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央视新闻1+1:大凉山,别让教育着凉
作者 新闻1+1 2014-03-26
原出处:CCTV

 j3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主持人白岩松:j3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个还不算太远的新闻事件,今年1月份的时候,在深圳一家企业里发现了几十名疑似童工在那打工。媒体把这事一报道出来了之后,社会力量很快就到达了,然后就要把这些孩子送回家乡。可能看到这一个结局,很多人会觉得皆大欢喜。但是要把孩子送走的时候,孩子说的一句非常不愿意离开,不情不愿的一句话,却让我们立即觉得,这事我们做对了吗?当然是做对了,但是为什么这么为难呢?来,先回顾一下。
 
  (播放短片)
 
  主持人白岩松:
 
  孩子喜欢留在打工地,因为他觉得在这有肉吃。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来自于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自治州。行动来得很快,他们很快被送回到了家乡。然后我们也就慢慢地淡忘了,问题就在于,如果回到家乡,一切都没有改变,环境也没有改变的话,你会阻止他过后不久,重新走上他依然可能不到16岁,但是要去打工这样的一种路途吗?
 
  很多人可能不会去思考这样一样问题,但是让我们走进近他们的身边,去看看怎样让才能让他们安心地在家乡待着呢?来,看看记者调查。
 
  记者刘楠:
 
  为什么没上学?你听不懂汉语是吗?
 
  辍学孩子 美姑县四季吉村:
 
  肯定听不懂。老师一天来一天不来啊。
 
  记者:
 
  老师一天来一天不来
 
  字幕:阿伍 7岁 小学一年级辍学
 
  辍学孩子 美姑县四季吉村:
 
  他自己不学了。
 
  记者:
 
  你不想学了?
 
  辍学孩子 美姑县四季吉村:
 
  (不上学)没事,上了四年级也没有用的。
 
  字幕:克哈 12岁 小学三年级辍学
 
  解说:
 
  在美姑县四季吉村找一个失学孩子并不难,15岁的阿呷就是,她小学二年级辍学,今年春节刚从广东回来来。这天,村干部又来动员她回去读书,但却遭到了拒绝,因为阿呷就要定亲了。
 
  贾斯阿呷的哥哥 美姑县四季吉村:
 
  跟你讲,我们这里人,比如说14岁、15岁,不嫁给他,你根本就找不到朋友了。
 
  记者:
 
  你为什么要去打工?
 
  贾斯阿呷 美姑县四季吉村 辍学孩子:
 
  她说之前还是在村小在读,老师也不经常来,根本就没有学到什么。
 
  中央电视台记者刘楠:
 
  你可能很想象,这个没有任何标志的毛坯房就是四季吉村唯一的村小。四季吉村被称为云端上的村庄,这里前年通路,去年通电,直到现在还是没有手机信号。村里面的一个特点就是孩子多。村干部给我的统计显示,120多名学龄儿童中,有一半多都是处于一个未读书的状态。学校唯一的村小现在是三年才招一次学生,只有一名老师,十几名孩子。别的学校都已经开学了,但这个学校到三月初才开学。
 
  解说:
 
  村干部告诉记者,在四季吉村,6岁到12岁有94个孩子,失学的47个,超过了一半。村小前年曾来过一个公办女教师,看到破旧的教室哭着走了,唯一下的代课老师教学质量并不高。
 
  原学生 美姑县四季吉村村小:
 
  能考20分就是第一名了,(老师)十点才上课,然后想什么时候下课就什么时候下课,放学。有些时候老师把我们锁在教师里面,他就回家了。
 
  解说:
 
  王老师是这里刚刚退下来的代课老师,以前他每月是400元的工资
 
  原代课老师 美姑县四季吉村村小:
 
  一个月400块钱能干什么?喝酒、抽烟都不够。公办老是工资都是两千多,三千多。
 
  记者:
 
  代了五年您觉得累吗?教孩子费劲吗?
 
  原代课老师:
 
  说实话确实吃力。
 
  解说:
 
  12岁的克哈,现在每天在家帮父母看一岁半的弟弟,他说,自己的书本已经丢掉了。记者从他的家里,捡到了一张残留的课本页。
 
  阿坡克哈 美姑县四季吉村 辍学孩子:
 
  也可以学。不认识。
 
  记者:
 
  学习的习字,这个习不认识。
 
  解说:
 
  克哈的父亲自己也没上完小学,两年前外出打工受伤,回来务农。
 
  阿坡克哈父亲 美姑县四季吉村:
 
  之前是读到四年级了,(但是)孩子读到四年级的时候,连自己的名字都还是不会写。
 
  解说:
 
  事实上,克哈辍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村李老师只能教到三年级,四年级需要到乡里中心学校上。然而,那里的寄宿名额欠缺,挤不进去,如果走读,来回三四个小时的山路也不安全。
 
  呷铁: 美姑县教育局局长:
 
  我感到压力大,防止(学生)流失,是现在的重中之重。
 
  解说:
 
  新学期开始,会不会有新的孩子辍学?教育局局长最担心,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辍学的孩子最多。
 
  记者:
 
  额曲古学区一二三年级(辍学)人数少,到四、五、六年级的时候就一下子流失了200多人?
 
  呷铁局长:
 
  对。
 
  解说:
 
  据了解,撤点并校政策下,当地不断加大集中办学,但是,大凉山山区地理特殊,有一半学校都是农村教学点,而老师也很紧缺。
 
  记者:
 
  招来的公办老师到村小了,看很穷,哭着跑走了,这种状况怎么办?
 
  美姑县教育局长:
 
  我们现在全县接近十万的在校生,我们老师是1578个,不到1600人,缺口大概接近600人。我觉得现在政策现在应该对,特别是边远的地区的教师,待遇应该提高。
 
  主持人白岩松:
 
  其实面对大凉山的时候,内心又有些矛盾。因为看到一组数据,在2011年年底的时候,它的经济总量就已经突破了1000个亿,在全省31个市州当中,排到了第七位。按理说这不错啊,可是你看它另方面的数据,似乎发展得不够平衡,它的贫困人占到了接近总人口的1/4,也就是说,大约四个人里,就有一个人依然处于贫困人口的状况当中。这由于地理条件等等很多的因素决定。
 
  我们透过这个情况去看刚才记者采访的四季吉村,这个村一共603人,在6岁到18岁,也就是应该上学的总计122个。它呈现了两个特点,第一个入学率太低,第二是辍学率高,因此它在两端显现出来。我们看,入学率低体现在6到7岁,已经读书的是11个人,没有读的居然是26个。也就是说37个该上学的孩子里,居然有26个还没上学;8岁到9岁里,已读的20个人,未读13,10到12是已读的16个人,未读的18个人。放到别处这其是都是一个挺糟糕的数据,但是放在这个村子里相比较,这个年龄段还算不错了。可是到了13到18岁,辍学的人数明显增多。还在读书的是7个人,没有读书的是21个人,真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我们可能马上就会得出结论,这都是贫穷造成的等等。仅仅是贫穷吗?记者在采访当中所透露出来的一些细节,你看出来不仅仅是贫穷。我们看这样一个数据,整个13名学生,在四季吉村有一个村小,13名学生只有一个老师,这一个老师还只能从一年级教到三年级就不能再教了。最近的乡中心山路小学,山路历程需要两个小时,寄宿名额还有限,刚才记者在采访的时候,片子中有一句孩子说的话,他说什么时候想下课了就下课,而且一个月给人家400块钱也的确太惨了,公办的教师是两三千,因此他很难有积极性,也很难招到素质更高的教师,因此这仅仅是一个贫困的概念吗?还是需要有一种倾斜或者去改变?我们继续去观察。
 
  索玛花爱心小学小品《童工风波》:
 
  快让我的孩子跟我说话。
 
  包工头:家长:你的孩子是我骗走的,是他自己愿意走的,关我什么事。
 
  解说:
 
  这是索玛花爱心学校孩子们排练的小品《童工风波》,讲述了几名老师和家长寻找打工孩子的故事,扮演包工头的伍力喜欢给村里人演小品。而在围观笑着的人群中,就有孩子辍学打工的家庭。伍力15岁的表姐就在广州打工。
 
  伍力 美姑县索玛花爱心学校学生:
 
  这是她14岁的时候。
 
  记者:
 
  这就是出去打工的时候的照片是吗?
 
  伍力:
 
  是的。
 
  伍力的弟弟:
 
  (我哥哥)他想去打工,我妈妈不让他去打工。
 
  解说:
 
  村一级的教学点条件差,孩子辍学多,而乡中心小学,尽管政府投入相对较多,但是孩子辍学问题依旧是个大考验。开学报名这天,美姑县巴普镇中心校的中田校长开班会叫来家长,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家长按红手印,签安全协议,监督孩子不要辍学去打工。
 
  乌尔中田 美姑县巴普镇中心校校长:
 
  不要让你们的小朋友在学校期间,就跑到外面去打工。
 
  解说:
 
  开学报名这天,中田校长不敢开机,因为有很多家长来求情,希望孩子能到这里寄宿。
 
  乌尔中田:
 
  求了我两年,为什么不答应呢?因为我们确实住房比较紧张。二是他这个小孩比较小。
 
  记者:
 
  每天您送孩子来?
 
  中心校学生家长:
 
  对。
 
  乌尔中田:
 
  就住在那个山坡后面。
 
  记者:
 
  送孩子上学路上要多长时间?
 
  中心校学生家长:
 
  两、三个小时,没天亮就起床了。
 
  解说:
 
  中心小学寄宿名额有限,下铺的孩子两个人挤一张床,也只能容纳600多个孩子。而价远地区住宿的还有300多个孩子。孩子们宁愿每天上学来回走三四个小时。
 
  中田校长说,他很不得把自己的办公室都改成学生宿舍。在家长的求情下,校长最后想办法,协调两个孩子本学期先住到宿舍管理员那里。
 
  中心学校学生:
 
  谢谢。
 
  记者:
 
  寄宿的名额有限。
 
  尔日呷铁 美姑县教育局局长:
 
  我们现在只有8980个(名额),实际我们需求量在两万。
 
  记者:
 
  剩下那一万多的孩子会不会因为这个可能失学。
 
  尔日呷铁:
 
  肯定是有难度。比如说走读这个对我们的安全肯定是有影响,因为主要就是我们的地方财政,可以说很困难,解决不了。因为省州下给我们的只有8000多人,我们县上自己自筹了1000人(名额)。
 
  解说:
 
  在美姑县,全县只有两所幼儿园,绝大部分妻子都没有进行学前教育。而美姑县也是大凉山区最后完成普九的县,直到2009年才完成普九教育考核,2013年之前的12年,美姑县当地的高中竟然没有考出过一名本科生,直到去年,县高中才出了两个本科生。
 
  尔日呷铁:
 
  老百姓为什么对教育持怀疑态度?老百姓不讲什么过程,最终他只看结果,高中我考上了几个大学生。
 
  解说: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美姑县还采取了在全国首屈一指的举措,开创县高中驻市模式。把县高中搬到条件好的西昌市,孩子们集体去那里求学,为的就是能留住好老师。
 
  主持人白岩松:
 
  中国人常说一句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可能形成这样的一种局面是很长的时间所累计形成的,但是想要把它改变,那就是病去如抽丝,是一个非常缓慢的程。但是你得先了解它的病状,我们来看它的病状,体现在四个弱,学前教育几乎是空白,这就留下了一个隐患,因为这里涉及到双语,有很多彝族语言的环境,由于没有学前教育它就很难接轨,进了小学就会出现一些费劲的状况。
 
  乡村教学点薄弱,因此让孩子很难有热情,即便有经济条件,最后也不愿意学或者说也学不出某种好的结果。另外中心学校容量有限,这样的话敞开的口子又窄。最后,高中升学水平薄弱,上不了大学,因此也没有吸引力。更重要的一点请注意,到了高中就不再是义务教育了,因此很多人不上高中,没有一个很强的吸引力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个时候就担心了,在病去如抽丝的过程中,显然需要转变观念,也需要夯实很多的基础。
 
  转变观念比如说,应不应该有社会资金的介入。包括为它村子里请优秀的教师,有人赞助,给他提供每个月的工资,或者说是兴办幼儿园等等,但是加起来必须思路转变,否则的话我们会拦得住孩子们重新走上打工的路途吗?这一点记者也在观察。
 
  解说:
 
  虽然年初,凉山童工从深圳遣返的新闻引起热议,但对于同样在深圳打工回来的16岁女孩阿紫来说,这一切,她都不知情。她说,帮家里干完农活,就要回深圳工厂了。
 
  记者:
 
  我看村长家离你们很近,你们村里最近有没有人宣传过童工不能出去打工?
 
  阿紫(化名) 美姑县布托县依洛乡:
 
  没有。
 
  记者:
 
  有没有老师到你家问过你为什么不上学?
 
  阿紫:
 
  没有。
 
  解说:
 
  这是阿紫珍藏的同班小学毕业照,合影中并没有她,因为小学中途她就辍学了。当时父亲去世,家里四个孩子。为了减轻家庭负担,13岁的她先去新疆摘棉花,后到了深圳的工厂打工。
 
  记者:
 
  这是在新疆照的呀?
 
  阿紫:
 
  五点多,五点半到六点左右起床,下午两点多才吃午饭。
 
  解说:
 
  谈到工厂不能雇佣16岁以下童工,阿紫一脸忙茫然。她在深圳的工厂六、七百人,一半多是彝族老乡,大多是工头介绍来的,童工也不在少数。她的宿舍就有三个未满16岁的女孩。
 
  阿紫:
 
  像我们这里的,做事手脚快,勤快,十五、十六岁这样的特别多。
 
  记者:
 
  你没有见到有人来查你们童工的情况?
 
  阿紫:
 
  没有。在(深圳)干了两三年,都没有人来查过,进厂的时候,介绍我们进去的人可以帮我们身份证的。每天早上八点,上到十一点半下班,就半个小时吃饭,十二点上班每天13个小时(工作)。而且是站着做事。
 
  解说:
 
  阿紫说,实在累了就请一天假。她从没有去深圳的景点玩过,唯一的爱好是照便宜的艺术照。
 
  阿紫:
 
  照12张就10块。
 
  索玛花爱心小学小品《童工风波》:
 
  你是怎么从那些童工身上赚钱的呀?
 
  他们一小时十块钱,我从里面抽出两块钱的工资。
 
  解说:
 
  小品中,包工头克扣童工工钱的情形在现实中也有映照,高中生石子和木西十四五岁时都曾经跟包工头去打工,后悔之后,才回来上学。
 
  吉巴石子 美姑县美姑中学学生:
 
  厂里给他们(正常工)一个小时开十几块,他们就给我们七八块就这样的。
 
  吉则木西 美姑县美姑中学学生:
 
  (包工头)连自己的亲戚从这边带过去,再转到一帮人手里面。
 
  解说:
 
  现实的尴尬是,明明找到带孩子打工的包工头,公安部门却没有办法处罚。美姑县公安局副局长说,自己亲戚家的孩子也曾被包工头带去打工,但是处罚包工头没有法律依据。
 
  阿海拉机 美姑县公安局副局长:
 
  不符合立案的条件。2011年的时候我们把地方的(包工)老板都关起来了,但是没有办法处理,都放了。没有法律规定,在这方面是空白。
 
  解说:
 
  阿紫过两天就要回深圳的工厂了。这天,她给工厂的同事打电话,问问最近工厂有没有人来查童工。
 
  记者:
 
  你们的工厂现在有没有相关的行动来,清理一下有一些人是童工?
 
  阿紫:
 
  她说没有这回事。
 
  主持人:
 
  其实他们很想去,但是法律明确规定他们不能去。在这两者之间,如何架一个桥梁,让他们心甘情愿不愿意去,而且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否则就会变成一种恶性循环。
 
  接下来我们要请教一位专家,这位专家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的总干事候远高,而且要特别强调一下,他可是土生土长的美姑县人,而且就是大凉山人了。
 
  候教授您好。
 
  候远高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总干事:
 
  您好。
 
  主持人:
 
  您回望家乡,研究很多贫困的山区,偏远一点的,它的孩子辍学率比较高,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候远高:
 
  还是国家对于贫困地区乡村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单靠国家级贫困县,它没有办法把所有的学校都能办好,也不能聘请到那么多合格的老师,所以核心问题还是国家的投入严重不足。
 
  主持人:
 
  但是换一个角度说,可能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它要花的钱很多很多。在这里是否需要现在有新的思路。如果你要是当地的教育局局长,你最想干的事是什么?
 
  候远高:
 
  我觉得可能还是要从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家加大投入,比如不光是省州财政,国家财政应该加大投入。我觉得应该搞一个村小建设工程,国家财政拿出大笔钱来,把这些村小都真正修好,还要增加公办教师的名额,把村小的代课老师全部替换掉。
 
  另外就是加强社会的投入,我觉得村小应该放开思路,让社会来办学,让更多的慈善公益组织、企业来支持把村小办好。我觉得吸收社会资源也是我们现在可以考虑的选项,现在确实有很多机构开始把关注点关注到援建村小,外面的资源越来越多了。
 
  主持人:
 
  候教授,其实我个人的感觉。如果当地的政府部门包括教育部门可能也非常着急,但是如果要是四平八稳地按常规思路进行的话,恐怕孩子还会有很的时间要成为受害者,因此需要一些新的思路。你观察,现在你回望你的家乡是否有一些新的动作已经开始做了?
 
  候远高:
 
  我们现在和美姑县政府商量,能不能把一些村小和民间组织一起合办,也就是政府把政府的资源投进来,我们再争取社会的资源,一个机构负责几个学校,自己去修学校,接收资源就修学校,请那些执教的老师或者政府去援建。
 
  主持人:
 
  好的,时间的原因,候教授我们就说到这里的,非常感谢,希望尽早地发生改变。
 
  还是要回到就业有位来这个公益活动,从昨天就已经拉开大幕,今年又会是一个非常难的就业季。去年我们就做了这样的活动,而且有50多万人通过这样的平台投递了简历,请继续关注。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