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扎摩:让世人领略彝族绘画之美
作者 余如波 2015-08-25
原出处:四川日报
N0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古扎摩作品:《彝族手工艺者之木工》
N0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神色庄严的毕摩、身形魁梧的武士、姿态婀娜的少女、曲折动人的民间故事……近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期间,几十件彝族题材的绘画作品亮相位于西昌市火把广场的凉山州民族文化艺术中心,引来各地游人竞相参观。这批采用独特的“漆刻”技法,融合了多种艺术门类特点的作品,均出自凉山州美协副主席、彝族画家阿古扎摩之手。这位扎根本土的画家,一心探索彝族绘画的现代发展,冀望将优秀的民族艺术推向大凉山之外。N0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0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画家阿古扎摩
 
  一件作品耗时月余
 
  《恋歌》《彝族手工艺者之木工》《龙头山上》《彝族古代武士》《石尔俄特寻父记》……阿古扎摩的作品大量运用了红、黄、黑等色调,具有鲜明的装饰性。站在作品前,观众一边感叹于彝族文化的艺术再现,一边不由得发出疑问:“画面有版画的风格,又像彝族漆器那样光洁,到底是怎么画出来的?”
 
  “我的‘彝画’融合了彝族服饰、漆器、毕摩等文化元素,加上中国画的工笔技法,以及西方印象派的色彩观念。一幅画从构思、构图到最终完成,往往要花个把月时间。”阿古扎摩告诉记者,“彝画”创作首先要在木板上制版,用制作彝族漆器的土漆刷一遍底漆,接着用朱砂等矿物颜料在上面作画,用刻刀精雕细刻、水砂纸精打细磨,最后再刷一层面漆。“面漆的作用一是提升画面的光洁度,二是保护作品,免得木板被虫蛀。”
 
  阿古扎摩的“彝画”题材广泛,涉及彝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历史、宗教、语言、文字、婚丧嫁娶、劳动生活、休闲娱乐、神话传说等等都能入画。”尽管首先摸索出这样的创作手法,阿古扎摩却表示,“彝画”的元素和技法大多来源于彝族先辈,自己只是将它们整合到一起。
 
  对于彝族传统的毕摩绘画,阿古扎摩既有传承也有发展。“毕摩绘画画‘骨’,头、颈、四肢、躯干由线条构成,不太讲究外形特征,我的‘彝画’则更加写实,色彩也更加丰富。”阿古扎摩说。
N0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0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古扎摩作品:《龙头山上》
 
  传承推广不尽如人意
 
  1956年,阿古扎摩生于越西县瓦岩乡后山村。“文革”结束后,阿古扎摩考入原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在油画、中国画、装潢三个专业中选择了前者,希望能扎实训练造型能力。
 
  当时,阿古扎摩的好友何多苓等一批外来画家,创作了不少彝族题材的油画作品。不过在阿古扎摩看来,这些作品更多是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对彝族文化进行观察,不易深入彝族文化内部。从那时起,油画如何“民族化”、如何充分有效地表达彝族文化内涵,就成了阿古扎摩创作“彝画”的动力。
 
  “藏族唐卡、纳西族东巴绘画,都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喜爱,艺术的语言是相通的,我相信各个民族的观众都能欣赏‘彝画’。”阿古扎摩表示。
 
  年近六旬的阿古扎摩,也在思考“彝画”的传承和推广,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十多年前,我的画室就开始招收‘彝画’学生,到现在只培养了两三个人,还包括我自己的孙女。”
 
  今年4月,阿古扎摩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之邀,为该校30多名教职人员进行为期两周的讲学。包括“彝画”在内,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兴趣。“墙内开花墙外香”,让他很是感慨,“国内应该多一些这样的文化、学术交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才能更顺畅。”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