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界,角的等分和高次方程的根式解问题,是世界公认的经典数学难题。然而,在西南边陲的贵州省安龙县,有一位名叫米家鑫的中学教师,历经20年的刻苦钻研,创造了学术上的新成果,以《方程与曲线论》为总题,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系列论文23篇,撰写了30多万字的研究专著……
抱着残疾的儿子,米家鑫愧疚地对妻子说:“都是因为我喜欢数学……”
1941年6月,米家鑫出生在贵州省安龙县一个偏僻山村的彝族家庭。1956年7月,初中毕业的米家鑫为减轻家庭负担,放弃了深造的机会,当起了一名山村小学教师。山村的日子孤寂而漫长,米家鑫便借来高中、大学的数学课本啃读起来,在抽象的数学世界里乐此不疲。
1970年,洒雨区中学办起了高中部,米家鑫调进了区中学担任高中数学教师。可是,“文革”期间(1966-1976)的学生根本不想学习,对米家鑫执教的数学课更是毫无半点兴趣。还有人到区“革委会”举报,说米家鑫向学生灌输资产阶级的反动学习观念。
妻子周琳瑛也因不主动揭发丈夫而被区“革委会”抓去批斗。挨斗那天,儿子没人照料,从学校四五米高的堡坎摔下骨折。后来,儿子的骨折虽然被治好了,却从此落下了脚跛的终身残疾。抱着残疾的儿子,米家鑫泪流满面地对妻子说:“都是因为我喜欢数学才将儿子害成这样,如果这辈子不把数学学好,怎么对得起我这苦命的儿子呀!”“既然你这样喜欢数学,那就继续学下去吧!我支持你!”妻子非常理解丈夫的事业。
为让米家鑫买更多的书,周琳瑛最大限度地控制着家庭开支,将节省下来的钱都给了丈夫。
“文革”结束后,米家鑫不再为学习数学担惊受怕。尽管当时家里经济还很拮据,但米家鑫还是省出钱来,订阅了《数学通报》、《数学学报》等十多种学术期刊。此外,他还利用假期到县城、州里和省里的图书馆借书读,并到旧书摊购买自己所需的资料和书籍。
随着知识的丰富,米家鑫的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所执教的班级在统考中成绩一直位居全县之首。1984年8月,米家鑫被调到位于安龙县城的新安中学工作。生活、工作和学习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后,米家鑫萌生了一个新的梦想:研究角的等分问题和高次方程的根式解问题,在挑战世界数学难题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米家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说:“既然想做就去做吧,家务和孩子的事不用你操心……”为使丈夫全身心地从事数学研究,周琳瑛第二天便借钱,在校门口的公路边开了一个小百货店。
为攻克难点,他听了妻子的话,到图书室借来相关书籍,从头学起。
从此,米家鑫每天忙完教学工作,便钻进那间狭小的卧室潜心钻研。1985年夏,他终于研制出了“三等分角及其方程曲线仪”。这一仪器,可对运动变化中拓展出来的机械分角图形连续变化的角进行任意等分,其轨迹点运行出的方程曲线可以对高次方程进行公式求解!米家鑫兴奋得几夜合不上眼。
可是,要从理论的高度来归纳分角定理及推论高次方程的求解公式,米家鑫却感到无从下手。好多次,米家鑫似乎突然间悟出了很多新的推理和演绎,可等他铺开稿纸,手中的笔却怎么也表达不出那些感悟。
望着写字台下那堆两尺多高的草稿纸,米家鑫长长地叹息:“难道我真的过不了这个坎?”妻子对他说:“别灰心,如果因为知识不够影响了你的研究,那就从头再学吧”。听了妻子的话,米家鑫第二天就找来了不同版本的大学数学教程,到图书馆借来有关资料,不分昼夜一本接一本地读,一遍又一遍地啃。
经过深入的学习和思考,米家鑫的课题研究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的季节。1990年,米家鑫开始着手进行课题研究的学术论文创作。拟定论文题目,铺开稿纸,米家鑫不再感到知识的匮乏。经过4年的艰辛耕耘,到1994年初,3万多字的学术论文《方程与曲线论(1)――高次方程在极坐标系和复平面中的根求解》终于脱稿。1994年12月,《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全文刊登了米家鑫这篇学术论文。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外数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米家鑫面对成功的喜悦,更加勤奋了,学术论文频频问世。其中,1997年《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刊发的论文,被中国科学院情报研究所权威刊物《数学文摘》收录,在国内外数学界再一次引起轰动。同年,他创造的“三等分角及其方程曲线仪”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荣获国际发明金奖。从此,米家鑫每年都有2至3篇论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1999年发表的《方程与曲线论――等分方程定理?B型?》还获得“世界学术贡献奖”论文金奖。
1998年,由于米家鑫在高等数学研究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事局破格将他评为高级教师;1999年,世界文化名人成就金像奖评委会、中国国际名人组织评委会等4家单位联合授予他“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