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显宏:黄大琮笔下的镇南农林牧业
作者 普显宏 2024-10-27
原出处:彝族人网

黄大琮笔下的镇南农业。坝区土地平坦,多种水稻。但杂粮还是种的,特别是五街以南的山区。杂粮种在山地里,因土地贫瘠,产量不高,“种一坯坡,收一土锅”。除荞、麦、豆、包谷、洋芋外,上世纪八十年代,岔河还种着稗子米。但当年翻晒稻田的现象也是有的,就是谷子收割后翻耕土地让其晒太阳,闲置半年,这样土壤吸收光照能量,可以来年增产。现在农村水稻栽种面积大为减少,自己够吃即可。很多良田都用于种包谷,甚至摞荒田地。
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错壤田多占沃良,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谁穷地力事家忙;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禾熟充饥足,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莫再翻犁种杂粮。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人多不种杂粮。)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33.jpg

作者在天津张学良故居

黄大琮记载的镇南本地人不种菜、不种杂粮均不是事实,不种菜民众如何生活?但他所见的人少地荒,草比菜高,所种蔬菜品种老化,因不浇粪水,没有汉族人种的菜好,这些可能是事实的。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荒芜园圃乏人锄,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见蓬蒿不见蔬;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遗利谁知勤艺植;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青青畦菜客民庐。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人不种菜,其种者多客民。)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客民],读音kèmín,意思是外地寄寓的居民。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过去不用人畜粪便浇菜,粪便浇过的菜从来不吃,认为会得罪神灵,不吉利。烧山种洋芋的事我也经历过:每年春天,砍倒低矮处的一片树林,待树枝干枯,一把火点燃烧成灰烬,然后就埋下洋芋种,空隙处撒上小白菜,两者均长势很好。这样做不仅底肥足,还烧死了病虫害。砍伐的树木,来年长势更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没有化肥,铲田边地头草皮炼“火土”,当肥料用,但易引起火灾。我的老家,秧苗栽下后,到二十公里外一个叫桃苴的地方去背一种土,叫硝灰,撒在田里,其实是一种硝氨化肥。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烧山红透两三尺,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取土浇田计太迂;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要识上农勤粪溉,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力耕可使瘠成腴。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月烧山,透土三尺,取以浇田,云:可大熟。)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多居深山,擅长饲养猪鸡牛羊,至今如此。本地的有黑山羊、水牛、黄牛、马等。双甸河位于县城北,大谷堆、大罗邑一带山谷间地势平坦,水草丰茂,田畴阡陌,谓之“米粮仓”。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深水浅草多荒,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处天开一牧场;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只有濮彝资畜利,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散居双甸饲牛羊。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牛过去是犁田之用,村寨或农户均有饲养。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耕牛已逐步淘汰。品种改良每个时代均有进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镇有畜牧站、配种站。通过人工授精,或杂交,繁育牲畜。现多为引入外地品种,种牧草(黑麦草、黄竹草等)饲养。如饲养荷兰肉牛,重达一吨,一条牛价值三四万元,获利不菲。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10.jpg

作者在国家博物馆鲁迅蜡像

黄大琮记载的牛瘟至今时有发生,叫口蹄疫,属Ⅰ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烈性传染病。若有疫情,方圆几十里无一幸免。主要侵害牛、羊、猪等偶蹄动物,单蹄动物如马则不传染。一发现即大面积扑杀,方法是消杀后深埋,损失大,由政府补贴部分损失。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田家牛畜寻常有,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牧法无人会改良;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祀芒神申祷告,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求医兽避时瘟。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去岁大瘟,牛多毙。)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黄大琮笔下的镇南林业。滇中青松多为云南松,产松脂,松明子过去可供照明或燃火之用。挺拔的松树过去盖房时可做柱子或房梁,现在已很少用。海拔高的地方有另一种松树,叫果松,松籽可食。村庄附近或河边皆有竹子生长,用于纺织篾器。上世纪四十年代,沙桥“抗日民族英雄”王树云任平桥区区长,倡导栽桑养蚕,下令每人荒山栽桑二十棵,他自己带头栽了三千棵。现在南华有蚕桑站,负责蚕桑事业。丝棉被颇受百姓欢迎,价格不菲。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山遍是松杉树,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亦有篑簧产竹乡;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地森林富材料,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宜蚕可奈野无桑。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12.jpg

作者在国家博物馆雷锋蜡像

黄大琮记载的野生菌。镇南野生菌在那个年代大受欢迎的只有两种菌:一个是栗树下丛生的栗窝菌,另一个是虎掌菌,气味芳香,可当佐料。其实栗窝和鸡枞的味道差不多,都有鸡肉的鲜香味。如今人们对野生菌的认知大变,对松茸、干巴菌、块菌的喜爱远超鸡枞和栗窝菌。还有牛肝菌、大红菌、羊肚菌、鸡油菌、见手青、青头菌、香菌、木耳等都比虎掌菌抢手。鸡枞、羊肚菌、香菌、木耳等,均可人工栽培。南华被世界菌根大会授予“野生菌王国”。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虎掌菌有真假两种,十分相似,均有鳞片和肉刺。真的黑虎掌学名叫翘鳞肉齿菌,它的正面是一些翘起的鳞片,背面是很多肉刺。假虎掌菌学名叫粗糙肉齿菌,它的背面也是一身肉刺,但是正面不是翘起的鳞片,而是平伏的鳞片。第二个区别是假虎掌菌会发苦,而真正的黑虎掌不会发苦。只要是背面是这样的肉刺的蘑菇它们都属于齿菌类,都是可食的。黄大琮说的味苦的应该是假虎掌菌。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鸡枞上市共尝新,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芳烈何如两种菌;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食品试评风味美,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栗窝虎掌尽山珍。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鸡枞亦菌类,虎掌出西北山中,黑者味芳烈,黄者气香味苦,栗窝丛生栗树下,伞黑者味佳,伞白者味淡。)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黄大琮记载的镇南癞子鸡。食之病癞,应该没有科学依据。癞子鸡应该是体内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所致,鸡群变得好斗,群殴,落毛,皮肤变异,形象滑稽。倒是鸡瘟也是十分可怕,传染性极强,数村绝种者常有。常见者有鸡新城疫,鸡零乱,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禽流感等,现均有疫苗预防。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饲鸡亦是营生业,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爪脱其如瘌病何;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抱卵不锄非种去,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孳生终恐害群多。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癞子鸡食之病癞。)uo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