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深情地啼叫声中,著名军旅作家杨佳富回到了不舍惦记的故乡。站在高耸入云的阿依山上,春天里满山的索玛花木兰花次第绽放。目光掠过起伏错落的群山,悠悠流逝的黑惠江,清波荡漾的月亮湖。走进日新月异改变的村村寨寨,身穿羊皮领褂的汉子们端起了醇香的玉米酒,灵秀的小阿妹捧来酸辣香脆的当地小吃锅巴油粉。高大的核挑桃树下乡亲们吹响短笛芦笙。热情迎接这位曾经远行千万里的游子。所有这一切让已经拥有许多影视作品宏篇巨制的老将心潮澎湃,他铁定了心要在故乡这片红土地上拍摄《腊罗巴的春天》。
关于彝族支腊罗巴我们无意赘言它的来世今生,《康熙蒙化府志》记载:腊倮,多依山谷,聚族而居。甘淡泊,习性勤苦,喜射猎,善牧养。从简单的文字中我却分明看到了漫漫历史长河中先民们走过的艰辛旅痕。
丛岗,这条舒缓的大山梁子,在人们并未遥远的记忆中是个月亮升起来山寨静悄悄的地方。零零星星的人家,高高矮矮的农舍,房前屋后几株歪歪扭扭的老松,火把梨,酸木瓜。小溪流水在草木间东躲西藏。乍一看可入诗可入画,从宜于生存安居的角度研判,却是掩饰不住的清贫和寂寥。
随着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小湾水电站的开工建设,珠街彝族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列入了整体搬迁之列。丛岗这块视野开阔地势平缓四围森林植被茂盛的风水宝地吸引了决策者们的目光。经历了短短几年的建设岁月,丛岗奇迹般地崛起在世人面前,这里高楼林立道路宽畅,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建集镇让人赞叹不已,昔日荒村郊野变成了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的地方。
7月25日《腊罗巴的春天》如期上映,万人聚集的广场上雨一直下。热情高涨的各族儿女手持雨伞毫不退缩,一直坚持到剧终落幕。那天晚上我深有触动,杨佳富大校在影视界摸爬滚打数十年硕果累累著述等身。然而粗略回顾类似《腊罗巴的春天》这样始终围绕农业农村农民的乡土力作的影片应该尚属首例。如此也就更容易理解首映当晚许许多多的农村兄弟姐妹们热泪盈眶备受感动。不管怎样说能够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就是成功的杰作。
来到彝家都是客,请喝一碗酒,智杜利哇(请喝酒)。走进彝乡火把节你不时会听到这样亲情炽热的召唤。杨佳富在节日期间十分繁忙,甚至到了身不由己的地步。可是每一次走过街道总会被热情的乡亲们团团围住问长问短并央求合影留念。杨佳富已经疲惫不堪,然而他总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丝毫没有摆谱端架子,在不知情的人们眼中,无论如何都与一个功成名就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被全球热爱和平的人民歌颂的优秀儿子联系在一起。
醇香的美酒敬亲人,欢迎你到山寨来!杨佳富不愿多喝酒,然而面对洋溢着浓浓亲情暗香浮动的彝乡红花酒,他一次次地举起了酒杯。他喝得面红耳赤,喝得心潮澎湃喝得文思泉涌。他要和农民兄弟干杯,他要和回乡的退休老干部干杯,他要和坚持脱贫攻坚的干部们干杯,他要和老校长恩师们干杯,他要和文学新人干杯,他要和给予《腊罗巴的春天》鼎力支持的朋友们干杯……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愿长醉不愿醒。欢乐的时光总是那样难忘,欢乐的时光总是那样短暂。新歌新曲唱起来,彝乡的明天更美好,愿我们都沉醉在腊罗巴的春天里。
火把节晚会上,保山文联副主席沈翁森、组织部长钱树才、昌宁县人大副主任、乡党委书记字欲知为庆祝建国70年“我的中国心全球文学创作大赛“三等奖获得者代表张金辉、殷佳鸿(左五)、段相纪等颁奖;
作者简介
殷佳鸿,彝族,1963年出生于珠街彝族乡。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散见各级报刊杂志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