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子(一):摄影师聂堃镜头下的凉山彝族[多图]
作者
聂堃
2020-10-24
原出处:美篇
神秘而美丽的大凉山,处处清晰地刻下了岁月的痕迹,生活在这遍土地上的彝族同胞,虽然谈不上富裕,但他们的目光在凝滞中透出坚毅,淡定和乐观,在这遍干旱贫脊的土地上,茫茫的大山中,他们对美好生活充满追求和向往,有尊严地活着……
大凉山,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一个跨越千年直接从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地方。6.02万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几乎全是大山和干旱贫脊的土地,在525万人口中50%以上是彝族同胞。由于大山的阻隔,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彝族的传统文化和自然风貌保留较为完整。这里苍凉俊秀的风景,古朴的生产生活状态,五彩缤纷的彝族服饰,气氛浓烈的民俗活动.........无时无刻不感动着我,让我一次次投入大山之中去感受她的原始,古朴.....感受她的变化.....
大凉山火把节,是彝族太阳历的第二个星回日,以农历最热的六月过。据历史文献记载:火把节“以火色占农”,“持火照田以祈年”......等含意。火把节是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观,叁与人数最多,民族特色最为浓郁的盛大节日。
“毕摩"是彝族民间以念颂经文和用特定仪式进行彝族宗教的传播和主持,以求六畜兴旺,人丁平安为目的的原始宗教文化。
凉山彝族男子习惯在前额顶上留一块方形头发,编成小辫,用头帕包裹竖立指向蓝天,俗称“天菩萨",视为天神的代表,认为它能主卜宰自己的凶、吉、福。(美姑县城 2016年1月)
图文:聂堃;原载:美篇。 感谢摄影师对凉山彝族和大凉山的关注。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