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一重大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百年经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引领
伟大的实践离不开伟大的理论指导。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同时,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系列重大创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12个方面对党的民族工作宝贵经验作出了精辟阐释: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这既是对党的百年民族工作经验的精辟总结,更是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理的深刻阐释。这12个方面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新时代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
二、历史方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旨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决定的,具有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对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关系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重要理论与现实命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历史必然性。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在血与火的共同抗争中,各族人民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根深叶茂,靠的正是国土不可分、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理念,靠的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而不是种族、血缘、地域等因素,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出路。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极端重要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国际上看,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挥之不去,民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深刻影响着全球和平与发展进程。从国内看,在西方国家不断“西化”“分化”和干扰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国内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有抬头倾向,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抵制外部那些妄图利用所谓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遏制分化的阴谋的形势不容乐观。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现实针对性。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三、多元一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底蕴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我国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水乳交融,繁衍生息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在文化上的兼收并蓄、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在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不断巩固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先秦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格局。秦朝开创大一统局面,开启了中原地区以“书同文、车同轨”为象征的国家统一进程,展开了“五方之民”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多元”兼容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历久弥新的根源,“一体”是历史的潮流和各族人民共同的心理自觉。近代以来,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维护、激发和加强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族人民在党的团结带领下共同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历史证明,在血与火的共同抗争中,各族人民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国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危难中没有四分五裂,一个重要基础就在于历史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这就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田沃土和深厚历史根基。
四、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灵魂根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这一重要论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华文化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各民族文化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我国各民族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哈尼梯田、花山岩画等15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历史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全国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少数民族遗产项目占1/3,等等。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中华民族拥有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也是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强大纽带。
各民族文化在融入和推进中华文化建设中实现升华,既是各民族文化得以保护传承、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基础。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在文化互鉴中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打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引导各族干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进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增量,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五、“四个共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奋斗目标
“四个共同”是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也是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的政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四个共同”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的具体化,指明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目标任务。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必须处理好四个重大关系。民族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敏感性,归根结底是因为民族领域涉及的因素多,问题复杂。要正确把握好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特别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四个“正确把握”既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十分迫切的现实工作问题,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对于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强化“五认同”教育。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三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要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四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六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七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做好重点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海外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群体等的工作。
六、民族团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命线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华民族大团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旨归,是国家统一之基、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维护、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要素和动力。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写照。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要加强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一是要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没有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一个多民族国家要实现团结统一是不可想象的。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这一点,各民族的同志都要牢记在心。二是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各民族只有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有前途,才有希望。三是要让各民族知道自己是中华民族。要树立正确的中国历史观,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关系是历史上各民族交融、交流、交往过程中形成血浓于水的关系,是多元一体的关系,要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四是要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五是要正确认识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六是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理论根源越扎越深、实践根基越打越牢。七是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仅要见到紧紧抱在一起的一颗颗石榴籽,更要见完整的石榴。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
七、加快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条件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开关。实践证明,经济社会发展好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就有了坚实基础;边疆民族地区建设搞好了,民族事业发展了,各民族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就提升了,各民族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就越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地方都不能落伍的理念,千方百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事业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事实已经证明,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按照绝不会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掉队的理念,坚定不移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找准民族地区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因地制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立足民族地区也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着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开发民族地区特色优势资源,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要加大沿边开发开放力度,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更好发挥边疆民族地区国家安全屏障作用,更好规划事业、谋求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携手边疆民族地区广大群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八、党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一是形成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为引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二是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三是形成了新时代任用党的民族干部的新标准。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高度重视、关心、爱护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一线干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要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委以重任。四是形成了基层民族工作高效有序运转的新局面。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确保了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够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