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 新华社评论员 2021-09-23
原出处:新华社

“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习近平总书记5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回顾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和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历史佳话,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6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才能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盛举。6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不断开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新局面。6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发展日新月异,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各族群众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新征程上,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迈进。要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好地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6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深方可叶茂,本固才能枝荣。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找准民族团结工作与各族群众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利益结合点,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6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56个民族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定能共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美好未来。6q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系新华社北京3月5日文章,转自百度百家号)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