一)高位引领、广泛动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主管部门主责,将景区创建方案主动融入党委、政府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战略布局,广泛动员周边居民群众,充分挖掘乡村民族文化,以民族原生态文化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展现多样的民族文化形象,推动文旅一体化发展。
(二)挖掘为主,保护为先。强化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制定保护重点与具体措施,落实保障机制,设立专门机关,用专业化、针对性的措施深化景区保护、文化挖掘工作。
(三)加强创新,优化服务。立足文旅融合,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及影响力,强化项目建设,创新产品业态,提升游客游览体验。(石林县委统战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