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乌蒙山地区彝族中涌现出了一批军事将领。他们当中许多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浴血沙场,战功卓著;他们当中也有一些人曾反动迷惘,后来或战场起义弃暗投明,或接受改造归向人民;他们当中还有少数人,走向迷途,铸成大错,遗恨终身。严格地讲,云南红河州、文山州等地不属于乌蒙山区,但与该地域接壤,广义上也是乌蒙山地区,故黎天才、张冲等人也一并收录。本文所写的彝族将领为少将以上军衔或师级以上军官,其中少将以上军衔的将领32位,未授衔或未查到军衔的师级以上将领8位,共计40位。同一时期同一地域同一民族,产生如此众多的将领,这在少数民族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一、上将4人
黎天才(1866——1927),字辅臣,云南邱北人。1882年,年仅16岁的黎天才离开家乡,到清军衡字营充当一名列兵。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黎天才所在的清军奉命开赴广西镇南关前线,黎天才英勇杀敌,战绩显著,破格晋升为军官,以千总补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黎天才奉命到黔、湘、鄂招募清兵,然后随部开赴东北山海关一线防御,1895年4月撤回关内。1911年11月,黎天才奉命率部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爆发,黎天才在上海率部起义,被推举为吴淞军政分府的水陆统领。应徐绍桢之邀黎天才率领淞沪军于11月14日由上海开赴南京。经过6昼夜奋战,迅速攻克乌龙、幕府两山,为义军攻占南京创造了有利条件。12月2日,南京宣告光复。1912年1月2日,黎天才率江南第1师两个旅由南京出发,开赴湖北,所部改编为江南留鄂第1师,他继任师长,晋升陆军中将。旋即被任命为陆军第9师师长兼襄阳镇守使。1917年12月4日,黎天才在湖北襄阳率领第9师宣布独立,被湖北参加护法战争的各军将领推举为湖北靖国联军总司令。护法战争中,率部攻打北洋军,转战千里,战功卓著,晋升陆军上将。后由于护法军政府内部矛盾重重,受西南军阀的掣肘,黎天才孤军作战,处境艰难,遂于1920年11月赴海隐居,所部靖国联军在川东和湘鄂西一带解散。黎天才在上海隐居1年多之后,1922年5月起程返回云南,被唐继尧委任为滇东南边防督办,驻防广南。1927年7月8日,在昆明去逝,享年62岁。
安健(1877——1929),字舜卿,又称舜钦,贵州六枝人。安健先祖乃贵州水西土司。少年就学安顺府,考取附生(即秀才)。1905年春,安健东渡日本,按受孙中山先生的主张,加入同盟会。1907年,贵州自治学社成立,安健负责联络,敦促张百麟等做好起义准备。1912年孙中山改组中国同盟会成立国民党,191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安健均积极参与,被任命为贵州支部长。1915年,孙中山在日本召集讨袁大会,孙中山任命安健为贵州讨袁军司令长官。1918年8月25日,安健被任命为大元帅府中将参议。1919年10月,安健被任命为川边宣慰史,驻节打箭炉(今四川康定)。1925年,周恩来等为加强北伐力量,组织了“西南同志会”,安健积极参与。在安健的引导下,黔军彭汉章加入北伐军,编为国民革命军第9军,辖贺龙、杨其昌二师,彭汉章任军长,安健任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安健旗帜鲜明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被国民党右派视为过激派、赤化分子。1928年,借助滇军的力量,安健等人进入贵阳成立贵州省临时政务委员会,李燊任省主席,安健任委员兼民政厅厅长,李燊心怀异心,不听安健建议,在各方势力的围攻下,贵州省临时政务委员会仅存18天,安健未能完成反蒋计划,忧愤成疾,逝于昆明,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龙云(1884——1962),原名登云,字志舟,云南昭通人,祖籍四川金阳,彝名纳吉达史(又有称纳吉乌梯、纳吉加甲)。1911年6月,龙云在四川宜宾参加保路同志军。12月在宜宾参加滇军授川军谢汝翼梯团。1912年5月,龙云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4期骑兵科。1914年秋,龙云打败在讲武堂摆擂台的法国拳师,引起云南将军唐继尧的注意。1916年龙云先后任唐继尧近卫军2大队中队长、补充第1大队大队附、佽飞军大队长等职。1921年2月,顾品珍逐走唐继尧。唐继尧离开云南前,任命龙云为近卫第11团团长,驻防蒙自。1922年2月,唐继尧任命龙云为第1军代军长。3月,龙云任第5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1923年10月,龙云任建国联军第5军军长。1927年2月6日,龙云与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四镇守使发动“二•六”政变,推翻了唐继尧的统治。1928年1月,南京政府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第13路军总指挥。1929年3月,龙云统一了云南。1937年8月22日,龙云组建60军出滇抗战。接着云南又新编成58军和新3军,同时开赴前线。滇军随即改编为30军团。1938年12月19日,30军团改编为第1集团军,龙云兼集团军总司令,不久辞职,以卢汉为集团军总司令。1941年,蒋介石成立昆明行营,蒋介石委龙云为昆明行营主任。10月3日,蒋介石下令杜聿明在昆明发动“十•三”政变,免去龙云本兼各职,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1948年12月8日,龙云乘飞机逃出南京到达香港。1949年8月13日,龙云在香港发表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62年在6月27日,因急性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
卢汉(1895——1974)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1911年春,卢汉跟随龙云来到四川,投入保路同志军。后与龙云一同投奔滇军援川军第1梯团。1912年5月,卢汉被保送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步兵科学习,1914年毕业分配到滇军任少尉见习排长。护国战争结束后,升任连长、副营长。1921年初,滇军第1军军长顾品珍驱逐唐继尧。唐继尧离开云南前,任命卢汉为11团第3营营长。1922年春,唐继尧二次回滇,卢汉被任命为近卫第3团团长。1925年,卢汉被唐继尧任命为第7旅旅长。1927年2月6日,卢汉跟随四镇守使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发动推翻唐继尧的“二•六政变”。5月23日,唐继尧病死,胡若愚、龙云争夺领导权的矛盾迅速加剧。6月14日,胡若愚偷袭龙云部队,卢汉与高荫槐、朱旭等人把部队集中到滇西凤仪、下关一带,并请滇军宪兵司令胡瑛统一指挥部队,代理第38军军长,下编为3个师,以卢汉为前敌总指挥兼第2师师长。部队重组后,卢汉挥军直捣昆明,迫使胡若愚退出昆明,支持龙云统一了云南。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滇军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60军,卢汉任军长,出征抗日。不久滇军改编为30军团。1938年12月,第30军团扩编为第1集团军,仍辖3个军,初由龙云兼总司令,卢汉为副总司令并代总司令,高荫槐为副总司令。1940年9月,龙云任命卢汉为总司令仍兼第1集团军司令。1940年底,驻守中越边境的中国军队扩充为滇南边区总司令部,卢汉任总司令,辖第1、第9两个集团军。1945年3月,滇南边区总司令部再次奉命扩编为中国第1方面军,卢汉为总司令。日本投降后,奉命率部去越南受降。10月2日,蒋介石乘昆明兵力空虚之际,发动“十•三”政变,下令免去龙云职务,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12月,卢汉接替龙云任省政府主席。1949年12月9日,卢汉率部起义。解放后,历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74年5月13日病逝于北京。
二、中将9人
张冲(1900——1980),原名绍禹、维新,字云鹏,云南泸西人。1918年,张冲赴昆明读书被诬陷通匪,被迫组建义军,除暴安良,劫富济贫。1922年,接受唐继尧招安,任支队长。同年参加四川悦来场战斗获胜,升任第2军独立1团团长。1925年参加滇桂战争,升任第5旅代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滇军60军184师师长,与罗炳辉、叶剑英见面,与八路军建立了联系。参加台儿庄战役,在禹王山激战27个昼夜,数十次打退日军王牌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进攻。1938年因功升任新3军军长。张冲与中共领导人联系,引起蒋介石怀疑,下令撤消张冲军长职务,返回昆明。1942年,出任滇军第2路军总指挥,驻防滇南。1946年11月,趁参加南京“国大”开会之机,携同家人秘密奔赴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高级参谋、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解放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民委副主任兼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主席、云南省副省长、云南省民委主任、中共云南省省委委员、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80年10月30日,病逝于北京。
安恩溥(1894——1965),字德化,彝姓哪洛,云南镇雄人。1913年考入设在昭通的云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16年,安恩溥参加护国军第1军,在征募兵员处任排长、义勇支队连长。1916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4期,1921年毕业后历任滇军连、营长等职。1925年,安恩溥任任营长、副团长。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8军第2师第2旅第6团团长、云南陆军军需局局长、独立补充大队大队长、暂编第1团团长。1931年,任讨逆军第10路军第2旅旅长,驻防昭通。1935年,任剿匪第2路军第3纵队第2旅旅长。1936年,任滇黔绥靖公署第2旅旅长,晋升少将。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182师师长,率部开赴抗日前线,投入台儿庄会战。1939年,升任60军中将军长。率部参加了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等重要战役。1941年调回云南,任第1集团军第1路军总指挥兼军长。1942年,选送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1945年,改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1949年任云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省训团教育长。12月9日,随卢汉将军起义。解放后安恩溥历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等职。1965年病逝于昆明。
龙泽汇(1910——1991),彝姓黑,云南昭通人,1930年考入南京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步兵科,1933年毕业后历任滇军排长、连长、营长、区队长等职。抗日战争中,先后参加了在湖北、江西一带的对日作战和著名的台儿庄战役。1940年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毕业后参加滇西保卫战,任第1方面军补给司令。抗战胜利,随卢汉将军率部入越南受降,任第1区兵站司令。1945年后,龙泽汇先后任93军22师少将师长、副军长。1949年9月,任93军中将军长。从1949年4月开始,龙泽汇就秘密地投入了云南起义的准德工作,并将500多支步枪、30多挺轻机枪和若干子弹送给游击队。1949年12月9日,随卢汉起义,93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暂编第13军,龙泽汇任军长兼军政委员会军务处处长,整编后调任13军副军长。1955年转业到地方,先后当选为民革云南省副主任委员、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云南省人大副主任等职。1991年3月3日,因病在昆逝世。
禄国藩(1884——1972),字介卿,云南彝良人,原姓陇,7岁时过继姨母禄氏为嗣,遂改从禄姓。1906年东渡日本求学。加入孙中山在日本创组的同盟会,并考入东京陆军步兵专科学校。1910年毕业返滇,奉命担任19镇第2营左队官(连长)。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云南在蔡锷的领导下发动“重九”起义,禄国藩所属的第2营为起义军的前卫部队,禄国藩以军功擢升蔡锷警卫大队副大队长。滇军应邻省请求,分兵两路驰援川黔,禄国藩任第一梯团副官长,入川后升任大队长。翌年3月,调任第2中校团副兼第1营长,1913年调任昭通江防统带,后改编为步兵第9团,任团长。1915年,云南组建护国军出师讨伐袁世凯,禄国藩任第3梯团第5支队长,朱德任第6支队长。1916年1月,在四川永宁击败北洋军,6月,禄国藩、朱德又在内江、资中等地大败北洋军,禄国藩受蔡锷委派任陆军第6师第23团团长兼成都警察厅厅长,不久调任川南汉军统领兼四川第9区清乡督察处处长。1918年出任靖国联军总司令部行营咨议处处长,1919年10月任昆明任滇军总司令部参谋处第2部部长。1923年元月,应朱培德之聘赴广州任驻奥军第3军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1927年被龙云委任为普洱道尹,后改第2殖边督办。1940年,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防空司令兼昆明警备司令,晋升中将。1949年,随卢汉将军起义。解放后历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云南省政府参事室主任、云南省政协常务委员等职。1972年病逝于昆明。
胡国秀(1881——1957),字驻卿,云南武定人。1901年,胡国秀因家贫当兵,因勇猛善战,1908年4月27日被荐入云南学兵营学习,毕业任72标副目(副班长),后升班长、排长、连长。1915年12月,蔡锷、唐继尧、李烈钧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出兵讨伐袁世凯,胡国秀任护国第2军营长。1916年1月,胡国秀随护国第2军由昆明向滇桂边境进发,2月在广西百色附近击溃袁系龙觐光部。5月,经南宁沿江直下广东肇庆,6月初到韶关,与广东都督龙济光一部展开激战,迫使该部纳关投降。接着挥师南下,指向广州。7月初在源潭附近大败龙济光部队。1918年,随孙中山南下护法。3月,龙济光部从琼崖进攻广州,胡国秀部队迎战,大败龙军。6月,胡国秀部队攻克广东南雄。1920年,胡国秀晋升为第6旅6团团长。胡国秀善于带兵,孙中山曾评价他“忠勇、惜人”。1921年11月,任北伐军滇军第3混成旅中将旅长,参加第1次北伐战争。1922年夏秋之交,唐继尧发电报召集胡国秀率部返回云南,任命他为第5近卫旅旅长,兼广南镇守副使,并另调1个团给他指挥。1928年,调任军务处参军。1935年12月,任云南省国民政府中将参议。1944年回到武定。解放后,任武定县人民政府委员、云南省政协委员等职。1957年病逝于武定。
陇维帮(1868——1933),号建牧,云南镇雄人,土司后裔,自幼攻读习武,清末考中武秀才,在昭通张军门礼俗堂部候差。后由哨官升任盐(津)大(关)永(善)绥(江)江防管带。驻防盐津。灵而授为三品官衔镇雄营参将,迁居镇雄大湾仓房上。辛亥革命后,因镇雄地处川滇黔交界,匪患频繁,而陇维邦在当地威望较高,故云南督军唐继尧一直保留其镇雄营参将职。1915年,镇雄营参将改为镇(雄)彝(良)边防督统,以陇维邦为镇彝边防游击统带。1920年,靖国军杨希闵、金汉由川回滇,途住镇雄,给养困难。陇维邦将自己数百石租谷捐作军粮,并动员富绅损助军费粮饷,以致民众未受兵灾。1926年,调任昭通镇守使署第一纵队长及滇东北边防司令。1928年,因年迈多病,辞职回家休养。1929年,被委任为云南省政府中将参军。1933年1月,病逝于仓房上。
卢浚泉(1898——1979),字子惠,云南昭通人。1922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8期,1924年入黄埔军校轮训班,后留校任区队长、连长、营长。1927年回滇,历任中校参谋、军官候补生队大队长、补充大队大队长。1935年,所部改编为近卫第1团,任团长。1937年,升任近卫第1旅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守备滇南前线。1941年,所部改编为陆军暂编第18师,任少将师长。1943年,任第1集团军第1路军指挥官。1944年,该路军编为93军,卢浚泉任第93军中将军长。抗战胜利率军入越南受降,兼任越南首府河内警备司令。1946年,调赴东北。1948年5月,升任第6兵团司令兼锦州警备司令。10月15日在辽宁锦州战败被人民解放军俘虏。1960年特赦回滇,任政协云南省秘书处专员。1979年9月20日,在云南昆明病逝。
龙纯祖(1904——1984),云南昭通人,龙云次子,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法国圣西尔军校、陆军大学将官班。1929年5月任讨逆军第13路军总指挥部军官团军士大队中队长。1936年1月任滇黔绥靖公署护卫警卫大队大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滇黔绥靖公署护卫混成旅独立团团长。1939年,任护卫旅少校旅长。1945年,护卫旅扩编为暂编24师,龙纯祖任少将师长。10月3日,蒋介石强行解除龙云职务,龙纯祖不满,拒绝蒋介石的命令不打内战,毅然将部队就地解散。1947年11月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1948年11月毕业,任国民政府参军处中将参军。1949年8月随龙云在香港参加通电起义。1984年2月因病在香港去世。
安纯三(1906——1950),别号德纲,云南镇雄人,安恩溥之弟。1925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1927年毕业后在滇军中任连长、营长、团长。1942年任滇黔绥靖公署第3旅旅长,1943年任第1集团军暂编20师师长,1948年11月任云南省第1区(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12月9日,卢汉宣布起义,安纯三在昭通响应起义,被卢汉委为东昭警务司令部司令。1950年3月,解放军43师进入昭通,安纯三拒绝部队整编,其部与中共地方部队产生冲突被歼灭,安纯三只身逃往昆明。1950年12月26日,安纯三向人民政府投案自首,在关押中染病保外就医。1955年8月病逝于昆明。
三、少将19人
陇耀(1908——1977),又名绍德,字光宗,四川金阳人。毕业于昭通师范学校,长期在滇军任职,1937年任第60军警卫营营长,1940年任第1集团军总部特务团团长,1942年任滇黔绥靖公署第4旅2团团长,1943年任第1集团军暂编21师步兵2团团长,1944年任第60军暂编21师副师长,抗战胜利后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1946年任第60军暂编21师少将师长,调赴东北。1948年10月17日,在长春起义。后任解放军第50军149师师长,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曾任重庆第2步兵学校物资部副部长,四川省乐山专署副专员,四川省政协委员。1977年病逝于乐山。
陇生文(1907——1982),字应奎,云南镇雄人,1921年考入省立昭通第二中学,毕业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9期步兵科。毕业后在滇军任排长、连长、中队长、区队长、大队长、营长、团长等职。1943年7月,任独立旅副旅长。1945年11月,任暂编24师副师长。1947年2月,考入陆军大学将校3期。1949年3月,任保安第1旅旅长。10月任滇军93军278师师长。12月9日,随卢汉起义,参加昆明保卫战。部队改编后任解放军暂编第13军39师师长,后改任38师副师长。1955年转业到地方工作,任云南省政协委员。1982年2月1日病逝于昆明。
罗大英(1904——1969),彝名罗洪叶丹,四川喜德人。1928年至1943年,任川康边防军彝务营长。1944年至1950年任宁属屯垦绥靖司令部上校彝务团长。1949年至1950年同时任宁属屯垦委员会少将彝务指挥官等职。1950年3月率部起义,歼灭胡宗南的新编陆军第1师和西昌警备团,俘获国民党军统业务处少将处长黄逸公、四川总督尹昌衡等1000余人。西昌解放后,任解放军西昌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西康省监察委员、西昌专员公署副专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9因病去逝。
彭商贤(1887——1970),字述古,云南石屏人。父母早故,早年到清军当兵。1911年任广西提督龙济光部警卫营中队长。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同年6月转投上海鄂豫联军黎天才部,任司令部副官。辛亥革命时,任革命军第33军独立旅旅长,晋升陆军少将。1915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讨逆暂编第2军第7师师长,参加讨袁之战。1929年,任云南省政府少将参谋。后任江川、弥勒县长。1970年去逝。
普国顺(1896——1972),字次阶,云南元阳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任云南靖国军胡若愚部旅长,后在讨伐曹锟、张敬尧的战争中因功晋升为副军长,授陆军少将军衔。兵败成都后退出军队学习中医。1933年,普国顺返回永宁,对内儿妇科疾病均有研究,在元阳一带颇负盛名。解放后受聘为元阳县民族医中医师。1972年去逝。
杨继宽(1905——1982),字少逵,云南蒙自人。1925年9月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9期步兵科,1928年毕业后在滇军98师第3旅任少尉副官、中尉参谋。1932年任滇黔公署第1旅2团一营上尉连长。1937年任60军183师上校主任参谋、代理参谋长。1941年入陆军大学特6期学习。1943年毕业回滇,在卢汉的第1集团军总部任高参,未久调往21师任少将参谋长、副师长。1945年随第1集团军入越授降。1946年7月回滇任云南保安司令部总务处长、重庆行营任高参、云南绥靖公署高参。1949年12月随卢汉起义。解放后任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
龙翔(1891——1950),字汉举,云南邱北人,1920年赴粤考入潮州讲武堂,毕业后任粤军少尉排长。广东东江之战立功,升少校连长。后回云南在张冲部下任营长、16团团长。1937年7月,随军开赴抗日前线,因在台儿庄战役有功,升任60军兵站分监,授陆军少将军衔。1943年任陆良县县长,1944年至1948年调任泸西县县长。在任县长期间,同情支持革命,拒不执行镇压学生运动,掩护地下党开展工作。1950年病逝。
扬伯瑶(1896——1972),贵州大方人,四川永宁宣抚司后裔。1920年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离家去广州驻军司令龙腾庄部任连长。1924年5月进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毕业后参加1926年7月的北伐战争。1932年,黔军旅长兼贵州第2司令官宋醒驻防毕节,聘请杨伯瑶任其部参谋长。1935年4月,薛岳任驻黔绥靖主任,应薛岳之邀,任川滇黔边区少将民团指挥官,驻军昭通镇雄一带。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长征过大方,杨伯瑶组织民众欢迎红军,并积极为红军筹措粮饷。解放后任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监察委员、贵州省政协委员等职。1972年病逝于贵职。
岭光电(1913——1989),彝名斯补莫理,四川甘洛人。远祖为云南乌蒙土司,明中叶兵败入蜀避难,后恢复土司。1933年考入国民党南京中央军校第10期步兵科。在校期间,加入国民党军统组织。1936年毕业后到重庆行营办公厅工作。1937年2月返回甘洛任土司。1940年至1949年,先后任边民筑路队北段支队长、宁属边民训练所教育长、西康省政府边务专员、国防部中校参谋。1949年12月,任27军少将副军长。1950年4月率部起义。西昌解放后任凉山州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委员、黄埔军校四川同学会理事会理事等职。1989年2月15日在西昌去逝。
孙仿(1890——1960),彝名斯兹伍各,四川西昌人。孙仿出生于彝族上层家庭,早年受到良好的彝汉文化教育,后被送往峨山军官训练团受训。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4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旅长等职。西康省宁属屯垦委员会成立后,出任屯垦委员会委员、西康省宁属靖边司令部少将副司令、代理司令、国民党西康省政府委员。1950年4月率部起义。西昌解放后任西晶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西康省参事室参事、四川省参事室参事。1960年在成都病逝。
龙秉灵(1911——1948),云南炎山人,1930年考入南京陆军中央军校第8期工兵科学习,1933年11月毕业,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第20期战术教官,“围剿”军第二路军第三纵队司令部参谋处科长。1936年任滇黔绥靖公署交通大队大队长,后任政治训练处上校副处长、昆明行营调查科少将科长等职。
龙云楼(1877——1933),贵州盘县人,其先世系贵州宋元时期彝族于矢部君长,是元明以后朝庭所封的世袭土司。虽改土归流数百年,因当地偏僻难管,故龙云楼仍继袭土司。1915年,龙云楼率800余人赴广州,投奔龙济光,转战桂、粤两省,屡立战功,被委以司令之职,授陆军少将军衔。后进京参与支持袁世凯称帝,袁世凯失败后返回云南。1933年病逝于盘县。
卢应祥(1893——1953),字玉书,云南鲁甸人。1912年毕业于云南警士学校,1914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7期步兵科。历任滇军初中级军官。1935年任第2路军总指挥部少将参议。后任60军军法处长、云南省政府河口督办、警察处长等职。1953年去逝。
龙雨苍(1898——1935),名泽溥,云南昭通人,1921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6期,毕业后在靖国联军第5军任排连营长。1927年任第5军98师2旅上校团长,旋任云南滇越铁路军警总局局长和军械局局长。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8军第2师第3旅第5团团长。1931年冬任38军98师第3旅少将旅长。后率部驻滇南。1935年病逝于宣威。
龙纯武(1905——1995),云南昭通人,龙云长子,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18期步兵科,留学法国圣西尔军官学校。1928年12月任第13路军总指挥部军官团军士大队副大队长。1935年任云南绥靖公署参谋。1940年任昆明行营警备第2旅旅长兼腾越边区行政监督1943年2月任陆军暂编19师少将师长。1945年12月任60军副军长,未就职。后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1949年8月随龙云在香港通电起义。1954年去台,1995病逝。
安鲲(1903——1942),字化鹏,赫章哲庄乡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任唐继尧联帅府卫士队长,继任滇军43军独立旅旅长,旋调任贵州民众自卫军司令部参谋长,兼黔省府少将参军等职。1930年,配合滇军剿灭哲庄坝席氏。抗日战争爆发后,请缨抗日,率胞弟朝圣、化龙加入滇军六十军,被任命为182师军械处处长。1937年9月,随部队赴抗日前线。1938年3月至4月,参加台儿庄战役。激战中,昏迷于死人堆中七天七夜。1939年参加长沙战役。1940年,日军侵占越南、缅甸,安鲲所在部队调滇防守。1942年7月16日去逝。
陆亚夫,云南鲁甸人,1923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学堂,历任云南江川县盐兴县知事、滇越铁路军警总局局长、大关县县长、广东大元帅府参议、广东高等法院刑庭庭长、60军军法处长、昆明市市长兼公安局长等职。1946年当选为制定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生卒年不详。
龙奎垣(1896——1950),字汉斗,云南永善人,云南省讲武堂毕业后任滇军排长、连长。1933年任广南独立营营长,后来又升23团长、第6旅旅长、233师师长、保山警备司令等职。1942年日寇向保山进犯,纵兵抢劫银行金库和商铺20余家。被军民告发后,龙奎垣被撤职,关禁三年后带一部分人员、枪支、横财回到永善。1949年3月,龙云委任龙奎垣为西南人民革命军第三纵队司令,组建三个团。1950年3月9日,解放军43师129团解放永善县,龙奎垣带385人到昭通接受整编,昭通警备区补任龙奎垣为昭通地区剿匪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27日,参与叛乱被解放军击毙。
龙绳曾(1915——1950),云南昭通人,龙云三子,人称龙三公子,入赘拖车土目禄廷英家,又名禄勋霖。云南陆军军官教导团第三期毕业。历任滇黔绥靖公署机关枪团少校团副、补充第1大队第2区队少校区队长、新编第11师第1旅第2团中校团副、第58军补充团上校团长、滇黔绥靖公署少将副员等职。1949年5月,组建“西南人民革命军尹武纵队”,自任司令。12月9日,卢汉宣布起义,龙纯曾响应起义。950年5月,所部被改编为昭通警备区警备总队,龙纯曾任昭通警备区副司令兼总队长。6月18日,组织叛乱被解放军击毙。
四、其他8人
余健光(1891——1919),又名余祥辉,四川叙永人。其先系四川永宁宣抚司。明末天启、崇祯年间,“奢安事件”败亡后,奢崇明之子奢震改名为余化龙,余健光即其第12世孙。1906年,随叔父余若瑔东渡日本,余健光先入成城中学学习,后入山口高商学校学习。在校期间,余健光加入同盟会。1911年,余健光改入日本明治大学学习。1910年回国开展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前夕,前往广州参加广州起义。辛亥革命后,余健光重返日本求学。“二次革命”失败后,余健光积极跟随在东京的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孙中山委任余健光为总务部第1局局长。1915年12月,护国讨袁战争爆发,余健光跟随陈其美等赴前线指挥作战。1917年8月,余健光从上海赴湖南积极从事护法活动。9月,孙中山先生委任余健光为湖南民军副检阅使。不久,余健光又被任命为湘西靖国联军前敌总指挥,率部转战于沅沣、鄂蜀等地,阻击北洋军,屡建战功。余健光一心致力于革命事业,奔忙于广东、上海、湖南等地从事革命活动,积劳成疾,1919年5月病逝于上海,年仅28岁。
岭邦正(1912——1977)四川甘洛人,世袭斯兹土司,使用"岭"字作为汉姓。岭邦正的先祖岭乔松在康熙年间被封为长官司,正六品。岭邦正的父亲岭镇荣(乌果)于1918年被四川军阀李梓材迫害致死。1926年,岭邦正继承了土司之位。1932年,20岁的岭邦正被国民党24军委任为夷(彝)务大队长,1939年又被西康省任命为西昌、昭觉、越西三县少将彝务总指挥、保安司令等职。1949年底到1950年初,胡宗南委任岭邦正为“西昌警备区第八分区司令官”和“反共游击军第二路军司令”。1955年3月,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成立,岭邦正被缺席安排为副主席。后经张冲将军亲自做思想工作,岭邦正愉快接受了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职务。1956年,岭邦正被选为西康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副州长。后任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参事室参事、副主任、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1977年,岭邦正在成都病逝。
陆崇仁(1889——1951),字子安,云南巧家人。民国初年考入云南法政学堂,毕业后任镇雄县承审员、省议会议员。龙云出任第5军军长后,任第5军军法处长,不久改任寻甸县县长,卸任县长后又重任军法处处长。1928年任云南省财政厅厅长。1929年,卢汉以军人身份兼任财政厅长。1930年夏,卢汉率部出征广西,辞去所兼财政厅长职务。同年9月,陆崇仁再度出任财政厅长。1944年9月改任民政厅厅长。1945年10月,蒋介石武力改组云南省政府,陆崇仁被迫弃职。1946年因患脑疾赴香港医治。1951年病逝于香港。
吕厚诚(1894——?),云南昭通人,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0期步兵科毕业。云南昭通人、1915年1月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0期学习,1916年夏毕业。投效滇军部队服务,历任滇军初中级军职。1923年任驻粤滇军第二军第1师司令部候补军官大队中队长,随部进驻广东;1925年任建国滇军总司令部教导旅第2团团长;1926年春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官学校学员总队总队附。1926年8月随部参加北伐战争江西战事。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5路军总指挥部军官团总队长等职。
安永松(1913——1988),贵州威宁人。1932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22期,1934年毕业后,历任滇军排长、连长、营长。抗战胜利,随卢汉将军入越南受降。1946年,卢汉在河内对滇军进行整编,安永松继续任93军暂编18师2团团长,旅调赴东北参加内战。1948年10月,在东北战场归顺解放军,经学习整训后回到云南。1949,卢汉重新组建93军,安永松任93军277师副师长。12月9日随卢汉起义,93军改编为解放军暂编13军,安永松任暂编13军38师副师长。1954年转业到地方,任昆明市参事室参事、市政协委员。1983年3月10日在昆明去逝。
那维新(1909——?),名休,字焕民,云南武定人。武定慕连末代土司。14岁考入天津南开中学,接受马列主义进步思想。1925年返回家乡,主张废除土司制度,劝母亲那安和卿授田与民,遭到他母亲的反对,他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土署大堂两边柱子上:“这土司不过草莽之臣,享祖先现成福耳;真丈夫当存鸿鹄之志,为人民谋幸福也。”随后,离家进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被云南省主席龙云任命为金沙江江防司令。任职期间,励精图治,在元谋、武定、四川会理金沙江一带,提出“打倒土豪劣绅”的进步口号,被士绅密告有“谋反”迹象而被撤职。后投奔桂系军阀,在广西白色因反蒋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陆崇德,字进修,陆崇仁之弟,云南巧家人,曾任60军补充第1团团长、副师长等职。生卒年不详。
陇辉,曾任93军师长。生卒年不详。
四、结语
理想信念不同人生的归宿也就不同,只有坚定不移跟着共产党,才能走向光明获得新生。这是我们研究民国时期乌蒙山地区彝族将领得出一个重要启示。民国时期乌蒙山地区涌现的将领很多,本文原计划编写民国时期乌蒙山地区各族将领,后考虑工程浩大,故舍弃了其他民族的将领,只选择自己熟悉的彝族将领。这付合费孝通先生说的“自己民族的人要研究自己民族的文化”。民国时期乌蒙山地区的彝族将领,也许不止以上这些,笔者孤陋寡闻,见识有限,可能挂一漏万;虽查阅资料,多方求证,个别人物内容难免有误;有些人物资料缺乏,未能查到详细情况,只能简述。这些缺憾,留待以后补续修订。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
1.王成斌等主编:《民国高级将列传》,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
2. 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九千将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3.陈予欢主编:《云南陆军讲武堂将帅录》,广州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4. 潘先林著:《民国云南彝族统治集团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5.吴喜主编:《民国时期云南彝族上层家族口述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6. 沙玛•加甲主编:《彝族人物录》,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
7.师有福主编:《中国彝族人物》,红河州彝学会,2012年12月第1版。
作者简介:金超,男,彝族,贵州威宁人,大学文化。曾任云南边防部队排长、助理员、指导员,县政法委执法监督科科长、县综治办专职副主任,现为乡镇党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参与编写《威宁自治县政法志》、《阿博德勒氏谱》,有文章入选《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文集,著有散文集《点亮感恩的烛光》、《闲潭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