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学的题中要义
作者 阿苏越尔 2005-08-30
原出处:彝族人网

一、民族精神及其重要意义:T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凡彝族人都知道吧,我们民族自古有一种叫“招魂”的仪式,只要谁家有人被能掐会算的毕摩说出是“魂不附体”抑或叫“魂不守舍、失魂落魄、魂飞魄散”了,这家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备好牲畜,正南齐北地做起“招魂”的道场来。打小时起,我就无数次地参加过无数别人的招魂仪式,无数别人也好几次在我“魂不附体”时来我家帮助过我,唤过我的魂,那些惊心动魂的招魂经,如今还时常回荡耳畔。由人联系及民族,想到民族乃无数相同个体的有机组合,于是我把这些归结为我对民族精神的最初理解,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想把那个传统仪式翻译成“呼唤民族精神”仪式,原因自然是在汉语里“呼唤民族精神”比起“招魂”来,更带有科学色彩、也更容易被人接受的缘故。今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彝族文人们风尘仆仆赶到圣洁的毕摩之乡,我想主要目的应该是接受洗礼,恳请神奇的毕摩再一次为我们招魂,唤醒沉睡的灵、喊回四散的魂。忙忙碌碌的尘世生活中也许我们已有太多的推动,从精神的层面讲,也许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变得“魂不附体”,无法自觉精神的明灭。仅仅从这点看来,此次笔会的意义就非同寻常。但是我不是藉此就夸大其词,说我的发言对民族精神的探讨建构理所当然地也算在这非同寻常的意义之内。T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什么是民族精神?我的想法是,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它维系着民族的内部关系,推动着民族的外部联系,浸透着民族历史文化中的鲜明色调,是一个民族现实价值取向的社会心理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也许就在于人的精神的富饶、对事物意义探寻的孜孜不倦。党的十六大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个提法非常及时。于社会物质财富日益增长之时,强化对民族精神的认识,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之与物质财富日益增长相适应,这是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而文学作为话语的现实,作为人学,始终无法逃避娱乐人、启发人、塑造人的现实责任。在文学的诸多命题中,那些表现了崇高的理想、情感,唤起人们生活强烈憧憬、激励民族不断上进的作品始终将被人民群众和时代所铭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总结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毫无疑问是中华56个民族的共同精神。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流文化的影响及表现于民族精神的价值普适性对各兄弟民族来讲都是由来已久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各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同样决定了他们对构建自身民族精神异质特性的诉求。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如果没有民族精神作为精神支撑,就等于没有灵魂,就自然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其消亡的时间自然也是指日可待的事。中国古代的文人和思想家对此有着足够的认识…什么“灭其族诛其心”;哀莫大于心死;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都在阐明精神之于人的不可或缺;《左传》里有一篇文章叫《曹刿论战》,其中提出的“再而衰,衰而竭,彼竭我盈”,一个“盈”字,我觉得就说明了精神饱满士气高涨是战胜敌人的法宝。一支精神萎顿的军队是必然的失败者;一个精神萎顿的民族是命中注定的失败民族。T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民族精神的现实性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T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或许有人会认为民族精神看不见,摸不着,是虚无缥缈的。其实不然,民族精神贯穿于现实生活的始终,它不仅存在于一个民族的英雄豪杰精英阶层,也存在于芸芸众生凡夫俗子的举手投足之间。它不仅存在于伟大荣耀的历史时刻,也存在于平凡琐碎的日常事务中;或许有人会认为我们大部分同胞到现在连温饱都解决不了,你还在这里奢谈什么民族精神?事实上,自有民簇开始,民族精神有一直得以存续,民族精神与作为物质第一性的经济发展也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你无法想像一个精神强健的民族会成为一个经济落后的民族。大家所熟悉的犹太人的历史既是一部民族精神奋发崛起的历史,也是民族财富的积累史。有人说作家是一个民族的良知,可见他自然是不能放弃对社会大众生存处境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引导的,他要怀有崇高的民族使命感、责任感和博大的仁爱悲悯之心,时刻关注民族的前程命运,并且将这种关注提升为民族精神的阳光雨露,化作对同胞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活动及环境的讴歌和鞭策。做到了这点,无论他以什么样的形式书写什么,我都愿意相信他的文学具有的民族精神。就当前看来,这样几个难题困扰着凉山彝族,一直萦绕在我们的头顶挥之不去。从凉山州九届政协五次会议资料提供的两组数据可见一班:一是凉山州到2004年底,艾滋病感染者已达1867例,占全省第一位,在2002年底的统计中,艾滋病感染者中彝族占84.93%。以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按照国际惯例推算,目前全州实际共有艾滋病毒感染者11374人以上。在没有采取强有力措施的情况下,到2020年,彝族同胞中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57.5万,占彝族人口总数的26%;第二组数据同样令人怵目惊心,目前,全州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11799名,其中彝族占极大部分比例。从这两组数据中我们读到了什么呢?除去特殊性不说,一句话,民族精神的普遍失落。心灵的航船需要灯塔来照明,没有理想、失去信仰、与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背道而驰,这一些足够使一个人的心灵无所适从,最终摧毁一切。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作品《热爱生命》一书中,塑造了一个历经艰险却凭借顽强精神毅力挣脱困境的勇士。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躺在病榻上时,曾特意请人朗读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列宁为什么这么喜爱这部小说呢?我想,一个重要原因是,书中展现的一幅在寂寞的北方荒野里人同大自然殊死博斗的画面激励着列宁与病魔作斗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曾经鼓舞过无数的有志青年投入火热的生活实践。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人的形象为什么会深入世界各地读者的内心,这同样可以归结于老人面对狂风恶浪时毫不气馁执著如一的那种精神力量。就以彝族的诗歌来讲,当我们听见阿库乌雾的诗歌站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里声嘶力竭地呼唤“魂兮归来”时,当我们看到吉狄马加的诗歌立在乍暖还寒的大凉山震耳欲聋地宣告“我是彝人”时,当那一声“但是你啊,故乡,是否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有的眉目?”的诘问响彻白雪覆盖的村寨时,谁能说我们仅仅感受到了作为彝人的骄傲和自豪?谁能说我们对民族精神的探寻已经走到了尽头?T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对彝族精神的一点思考T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丽富绕的大凉山,在现代文明的春风秋雨洗礼下,一些传统文化还依旧翠绿,原汁原味的民族生态独秀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点不禁让我们许多人喜上眉梢。正因为如此,对凉山彝族精神现状的分析有助于认清整个民族的精神现实,更有助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新、扬弃和重铸民族精神。从解放后一步跨千年的那一刻起,我们的民族精神就被注定将经受重铸、更新和跃升的一个相对较长的产痛期,而一些古老的美好也正化成遥远的记忆。对族群生存意义的疑问、价值判断的紊乱正在消蚀肢解着一个曾经完整的民族。有时候,物质财富的增长不仅不会必然地带来民族精神的提升,甚至会出现民族精神的沉沦和消退。就凉山的情况来看,你举目望去――艾滋病的蔓延,吸贩毒现象的滋生蔓延,对生态资源的肆意劫掠和破坏,家支、等级意识的卷土重来,如此等等,都向我们证明了现实的严酷,同时,也昭示我们:在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创造物质的丰裕,为民族精神的提升和高扬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放弃或轻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不仅是违背理性的,也是生不如死的。如何来鼓舞人,提升人,彝族文学和彝族作家对此有着天然的、不容推诿的责任和使命。面对现实危机时是作出合乎理性的选择,还是顺从本能的情绪随波逐流,我们千万不要让自己对民族的爱模糊了对事物是非界限的认识。面对一系列不幸,是遮掩回避还是积极应对,这考验着整个民族。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里包含着对一个民族竞争能力的考验。爱因斯坦的这句话也具有启示性,他说,“在灾难的年代里,我们必须尽力加以调整,以适应实际的需要,同时不放弃对精神和知识的热爱,不放弃学习和研究。以中华民族共同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为总纲,再结合彝族的历史实际和发展需要,不妨对彝族精神中包涵的内容作一些大胆探索:宽宏大度,崇商重市,环保卫生……彝族传统中无疑有坚强勇敢.吃苦耐劳.重情重义等许多的民族精神,但勿庸讳言,前面提出的这些在彝族的历史和现实中都是相对欠缺的。或多或少是受了彝区山高林密、沟壑纵横的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缘故吧,迫使人难以形成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彝族历史上的冤家械斗不绝如缕,奴隶制留下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陈腐意识还有一定市场就是最好的例证;对于商业来讲,彝族有一句谚语是“经商的人没有裤子穿”,较典型地反映出我们这个民族以商业为羞耻的落后观念,所以我们必须对症下药,号召大家尽快接受并融入市场经济;对于环境保护和讲究卫生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民族日常生活行为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由于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行为的肆虐<这一点,在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前政府的做法是破坏性的,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世世代代居住的环境正加剧恶化,曾经熟识之地也因为可持续性的湮灭而一片陌生。在2000年左右连续发生的霍乱也是归咎于不卫生的饮食习惯。惜短护短是害怕直面现实的结果,新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拿出刮骨疗伤的勇气。就当前来讲,以宽广的胸怀面对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以健康的心态看待强势民族的多方渗透尤显重要。世事如潮,弘扬好、培育好强大的民族精神,我们才能勇立潮头!T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学,任重道远;彝族作家,责无旁贷!!T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