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湖:凉山彝族之传统订婚结婚仪式
作者 王成湖 2025-06-09
原出处:​纪实摄影天地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和彝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凉山彝族一般实行媒人说合,男女双方父母认可后,选定时间和地点,由父母、兄弟姐妹陪同,男女双方见面同意后,双方父母和媒人谈彩礼,说好彩礼之后,就择日订婚。
0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517122151_001.jpg

良辰吉日,男方家到女方家来订婚,女方家在门口组织起姑娘们泼水迎宾接客。

订婚,彝语叫做“吾让木”。订婚这一天,男方备好给女方的第一批彩礼钱,到了约定的时间,由男方的伯父、弟兄及媒人去女方家订婚,男方家来的都是男性。0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517122151_002.jpg

男方家代表给女方送上彩礼。

女方家这边的女青年们早早就要做好准备,当前来订婚的客人到家门口时,立马发起泼水大战,一阵狂轰滥炸,男方来的客人个个变成落汤鸡,彝家人认为,泼了水,姑娘到丈夫家后就不会到很远的地方去背水,即使天旱也有吃有喝。这个环节非常热闹。0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517122151_003.jpg

出嫁之前挑选嫁妆。

家宴开席时,主人家把一只缠上猪胰条烧熟的猪前脚放进家什里先端给管事的客人品尝。管事、背“银子”的客人拿出男方家事先准备好的彩礼,外加两斤酒装进女方家的一张筛子里双手递给女方母亲,并说明有关情况,请她点钱。接下来,帮忙的人把饭菜分成数桌,端给男方客人和媒人享用,再端一些给女方父母、叔伯等分享。0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517122151_004.jpg

出嫁之夜,女方家给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分发夜宵食品。

结婚时间一般选择属鼠、鸡、猴、羊日,具体婚期要提前把日子算好。要接起走的头一天,女方家备办宴席,招待接亲的客人和来帮忙的亲朋好友。新娘要穿上新衣裙,戴上头帕首饰,盖上盖头,由众女友陪伴进内室姑娘房。主人家请婚礼总管指定人杀猪、宰羊,安排生活。0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517122151_005.jpg

哭嫁。

下午,男方家由新郎的弟弟、表兄等组成接亲队伍到女方家接亲。其中,指定一名德高望重、能言善辩的人作为“先木博”,意为他在接亲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接亲的人背上早已准备好的、余下未给完的彩礼和酒去新娘家接亲。他们进门时,女方的姐妹们邀约女青年向他们泼水,有的用猪油拌锅烟灰抹他们的脸,使之成花脸。小伙子们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都必须冲破姑娘们的水阵,与她们打水仗,抢女人们提的水反泼她们,谁也不能翻脸,否则就会失礼。0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517122151_006.jpg

凌晨,俩姐姐忙着给新娘梳头,穿嫁妆。

第二天,也就是出嫁的那天,凌晨4点左右鸡叫头遍,等新娘来到堂屋内,由众女同伴围坐在她周围,选一名相生的女童或男童给她梳头。发梳散披于头后,唱《哭嫁歌》,女伴们围着新娘,一人领唱《阿嫫尼惹》(意为妈妈的女儿),众人应和。女伴们不让接亲者背走新娘,接亲的小伙子们勇敢地冲破新娘的防线,双方激烈争战,接亲者竭尽全力冲入圈内摸到新娘的衣服就算成功了。这时,新娘和送亲队伍就可以出发了。0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517122151_007.jpg

出嫁前,吃一口“别娘饭”。

以前接亲、送亲都是用马来接娶新娘子,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都乘坐汽车或其它交通工具了。新娘子从娘家出门到新郎家的这段路程中,双脚是不能粘地的,即便是短暂的休息,也要先在地上铺好一件羊毛披毡或擦尔瓦再站、坐在上面。新娘子到了男方家,还不能马上进门,送亲队伍和新娘子,要先在园坝内休息,接受男方家的款待。首先,男方家负责接待客人的管事,用一个装有少许米、两只盛满喜酒的杯子和人民币(每个人多少不等)的竹编筛筛,逐一向背新娘的表哥(表弟)、送亲来的新娘的舅舅、叔伯等发“卡巴”钱(红包),以示感谢和欢迎!表哥(表弟)、舅舅、叔伯在收到“卡巴钱”,喝完喜酒后,要对一对新人给予真切的祝福,随后大家才一起进餐 。 接下来的活动有的举行摔跤比赛,有的举行达体舞比赛,有的举行选美比赛等等,图的就是一个热闹和喜庆。0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517122151_008.jpg

表哥背起新娘出门。

DM_20250517122151_009.jpg

骑上男方家迎亲的高头大马,在迎亲的队伍簇拥下向男方家走去。

DM_20250517122151_010.jpg

到了家门口,把新娘子背回家。

DM_20250517122151_011.jpg

新郎家堂屋。

DM_20250517122151_012.jpg

男方给陪同送亲来的新娘舅舅、表哥等发“卡巴钱”(红包)。

DM_20250517122151_013.jpg

新郎的父亲给两位新人发“卡巴钱”(红包)。

DM_20250517122151_014.jpg

摔跤比赛,活跃气氛。

DM_20250517122151_015.jpg

婚宴主食,别具特色。

DM_20250517122151_016.jpg

欢聚一堂,共贺新婚。

DM_20250517122151_017.jpg

举杯祝福,地久天长。

王成湖: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艺术协会藏羌彝走廊委员会专家委员,四川省民俗摄影协会会员,凉山州摄影家协会会员,凉山州生态摄影协会会员,喜德县摄影家协会会员,西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喜德县美、书协会会员,凉山州书法家协会会员,凉山日报社特约记者。

专题纪实摄影《最古朴独特的彝族葬礼之吊唁活动》《凉山彝人的烟袋情缘》《凉山彝人的“加斯瓦腊”》《凉山彝族漆器》四组100余幅作品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多幅摄影作品获得国家、省、州、市级的奖励。

d2151_018.jpg
 

原载:纪实摄影天地;主编:黄一鸣;责任编辑:远方。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