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黔西北彝族嫁歌―――阿买恳
作者 王继超 2004-12-26
原出处:毕节之窗

  彝家的出嫁歌叫做《阿买恳》,在“咪谷”类中占的比重最大,同时,它和“曲谷”(情歌)、“陆外”(婚歌)、“恳洪”(丧歌)一样,既有以三段为主的“叟口咪”,又有若干叙事长诗式的“咪洪舍”,在彝语东部方言区广为流传。出嫁歌的口头流传部分称“阿买恳”,为布摩、摩史所收录。而作为本子流传的部分则作为“诺讴”的一部分。口头流传与本子流传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比较贴近口头语,后者严格保持着书面语。qI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I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功用上,《阿买恳》是姑娘出嫁活动中,所举行的各种仪式的用歌,既每个仪式用一首以上的歌来完成。它是女子出嫁过程中各种民俗活动的载体,记录、规定和规范着必须举行的民俗礼仪活动。这些活动从一开始,就在一种悲伤和压抑的气氛中进行,并在悲恸的高潮中无可奈何地结束。qI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I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迎亲的人一踏进寨门,就要被出嫁者的女伴设下一道道关卡用歌盘问,迎亲者要闯过一道道关卡,就必须掌握并娴熟运用礼仪用歌,依次为:“初初候(敬迎亲者)―――府启嗄(赶开挡住开亲的狗)―――濯阁扑(开篱门)―――濯嗄阁扑(开司礼台之门)―――濯嗄扑(打开司礼台)―――阔扎透(出示礼物)―――苦洪外(歌颂名望声威)―――洛透打(上石梯)―――陆阁扑(开寨门)―――可则约则勺(叙碗盏根源,开始进餐)―――诺栖诺毕(婚嫁起源)―――克武曲姐(又叫果沟果嗄尼,意为端坐在大堂上,活动由嫁女人家的女歌师主持,设一张桌子,上面摆放供物,娱女子命运之神)―――开箱锁―――阿树(出嫁歌序歌)―――濯阁扑(开篱门)―――进濯嗄―――恳几扎(巡视查验歌场)―――嫁女送亲―――迎歌神―――许沽(披披毡,女方歌手与迎亲方男歌手抢夺盖在新娘身上的毡子,反映女性对出嫁的不甘心和反抗)。至此,出嫁歌舞由固定式转换为自由式,根据时间组织对歌,或唱三段式,或唱诵长篇的嫁歌。出嫁歌唱到最伤心处时,也正是出嫁的姑娘被抱上马(轿),由姑娘为人妻,踏上人生转折的第一步之际。此时,要举行收掩收场仪式,用一首名为“署忍”的歌收场,把悲伤留在歌场,逐去为人们的伤心而幸灾乐祸的邪祟。歌手们把开展的这一系列活动自豪地称之为“祖乃摩节”,意思是君长所实行的礼仪。为了这崇高的礼仪而苦苦寻找“咪谷”的根,歌手们从小跟着父母学,与同伴交流,不断丰富自己的“咪谷”知识,以图在一场场的“阿买恳”活动中大显身手,在“阿买恳”的歌场上表现与发挥自己。总之,“阿买恳”这种歌谣教育着同一文化圈的人们,尤其是女性,使口不读书,眼不识字的妇女演唱,广大妇女容易获得天文方面的知识、地理方面的知识。在伦理道德方面,教育涉世未深的出嫁者怎样去处理家庭和社会间的各种关系,事实上是一项普及知识与教育的活动。qI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I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买恳》歌词,有着浓厚的语言和文学艺术特色,比兴手法的应用贯穿始终,比喻、夸张等手法的娴熟运用,浪漫主义色彩随处可见,丰富了作品的感染力。从体裁上也还可分出神话传说,如《创世歌》;童话寓言,如《声音震动了山谷》。在言情方面,突出一个情字,父母、母女、兄妹、姑嫂、姐妹之情,情浓至深。qI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I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是《阿买恳》本身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作为人生三部曲中主要的一部曲,即人生转折之曲,作为彝族咪谷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收集整理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在社会更加信息化,更加知识化的今天,在商品化、市场化等各种文化的冲击和包围下,构筑《阿买恳》这种原生传统习俗文化的基础已削弱,观念意识正日趋淡化,乃至逐渐消失,使之自然成为一种濒危文化,一些常见的依赖习俗而生存的文化,正以数年或十数年时间为速度远离我们而去,在我们的眼皮底下一晃成了遥远的过去。基于这种认识,为了把一种曾经存在,并且辉煌过的文化及其习俗,以资料的形式留给后人一览,我们在从事彝文古籍整理工作的十数年间,注意收录相关资料。从1984年以来,陆续从威宁、赫章等县部分偏僻边远的彝家村寨搜集资料,经不断充实后汇编成集子。译本由贵州民族出版社于2002年3月公开出版发行。这是整理发掘民族文化,服务于我区旅游大区建设而开展的专项具体尝试性工作,但愿能够取得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 qI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