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漆艺传承堪忧
作者 吴运亮 2018-06-26
原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8月20日

  彝族漆器是彝族人民生活、历史、文化的积淀,其高超的制作技艺,展现了彝族先民的审美意识。彝族漆器的胎骨质地共有六种:木胎、皮胎、竹胎、角胎、竹木胎、皮木胎,其中木、皮胎为主要胎质。漆器的纹饰方法有四种:漆彩绘、雕刻、堆漆和镶嵌,其中以漆彩绘为主。漆器纹饰可分为四类:动物图纹类、植物图纹类、大自然图纹类、生活用具及其他物品类。彝族漆器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现在仍然是很多彝族百姓的生活用品,但是所占比重正在下降。
XJ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J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相传,彝族的髹漆技艺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这项古老的民间工艺也慢慢走向衰退。XJ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J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8年6月,“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从侧面反映了该项技艺传承所面临的困境。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旅游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胡北明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在不断进步,但也在客观上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威胁。在生存压力下,许多彝族漆器艺人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具,进城打工。这样一来,如何对这项技艺进行活态传承,就成了摆在当代人面前的问题。XJ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J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院长马锦卫告诉记者,彝族漆文化在中国少数民族漆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传承保护这项文化瑰宝,离不开学术界的智慧与贡献。基于这样的考虑,马锦卫以“彝族漆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研究”为题,申报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最终通过并立项。马锦卫认为,目前学术界对于彝族漆器和技艺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及进一步的研究,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展开,从物质到非物质,从纵向的发展到横向的比较,由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共同来参与。XJ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J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胡北明看来,“保护性开发”是个伪命题,开发必定会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但不开发的条件是有足够的保护经费,如果条件达不到,就要寻求其他发展路径,让文化遗产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终归要好于让其消失殆尽。在这种情况下,旅游开发就成了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一条无奈但可行的方式。XJ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J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华大学艺术设计系主任周红明认为,民间手工艺是在人们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产生的,彝族漆艺的产生源于民众生活的需要,到今天要为其谋求发展和存在的空间理应回到产生的原点,让这些民间手工艺在民众的生活中得以发展。对于彝族漆艺这种民间手工艺,最好的保护是继承其原生态的面貌和技艺,而最好的发展是开发市场需求,导入现代生产和经营模式。XJ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措扎慕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彝族漆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