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6日至8日,由彝族爱心社主办的“首届彝族大学生交流会”在四川省凉山州州府西昌市顺利举行。来自全国60所院校的130多名彝族大学生代表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会议,彝族知名的政、商、学术、艺术界的10余位人士以嘉宾身份出席了会议。
“首届彝族大学生交流会”受到西昌美丽阳光国际大酒店的大力赞助;并得到了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邛都大酒店、古彝风情演艺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是彝族青年大学生文化自醒和自觉的充分体现,标志着各地区彝族青年因为关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凝聚在一起。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一次足以载入史册的盛会。
出席会议的嘉宾有:
中央民族大学西部研究中心副主任、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创始人侯远高教授;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院长阿库乌雾教授;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何刚教授;
原凉山州文联主席马德清先生;
凉山州团委副书记日洪哈古先生;
著名彝族音乐人、彝族爱心社名誉社长奥杰阿格先生;
凉山彝族企业家协会秘书长马乌各先生;
原雷波县公安局局长、现凉山州公安局领导罗建新先生;
彝族企业家、西昌美丽阳光国际大酒店董事长欧小虎先生;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民族文化报道部主任、《彝族青年网》总编阿叫拉诺;
彝族青年诗人阿索拉毅等。
会议具体流程与活动总结介绍:
2012年8月6日
上午:开幕式
上午九点交流会正式开始,全体与会人员起立齐唱《彝人之歌》,歌声响起瞬间便拉近了所有与会人员的心。
会议开始后,嘉宾代表依次做了发言:(简略摘要)
何刚:
“是时候了!在当今社会彝族文化面临着变化、同化等问题,‘民主改革’让我们彝族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自己内部的文化还没发生自觉的改善。当代青年是民族发展的希望,一个民族的大兴,需要民族青年的大志。从改革初期到现在,尽管我们的文化与生活有了变化,但是,我们的根应该回到文化自觉,因为那才是一个民族自觉自强的标志。年轻是一阵风,是单纯的、温柔的,但是,我们的价值是不停的在努力。”
阿库乌雾: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应该并且必须进入彝族的历史。”
“彝族人口近千万,在东亚地区乃至世界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但95%左右的人口都是农民,知识份子比例严重偏低。拥有几千年的母语文明虽不曾中断,对外人来说我们的母语文明还不存在丢失,但是我们必须对自己反问:我们的母语文明渐行渐远,大学生应反省自身母语能力吗?”
“现代文明的垃圾、毒品、艾滋已经侵蚀到这片古老的土地,如今,彝族爱心社受社会问题的刺激,所以,他们在西昌打响了第一枪。”
“贫困变成了一种堕落,导致教育的不公平、不平等、分配的不均。”
“我们大学生要注重彝学的重要性,大学各专业都跟彝学相关,应该用相通的理论方法来学习,理论和方法是全人类共享的!大学生们应该将自己的专业和彝学相联系起来学习,学习彝学更是一种责任。民族是无法选择的,如同生命的诞生是不能选择的,所以我们应该用此生去践行自己说出去的每一句话。”
“建议:创建彝族大学生论坛,继续开展每几年一届的交流会;建立彝族大学生基金会。”
“希望:依法办会、办社,重新回归理顺,做好团结。要有本土立场和国际视野。关注现实关注自我,科学管理,运用现代化手段,充分体现大学生的素质,甚至成立一个国际性的社团。”
欧小虎:
“想成为一名大学生是我一直的梦想。希望我们彝族的大学生要好好学习,学成归来之后要为民族和社会做点贡献;要把你们所学的专业带到凉山带给自己的民族,为凉山、为自己的民族做更多更大的贡献。”
马德清:
“人类都应该呼吁母语。”
“守望这片天空,我们看到了什么?古老的瓦板房消失了,温暖的火塘消失了,亲切的母语渐忘了。”
“光是身体里留着彝族的血是不够的,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历史,抢救民族文化需要达成共识,丰富多元文化的同时不能遗忘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要做到心系民族文化。”
罗建新:
“文化就是要通过交流学习才能更加深入了解和学习。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支持我们的组织对于彝族文化的研究,既要把我们优秀的文化保留下来,也要宣传最实惠的东西。”
侯远高:
“今天我们创造了历史,标志着我们的民族自信自强的开始,在许多场合我这样说:‘我们民族不怕艾滋病、毒品、贫困和落后,怕的是没有自信自强的心。’我一直期待这次会议的召开,尽管万里长征才开始,三天的会议能达成共识,那么我们的未来就有希望。”
奥杰阿格:
“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来看我们民族的发展,是时候了,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了。”
下午:主题演讲与报告
首先几位代表分别做了交流会的主题演讲和报告;其次彝族爱心社医疗宣传队的成员就假期的活动做了一个总结报告,并与与会人员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交流;接着全体与会代表就是否建立彝族大学生论坛?以及建立论坛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2012年8月7日
实地考察
上午,与会人员到位于西昌市城郊的“垃圾村”考察。与会人员分成了5个组分别到各个聚居点和村民进行面对面沟通与询问。经过了解,居住在这里的百余户村民都是从凉山州各个县自行搬迁而来,他们在搭建的简易窝棚内居住,居住环境十分恶劣,卫生条件很差,多数以租地、拾荒、进城打工为生,其中部分村民以养猪为生。由于户口不在当地,很多孩子都不能够接受到正规、良好的教育。
下午,与会人员前往“故哲小学”做实地参观考察。“故哲”,彝音译,在彝语中“故”是爱、爱心之意,“哲”既“匹哲”,是向上之意。这所小学是彝族爱心社的重点公益项目,彝族爱心社的长期支教点。彝族爱心社已经为该校申请到了免费午餐,并根据实际情况目前正准备扩建学校。150余名代表于下午3点左右到达了这所学校。不大的校园内挤满了闻讯而来的当地村民,代表们与孩子进行了激情洋溢的互动交流。蓝天白云下,红旗高展。在场的人一起高唱起《彝人之歌》时,许多人的眼眶都湿润了。孩子们还给大家表演了《感恩的心》和其他许多节目(其中两首歌曲和表演节目都是彝族爱心社支教团支教四组队员们的支教成果)。
参观学校校舍、教学设施之后,西南民族大学代表团、云南各高校代表团、贵州各高校代表团以及与会大学生代表阿育拉则等纷纷当场自发地为孩子们献上了一份心意。部分代表团代表还在现场做了感人肺腑的发言:
西南民族大学莫色拉且说:“我也是从山里走出来的,我在上学时打工,放假时在家里也做过苦力工,希望你们家长能够继续支持孩子们上学。”
云南代表团贾芭日达说:“我家是从凉山搬到云南去的,今天我站在这片土地上,我感觉这里就是我的家,这些父老乡亲就像我的父母一样。”
2012年8月8日
会议讨论
会议最后一天,与会代表针对各项会议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代表们按照自己兴趣和专业参加了五个讨论小组的讨论。经过一天时间的讨论,各个小组都得出了讨论的最终结果。在下午的会议上各组组长做了总结报告,同时对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进行了回答。
以下是各个讨论小组讨论议题的具体说明及讨论的结果:
一、彝族历史文化讨论小组
讨论议题:
(一)、大学生如何做好当下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从母语文化流失、文化濒临灭亡以及文化与民族发展的关系探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二)、如何看待彝族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各种危机?
目的:
得出一套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可由彝族大学生带头推行的文化传承方案。
讨论结果:
(一)、在彝文彝语学习方面
我们应该做到:
1、学习拼音(彝语在线网络学习)
2、学习文字(先拼音再文字)
3、写彝文(用彝文写文章)
4、背诵家谱
5、阅读彝文作品、读报等
具体实施办法:
1、和同胞交流用母语,在家里说彝语。
2、看彝语影视作品,听彝语歌曲。
3、网上彝语交流(倡议有电脑的彝族大学生下载安装彝文输入法,在QQ聊天等交流工具上实现彝文交流)
(二)、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
1、成立机构、团队进入民间,积极调查、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同时开展到小学、中学、大学演讲等传播活动。
2、鼓励毕摩家的后代站在文化传承的高度去学习毕摩文化,不能让毕摩文化断层。
3、传承酒文化但坚决抵制过分饮酒,从我做起,聚会时组织者要做好带头模范作用。
4、在婚丧嫁娶仪式中学习独特的彝族文化。
(三)、服饰方面
1、倡导创新点缀,充分运用独特的彝族文化元素,开发出新颖别致的彝族现代服饰,可按春夏秋冬季节分类设计,创制出适宜大众的各类风格服饰。
2、鼓励在校彝族大学生(设计专业的)以云、贵、川、广西彝族元素为基点,整合民族元素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中国彝族服饰品牌。
二、彝族社会民生讨论小组
讨论议题:
(一)、面对毒品艾滋泛滥的彝区,彝族大学生该怎么做?
(二)、对女性犯罪的看法以及解决的办法(从“一个民族一旦女性犯罪率增高,这个民族就没有了希望”展开讨论)。
(三)、就实地考察项目进行民生和教育方面的讨论与总结。
目的:
得出一套可行的、可由彝族大学生具体实施的改善彝区民生的方案。
讨论结果:
1、拍摄有关彝区社会问题的纪录片;制作彝语话剧、小品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利用彝区赶集场合,进行毒品、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教育,包括进行普法教育,提高卫生意识等。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监狱参观,并做毒品、艾滋病危害及预防方面的宣传。邀请成功的戒毒者或者大学教授到监狱对犯罪人员做民族荣辱观思想的洗礼。
2、建立劳务公司。利用过年、火把节等节日,联系与结合地方村干部,进行彝族农村务工人员意识教育,对其进行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如缝补、刺绣等特色手工产品制作。帮助彝族务工人员择业和提高自主创业、创新的能力。
3、积极努力促进各地村民之间以契约或民约的形式建立戒毒防艾的组织,特别是充分利用家支力量来进行戒毒防艾约束,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家族式戒毒模式:一人吸毒,全家族人对其先进行劝告,多次劝告无果或者情形严重者采用开除其家支等手段。)。
4、大学生应充分了解彝区乡村教育的现状,并到各校进行宣传,利用假期时间到需要的乡村支教,以支教流转、定岗实行的形式解决师资问题,以期提高彝区乡村教学质量问题。
5、联合政府、学界、商界等各方力量推动彝区双语教学改革,把考评彝语推行成为一个考核标准或指标模式。
三、经济讨论小组
讨论议题:
(一)、分析彝族地区的物质资源、环境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二)、彝族大学生如何通过合作或者努力利用好这方面的优势?
(三)、如何促进彝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目的:
得出一套促进彝区经济发展的方案,在形成彝族大学生论坛的前提下组建相关组织长期研究此类问题。
讨论结果:
1、目前彝区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有:农业、矿产、旅游业、音乐、食品、酒、彝族药品、民族医学等。
2、开发设计民族特色包装,做市场调查,用民族文化赢得市场。养殖业:科学养殖、技术推广。旅游业:酒店餐饮特色系列化,全面使用彝、汉双语双文服务,比如首先可以在酒店、饭店的菜单上体现,此举不仅可以赢得市场又可以传播民族文化,是双赢的模式。
3、开展普法教育,要懂得根据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力,彝族大学生交流会后成立法律顾问小组。
4、企业与学生结合,跟民族企业家联合,大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各民族企业实习,各民族企业家可对大学生就业做针对性指导。
5、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启智慧之门,积极实现大学生创业。
四、彝族大学生就业问题讨论小组
讨论议题:
(一)、彝族大学生该如何进行就业选择(公务员、或其它)?
(二)、彝族大学生该如何在外为彝族维护良好的民族形象?
讨论结果:
第一个结果:就业问题
就业现状:就业问题是全国大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们彝族大学生的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
1、我们的思想观念受到长辈们的影响,更甚者被长辈们施加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放弃辛苦修读的专业,考取公务员。当然我们民族企业较少,提供的岗位有限,也是大家不得不另辟途径的原因。
2、就业种类不够全面,范围狭窄。
3、由于眼光不够长远,得不到支持,严重欠缺创业动力。
4、家支裙带关系导致人才流失。
优劣势分析:
优势:政府政策保障,某些结构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
劣势:过分求稳的心态,长辈施加压力 。
倡导(解决方案):
1、个人方面——对自己的情况、能力进行充分了解和定位;调整心态,打破“稳定”的温水效应;尽量找寻最符合专业和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方向。
2、官方层面——合理利用政策的同时提出合理化建议,比如:引进企业和打造民族企业相结合:求职节目的开办;在彝族青年网增加职业引导类板块。(初步计划:建立QQ群再进行深入探讨。)
3、特别注意:参加公务员考试中工作地区选择也是就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毕竟有时候选择大于努力。
4、特别倡议有关部门,在考录民族地区公务员时增设彝文加试。
第二个结果:如何维护民族形象
现状:
1、不被其他民族所认识、了解。
2、变了质的“酒文化”让别人误解。
3、家族观念强,但民族意识和自尊意识较弱。
4、更别善用武装。
改善方法:
1、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深入学习我们的文化,宣传好的文化。
3、相互监督。
4、加强正确的自尊意识。
5、完善自我,以德服人。
第三个结果:建立彝族大学生就业资讯平台的一些设想
平台依托“彝族青年网”开设,组建设置组织。
形式:集经验交流、就业培训、企业家和就业老师专业指导于一身。
内容:
1、实时发布考试、公招等招聘信息;
2、组织专业职业分析(性格测试)与就业指导;
3、面试的常识技巧,简历的设计投放等具体指导;
4、参与的大学生毕业就业信息公布(个人和各高校);
5、邀请企业家、职业培训老师定时在网上进行专业一对一的指导;
6、长远目标:做彝族人自己的求职节目。
五、彝族大学生团结讨论小组
讨论议题:
如何才能把各地区、各院校的彝族大学生以及彝族青年团结在一起、凝聚在一起,为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目的:
得出一套可行的方案,让大学生做好团结的表率作用。
讨论结果:
方案以分条形式如下:
1、以家支为基础。我们不应该只在家支内部团结,应该在家支内部团结的基础上把各个家支统一团结起来。
2、以聚会的形式,搞好团结。比如,每个学校的大学生先内部团结,再扩大到片区,乃至跨省区。
3、提倡、鼓励云、贵、川、广西等不同地区的彝族青年通婚,相互来往,这样可以促进文化融合与民族团结。
4、以奥杰阿格为代表的名人效应,宣传彝族大学生交流会的宗旨、目的促进团结、凝聚力。
5、交流会场地不应只限于西昌,应轮流换场地,比如:西昌、成都、云南、贵州等。
6、可以在每一个彝族青年较多的地方组建爱心社或者其他彝族青年团队的分支组织。
7、定期组织青年彝族学彝语,彝族青年尽量用彝语交流。
8、以学校为代表,在彝族传统节日期间,召集彝族学生以聚会的形式,通过交流搞好团结。
9、“两个平台,一个思想,一个行动”。
两个平台:大、小平台(大平台:大学生交流会; 小平台:代表们各自的学校)相互呼应,上下互动,产生共鸣,搞好团结。一个思想:全局与整体的民族思想。一个行动: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行动。
10、不管彝族大学生、彝族青年在哪个领域发展,我们都要团结,都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为民族做自己的一份贡献。当代彝族大学生要做好民族团结的表率。不分区域、不分族群、不分家族,团结起来,在彝族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早日达成的共识。
【补充议题及讨论总结】
讨论议题:
(一)、是否组建“彝族大学生交流会”的常设机构?
(二)、确定此组织的构成、目的、宗旨、职能及其发展方向?
目的:
在彝族爱心社的组织管理下形成一个“彝族大学生论坛”,为全国彝族大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并通过此平台长期探讨交流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问题,促进彝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讨论结果:
1、在“首届彝族大学交流会”参会学生代表和嘉宾的基础上以“彝族大学生交流会”的名义组建彝族大学生交流会常设机构,暂时称为“彝族大学生交流会常设机构”,并在以后的发展中进一步规范化,在发展中不断扩大人员,增强影响力。
2、“彝族大学生交流会常设机构”由彝族爱心社(原彝族青年社)负责创建和暂代管理,待“彝族大学生交流会常设机构”组建成熟后,在该组织内部成员中组建相应的内部管理团队,常设机构将负责集结“彝族大学生交流会”的参与人员,并处理“彝族大学生交流会”所提出的具体事务。
3、彝族爱心社将负责“彝族大学生交流会”以后每两年一届的正式交流会会议的主办任务。
4、在“彝族大学生交流会常设机构”的组织平台下组建、成立各类学术、艺术等下设小组。
初步组建计划如下:
(1)组建由大学生为主要成员的长期宣传、发展民族文化的组织机构。
(2)组建由大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彝区民生调查和讨论小组(或者兴趣小组)。
(3)组建由大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彝区经济发展小组或者创业合作团队。
【“首届彝族大学生交流会”活动主办方总结】
1、确定了“彝族大学生交流会”的举办模式为两年一届,前几届在凉山举行,往后可往贵州、云南、广西、北京等地举行,扩大其影响力。
2、所有参会人员会后要自觉遵照会议分组讨论的结果,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比如:在使用母语、学习彝文等方面做出实际行动。
3、在彝族青年网论坛增设彝族大学生交流会板块,子版块分为学术、艺术、经济、民生、就业等。在彝族大学生交流会组织下成立学术、艺术等各类兴趣小组。
4、此次参会各学校各地区代表回校后,在彝族年之前召开一次以此次交流会为主题的地区或学校的彝族学子交流会,传达此次会议精神、分享此次会议心得,并且把各自召开的地区、学校交流会用图文的形式汇总,发到彝族青年网上,彝族爱心社会有专门小组负责。
5、彝族爱心社将在各院校选出交流会负责人以及彝族爱心社联络员,便于具体联系与交流活动的开展。
活动主办方:彝族爱心社(原彝族青年社)
二零一二年九月十日
首届彝族大学生交流会图片展示:
交流会开幕式现场
交流会分组讨论会场(一)
交流会分组讨论会场(二)
交流会分组讨论会场(三)
去往“故哲小学”的路上
在“故哲小学”发言的云南代表团代表贾芭日达
与会大学生代表在会场外合影
“山鹰组合”之曲布大哥对大学生们讲话
凉山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爱心艺术班”的同学们演唱母语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