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楚雄第八代彝族葫芦笙制作及演奏传承人李发富
作者 楚雄非遗保护中心 2018-04-25
原出处:楚雄微旅游

  葫芦笙是大过口乡彝族地区流传久远的一种民间吹奏乐器,彝语称之为“背”。“背”是我市彝族人民在迎宾、接亲、敬酒和讨亲嫁娶、入宅新居等喜事场合中不可缺少的演奏乐器,葫芦笙根据其使用场合以及音高不同等,可分为“背阿”“背陀罗”“背聚利”三种,均由原生葫芦和五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制作而成。
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八代彝族葫芦笙制作及演奏传承人李发富演奏葫芦笙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背陀罗”是在最长的一根插管顶端套有一个小葫芦,多在葫芦笙舞开场时或庄重场合演奏。葫芦笙舞,彝语称之为“背咕拜”,是楚雄市彝族群众比较喜爱的民间舞蹈。葫芦作为一种吉祥之物,是当地彝族群众的崇拜物,当地彝族把它制作成民间吹奏乐器,笙歌乐舞,以示吉利。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葫芦笙的制作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发富生长在彝族聚居地区,自幼喜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对彝族葫芦笙舞和葫芦笙调的演奏更是情有独钟。1960年,年仅8岁的他就跟随父亲李开富学艺。其父亲李开富和叔父李开贵当时就是楚雄市大过口乡远近闻名的两位(亲弟兄)彝族葫芦笙舞打跳、葫芦笙制作及演奏大师。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发富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发富有是继父亲李开富和叔父李开贵之后的第八代彝族葫芦笙制作及演奏传承人。由于从小就时常跟随父亲到村头和远村近邻的跳歌场听歌看舞以及起房盖屋和讨亲嫁娶的喜事场合,感受民风民俗,加上父亲的言传身教和口授心传。李发富幼年时便能够演奏芦笙曲《开堂调》《起始调》《宵夜调》《吃酒调》《天亮调》等几十曲,并能悉心记下各曲相应的唱词。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发富与徒弟们交流技艺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发富是当地掌握彝族葫芦笙接待礼仪较为全面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也是唯一能够独立主持并熟练掌握葫芦笙制作工艺、完整演奏90多曲芦笙调的传承人。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发富不仅会吹奏葫芦笙、跳葫芦笙舞,而且还懂得当地诸多民风民俗,能讲述葫芦笙调中蕴含的各种民间故事传说。每逢婚宴嫁娶、起房盖屋、入宅乔迁、开街庆典等喜事场面,当地群众都要请李发富及其徒弟们去吹、跳葫芦笙舞,每一场喜事上,他总要按照传统的风俗惯例在规定的程序和仪式中逐一的演奏各曲乐曲,主持场合中的民俗仪式。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文标题:笙歌乐舞,“背”声吉利,走近第八代彝族葫芦笙制作及演奏传承人李发富 原媒体责编:李沛昀 审核:马虎)10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措扎慕 编辑: 措扎慕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