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鹏翔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9月
今年初,我收到了彝族作家王鹏翔著的《村庄的背影》一书。自序中第一句话,他写道“我是把我的村庄诗化了。”他将对云贵高原上那个叫阿嘎屯的村庄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的热爱与眷恋,化作朴实的散发着浓浓乡土气息的文字,让它与千里之外内蒙古高原东部的一个小村庄,以相似的面容,向我扑面而来。
一南一北,两个村庄。王鹏翔的村庄文字,像一只萤火虫,带我走向那个陌生却熟悉的村庄。
走进村口,我一眼就望见了他所描述的那棵大茶树。那是一棵即便“没有了生命”,“根,依然紧紧抓住脚下的泥土;枝丫犄张,直指苍穹的一棵树”,“一棵长满传奇的树”,“一棵神树”。这勾起了我对家乡那棵神树的怀念。
王鹏翔是与他的村庄呼吸与共的。他不仅感知着花开花谢的欣喜与忧伤,也感知着村庄的铁器那“发自内心的歌声”。如果没有生活的经历,谁人会由心底歌颂那些笨拙、甚至显得丑陋的农用工具呢?他写道:“那些木柄的铁器,锋刃闪烁着冷冷的光芒,它们的热情从冷冷的光芒中放射出来,被一双双茧实厚重的有力的手,驱使着,挥舞着,在季节中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并欣然乐此不疲。”
“节气是村庄的一条血脉,通过节气的河床,不动声色地流淌在村庄里。”爆竹声中除旧岁,腊月二十三供灶神,除夕挂灯笼、贴春联、打扫房前屋后、做年夜饭,娃娃们穿上新衣裳,人人说着吉祥的话,家家户户互拜年……富有节的气息、人的气息、生活的气息的文字里,读者可以追忆各自的村庄。
生活,在这里,或者在那里,都有着太多相似相同的地方。只是,脚步无法企及,人们无法一一得知。然而,我们有文字。它让天南地北的人们互相认识和认同、相遇相惜。王鹏翔的《村庄的背影》,让我认识遥远的阿嘎屯的同时,也让我逆时光隧道回到了我童年的家园,寻到了那些温暖记忆的片段。我想,这就是一部作品最最成功的闪光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