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姆陇,一个有400多年历史的彝族山寨。在乡村振兴的东风中旧颜换新貌,移风易俗,彝族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2023年春节,坐车回老家姆陇。去看看生我养我的古老彝寨,听听麻楠河叮咚的泉水声,赏赏美丽无比的樱花,品品姆陇“五粮液”的琼浆……在彝寨聆听一位80岁老者简述他家三代人的彝族婚礼,让我感想颇多,前几年的彝族婚礼已经完全变味了,高彩礼的让许多彝族家庭从富裕返贫到温饱。许多彝族同胞呼唤曾经那简朴的婚礼。
上世纪60年代,全国受到自然灾害,彝族地区也没有躲过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朴实的彝族村民连温饱也没有解决。那时彝族人的婚礼是最简朴的,彝族男女之间的爱却是最纯真的。一位彝族老者的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婚礼场景:男方家送不起彩礼,女方家也不要求彩礼。请毕摩(彝族先生)算一个好日子,邀请几位邻居作送亲客,那时谈不上漂亮的婚装,新娘是穿着平时劳作时的服装嫁到男方家。宰三只鸡,几家邻居聚在一起吃一顿鸡肉,拨几颗糖果,一场婚礼就圆满结束了。那时没烟抽,没酒喝,鸡也是邻居家借的。但开亲的双方及父母家人都乐在其中!这样简朴的婚礼在米易县民族地区曾经普遍流行。
上世纪80年代末,老者儿子的婚礼。彩礼是188.88元,这在当时民族地区属于一般的彩礼。亲戚及邻居来参加婚礼,送礼最高礼金是5元,送1斤白酒、2升包谷的礼最普遍。抽2元一包的“攀西”烟,喝2元一斤的包谷酒,宰两只羊子,摆上10桌,邀请一个社的村民参加婚礼。一场婚礼办下来大约花600元。新娘穿着崭新的婚装,骑着骏马,由20多位亲朋好友护送到新郎家。一场简朴而温馨的婚礼,让夫妻双方过上幸福恩爱的日子。
2023年春节,老者孙子的婚礼。女方家要求,彩礼9.9万元(彝族地区移风易俗前彩礼一般是30万)。送礼最高的300元,最低的是200元。收礼3万元。杀2头牛、3头猪、6只羊,宰了66只土鸡,摆了66桌彝寨的“九大碗”。抽了60条“中华”烟,喝了60件啤酒、60件饮料,88斤白酒,花了3万元。新娘打扮得花枝招展,由20多辆清一色的黑色小轿车护送到新郎家。彝族村民大碗喝酒、大坨吃肉。喝酒的喝酒、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热闹了三天三夜,婚礼才算结束。
老者说:“这个世界变味了,花9.9万元娶个孙媳,今后还需要在县城买房、买车……”。他哀叹地陈述道:30年前彝寨嫁姑娘是不准收礼的,最多就送几个鸡蛋、一包糖、一块毛巾。最近10年嫁姑娘也是请客送礼,办酒也是几十桌,连女孩换童裙也办酒,这与彝族的老传统格格不入。每年吃酒(月米酒、过生酒、乔迁酒、升学宴、参军宴、婚宴、买车宴)送礼也需要几万元。说起“吃酒”,彝族成年人,人人都头疼!现在相应国家政策号召移风易俗好啊!但个别村寨还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
花3万元办一场热闹的酒,年轻人觉得应该,婚礼热闹是必须的。老年人觉得太浪费了,还应该逐步改掉浪费的陋习。有人给老年人摆龙门阵:听说凉山州彝族地区,把彩礼也控制在10万元以下。老者说:“应该!不能买卖婚姻,按照彝族的老传统,彝族的婚姻在于人亲(恩爱),而不在于钱亲(恩爱),我们呼唤那不送彩礼的年代重新到来,呼唤回归那简朴却依然充满喜气和真情的婚礼!”
高高的白坡山下,美丽的麻楠河流域。山还是那座熟悉山,人还是那些披着擦儿瓦(彝族披毡)的彝族人。彝族人呼唤移风易俗,呼唤一切从简的彝族传统,反对金钱玷污真爱的婚礼,希望彝族儿女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杨正毅:男、彝族,中国散文学会、攀枝花市作家协会会员,《华人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米易县民族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