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凉山州在2011年已进入全省GDP“千亿俱乐部”,近几年取得了哪些成就?
罗凉清:去年是凉山建州60周年的伟大时刻,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凉山6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1952年建州时候的“一步跨千年“,到现在的“跑步奔小康”。
这些年凉山不论是经济发展、社会建设还是民生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从经济建设方面看,去年凉山州经济总量是1123亿,财政收入100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0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呈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经济总量在四川省排在第七位,财政收入第二位。在全国三十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凉山州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都是排在首位的。
新华社记者:是哪些因素支撑着凉山有了如此大的发展?
罗凉清:这些年支撑凉山州经济建设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对凉山州的支持。二是凉山州的资源禀赋很好。
政策上有针对大小凉山的综合扶贫规划以及乌蒙山片区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还有攀西地区资源综合利用试验区,从中央层面上来看是有这三个大的政策。省委省政府也对凉山特别关心,为凉山州“量身定做”了一个意见、三个规划。
在资源上,凉山州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水电资源,凉山州的水电资源从装机总量看占到全国的15%,全省的57%。水电是凉山州的第一大资源,也是第一大产业,要形成千亿级的产业级。二是凉山州的矿产,主要是稀土、钒钛以及一些稀有金属。第三大资源优势
是凉山州的光热形成的农业优势,很多产品都是国家级金奖,比如凉山州的烟叶、花卉、水果。第四大资源就是旅游,凉山、西昌,作为四川旅游次中心的地位正在形成,去年接待游客2500多万人次。很多景点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第五大资源就是民族文化,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现在有资料可查的就有5000多年历史,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核心价值观。彝族的很多文化形态都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因为有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支持以及凉山州的资源禀赋,才支撑了凉山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新华社记者:未来几年,凉山州的发展重点在哪里?
罗凉清:从社会发育程度上讲,凉山是解放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前都是奴隶社会,社会发育的程度还不是很完善,彝族聚居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凉山面临着“二元结构”。一是在安宁河谷一带,发展的水平、质量都很高,但是其余的11个县都是国定的贫困县,经济总量和质量都很有限。我们现在要解决的就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用木桶理论来讲就是解决短板,如果没有把这些县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解决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不现实的。现在重点就是围绕11个国定贫困县的扶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在产业的培育上要多做文章。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我们来说面临着新的挑战。过去感觉2020很遥远,现在算一算也就只有八年时间了,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应该讲时间紧,任务重而且责任重大。作为凉山州委州政府,我们一定要全面审时度势,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全国同步进入小康上不拖后腿。
新华社记者: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跑步奔小康,凉山州有哪些具体措施?
罗凉清: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实施工业强州,很多资源都可以支持工业凉山的发展
围绕工业产业,凉山要抓大的产业、大的企业、建大的园区。凉山发展要“三级跳”。
第一级跳的目标去年已经实现了,即千亿产值,百亿财政。2015年要实现2000亿的产值,200亿的财政。到2020年,全州要与全国一起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现在就是面临第二级跳,必须要工业来支撑。
第二是生态立州,既要注重金山银山,也要注重青山绿水。凉山责无旁贷的要担负起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责任,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环境的保护。所以州委州政府提出了资源开放与保护并重的发展理念。在上项目的时候,环保部门对所上项目可以一票否决。
第三是开放兴州,凉山一定要是开放的、交流的、合作的。我们与津巴布韦在烟叶种植上合作,提出了种植世界上最好的烤烟。与荷兰进行了花卉产业的合作,提出了要培育和种植世界上最好的花卉。与泰国合作,打造优质的葡萄酒基地和高端农产品基地。今年我们的合作对象瞄准了西班牙,使用其已经很成熟的光伏太阳能技术,在凉山州搞清洁能源,前期的沟通效果很好,准备在第14届西博会上把这个项目签约落地。
在今后的工作中,凉山还将继续注重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去年州委州政府提出了“交通大会战”的攻坚任务,用四年时间把主干道和区域内的通道提升改造。另外要全面改善民生,搞彝家新寨的建设,2010年建了334个彝家新寨,2011年建了234个,2012年建了222个。2015年要让贫困地区40%的百姓住进新房。2010年的时候,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健康文明新生活”的运动,提倡文明新风。不论是经济层面,还是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力图让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