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滇西彝族大学生在红河的彝族文化经历
作者 吉才柱 2018-11-02
原出处:彝学研究网

  我出生于云南省滇西保山市昌宁县珠街彝族乡的一个叫瑟勒母库的彝族村寨,这里依山傍水,环境宜人,其他彝族村寨都喊我们作“色勒固把”。这里东隔黑惠江(漾濞江)与大理州巍山县无印乡的蒙新村相望,西接大理州永平县的下羊街村,东北瞩大理州漾濞县的鸡街乡。昌宁县珠街乡附近乡镇皆为彝族聚居区,是滇西一带澜沧江以东彝族文化保留得较好的地区。我们这里的彝族人的主要节日与农事节令、宗教信仰有关,主要有春节、米线节、清明节、朝山会端阳节、火把节、月半节、中秋节等。据寨子里的老人说过去我们珠街(包括珠街乡的 老珠街街子在内)周边地区十二生肖街一应俱全,如龙街、羊街、蛇街、新虎街等,而珠街原来为猪街。然而,我从小生活的村寨是一个彝族文化正在消亡的地方,村寨中说彝语的人数不断锐减,传统的古朴的彝族服饰消失严重,只有70、80岁的老人才穿,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隆重气氛也面临极大耗损。只有在火把节和红白喜事的时候,才能看到专门成立的打歌队,穿上民族服装,抄起哈托罗(芦笙的一种)、吹起横笛,尽情的载歌载舞。但是现在和过去祖辈们围着火堆打歌、唱着彝语小调的狂欢场景已经逊色很多了。当时,这一切虽都看在眼里,但由于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和当地多数农民一样,我也认为祖先文化失传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面对这一切是见怪不怪、熟视无睹。当时,我和家里人都认为读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唯一的出路,对继承和弘扬彝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很淡薄。现在我才发现,彝族文化是祖先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一旦消失,将是重大损失,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需要抢救、保护和传承。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色勒固把结婚现场唱起祝酒歌的情景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歌队长辈们给新人唱祝福的歌曲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母亲与83岁高龄的外婆合影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穿着彝族传统服饰的外婆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4年,我考入红河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就读。在历史系就读期间,我有幸接触了几位老师,阅读了各类书籍,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彝族文化传承活动,参与彝族村寨田野调查,这一切丰富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使我接受了彝族文化知识的洗礼。从过去的对彝族文化不甚了解、感情不深变成了有一定了解、具有感情的大学生,也使我更加懂得了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的价值和意义。过去,我认为所谓的“历史”就是中原帝国视野下的华夏发展史、帝王将相史、农民起义史、改朝换代史、制度史、国家史、主流社会史等等这些高大上的东西。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视野的拓展,我才发现,真正的历史,范围广阔,地方、族群、下层民众、家族、边缘社会、个人等,都是具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我开始对彝族历史文化感兴趣,并开始了学习,才了解到原来彝族古代史是辉煌和灿烂的。在校期间,主动去听高文老师开的彝族文化导论课。选修了宗教学、历史人类学、中越老跨境民族及其族群研究等多门与彝族文化有关的课程,加深了对彝族文化的学习和了解。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大学四年期间,我的班主任高文老师以及历史系李金发老师给我的帮助、指导让我感激和难忘。高文老师是红河学院国际彝学研究中心的常务副主任,他不仅在学习、生活上关注我,也不断地鼓励我多学习彝族历史文化。高文老师不仅是我的授业恩师,还是我情感的导师,他经常告诉我一个人成长成才所需具备的优良品质。他引导我多阅读彝学研究成果的论文、专著,认识红河州彝学研究专家和本土彝族学者。这不仅让我得以窥探几位学识渊博著书立说的先生,如师有福教授、龙倮贵教授、普梅笑老师,并曾有幸在现场提出问题和他们交流获益匪浅,此外还得到了他们的专著。高文老师还带着我们到红河州彝学会年会现场去观摩学习。大二期间,在李金发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曾到蒙自市长桥海边的十里铺彝族村寨去做社会调查,了解了当前蒙自周边彝族村寨的社会发展情况。2016年8月,在李金发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红河州州民族研究所拜访了著名彝学专家师有福教授和普梅笑老师,了解了当前彝文古籍整理翻译工作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从大一到大三期间,李金发老师还教我们网站编辑技术,我和其他同学一起参与了“彝学研究网”(www.yixueyanjiu.com)的网站后台编辑工作。还帮李老师对彝族文化书籍进行拍照扫描,制作成电子书,充实了彝学电子资料库。所有这一切,让我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识到文化自觉,了解了彝族文化,对彝族文化产生了兴趣和感情。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师有福教授给历史专业见习同学讲课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部分彝文古籍的内容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彝学专家拍照留念(第一排左为师有福,右为普梅笑)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图为高文老师提供给的红河州彝学研究的经典书籍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进入大三的这一年是我大学生活情感的转折点,这一年里我为我将来的学习方向上打好了心理情感基础。刚迈入大学时候做事总是三心二意不能坚持到底,做什么事情都马马虎虎不能成功,为此还背负着很深的失败者的情感伤害。但事情总是不会一帆风顺,我为这个转变做了很大努力。进入大三,面临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任务、考证等一大堆的问题,我深感焦灼。为此,我还跟班里的心理委员预约了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了两期的心理辅导。当我低落的情感得以回复以后,我开始用新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审视我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我按照学校的学分修读要求,选修了多门自己感兴趣且实用的课程。上课认真听讲,有时主动与老师交流,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大三上学期,除了通过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外,我还在学校新图书馆里阅读了大量的各类书籍,渐渐喜欢上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本学期还集中修读了多门史学理论专业课,获得了许多以往知识樊笼以外的新观点和理论。这一定意义上起到了解放思想的意义。我一直有羞于启齿的毛病,上课害怕说话发表观点,但这学期的一次特殊经历彻底让放开了自己。云南大学林超民先生是方国瑜先生高徒,云南著名的民族学家、历史学家,云南大学历史系前系主任。他学识渊博,他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民族学、历史学学者,遍布云南各大高校。先生曾亲临我们学校讲座,久闻先生为保山籍贯,我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问先生保山人文如何?他的回答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我对话的可是林超民先生这样的大人物啊!就这样我终于放开了自己,以后的口才训练课上、含章楼会议室的三心论坛、树人讲座上,我都会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向老师们请教。去岁清明,沿昆河铁路线乘坐和谐号列车北上到达省城昆明由翠湖起始游历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云南大学新老校区、云南民族大学校园,“遍访名区”。观看名校校园高大上的气派、和名师大家讲学生活的地方,心理由生敬意,精神上获得极大的满足,心中犹如拨云见日般亮堂。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大学五华区校本部内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考研这件事情上,一则是在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影响下大二时我就有了考研的打算,二则来到红河学院这个具有地方民族教学特色的学校给我搭建了一个能时刻感受民族文化熏陶的学习平台。在大三时,高文老师和李金发老师不断地鼓励我们考研究生,说彝族地区目前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上还是较为滞后,急缺现代化高级人才。这番鼓励更加坚定了我考研的决心和信心。所以,在家人、师友的打气和支持之下,我加入了2017年全国的考研大军中。复习期间,我处理好了毕业实习和考研复习之间的冲突关系,合理调整了英语、政治和专业各考试科目的学习时间安排、学习训练强度。经过几个月紧张的复习备考,加之运气较好,终于考上了云南民族大学的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很多内地汉族地区,考上硕士研究生可能很普通,不值一提,但是对我的家乡、我的村寨来说,我却是我们寨子的第一个应届毕业直接考取硕士研究生的人。从小有些瘦弱的我,性格不是特别直爽开朗,害怕以后搞田野调查研究民族文化时出错,怕被人说笑,故心里难免有压力。高老师和李老师说,这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希望多有几个彝族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认认真真学好知识,跟好的老师学习,多看多问提高观察能力,注重方法方式,做好田野调查工作,才能得出研究成果。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习成长,成为高层次人才。在考研期间,自主学习了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林耀华先生主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专著《民族学概论》、和少英老师的《西方人类学史》,在梳理学习笔记的过程中,体会到民族学的魅力及其它发展研究对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及民族政策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一门一直涉足但却未深情体味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民族学的魅力。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四的毕业论文,我选了彝族历史文化研究类题材,题目叫《从<百年前的云南彝族>一书中看保禄•维亚尔在云南彝区的传教活动》,论文指导老师是李金发老师。在研究中,我发现在清末民初之时,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保禄•维亚尔和当时的彝族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世纪80年代末到上世纪初,他在彝族撒尼人中传教30余年,和彝族民众同吃同住,穿着民族服装,携带地图、望远镜、西洋乐器,带上教徒走村串寨,发展彝族教徒。他入乡随俗,参与地方彝族教徒的社会生活,捐资建桥,帮助教民打官司,鼓励彝族村寨开展如唱歌、跳舞和荡秋千、摔跤等文体活动,他还努力学习彝语、彝文,不仅利用彝语文来促进传教活动,而且还研究彝族史诗和民间故事,翻译新词术语,带着彝族信徒到香港编撰出版《法倮词典》,写传教记录和心得文章,并在当时的法国发表等活动,他从事着广泛地彝族文化研究和宣传活动,对清末民初时期云南彝族文化的记录和宣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个西方传教士能置身一个他感兴趣的民族中,从事对这个民族文化的研究和宣传,这对这个民族的每一分子在心灵上无疑会有一种震撼,对激发这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很大的帮助。从保禄•维亚尔身上体现的气质也是西方民族学者所具有的为学术研究奉献终生的可贵精神。“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希望能有更多的彝族同胞兄弟姐妹,热爱我们彝族的文化,主动学习、宣传我们的彝族文化,让它在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大观园中焕发生机与活力。最后,我的这篇毕业论文获得了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优秀毕业论文称号。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老师带领下参加尼苏小镇蒙自彝族剪纸刺绣文化传承基地揭幕仪式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高文老师和李金发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2018年6月9日蒙自市文澜镇尼苏小镇大台子村村委会所在地隆重举办的蒙自彝族剪纸刺绣文化传承基地揭牌暨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开发研讨会。在会上,有幸见到了云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彝学会常务副会长白兴发教授,我被白老师热爱彝族文化和学识渊博的魅力所感染。之后,还参加了2018年6月23日在红河学院举行的“中国刺绣文化进校园结业典礼”活动。这两次活动,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分别写出了两篇小文:《彝家女红 绣出精彩——蒙自彝族剪纸刺绣文化传承基地揭幕记》和《中国刺绣文化之瑰宝彝族刺绣进高校》,发布在了微信公众号和网站上。两次活动中和滇南彝族文化“莱国索”以及“阿卡渡”彝族文化微信公众号的小编柳贤和毛理想两位同学一起参加,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参与了网络宣传,锻炼了自己。两次和志趣相投的同学一起学习进步,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人在红河学院图书馆前拍的毕业照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我的大学本科四年学习时光已经结束,下半年即将到云南民族大学开始新的学习和征程。我深知以现在的本科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研究能力还不足以研究博大精深的彝族文化,大学四年中所进行的几次历史专业见习和彝族村寨田野调查还没能达到民族学专业学生的田野调查水平。因此,我将在家人的支持、恩师们谆谆教诲和关心我的师友、同学的期盼下继续努力学习和深造,对将来彝族文化的学习研究打好扎实的基础。同时希望彝族的广大学生,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走好传承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才柱:红河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2018届学生。)O3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