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刊物 大视野——《乌蒙山》杂志的“中国彝族作家专号”
作者 宋家宏 2011-09-02
原出处: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阅评简报》
    《乌蒙山》是一本文学杂志,昭通市昭阳区文联主办。论级别,它只是一家县区级的刊物,虽然有贾平凹提写了刊名,也只是一本内部刊物。同类的甚至“级别”比它高的文学刊物,在云南有不少,大多没办出什么影响来,最多也就是给当地或者周边作者提供一个练笔的园地而已。弄得不好的,成为相互交换稿子、满足虚荣心的一块私家地。对这类刊物是否有必要存在,始终有争议。
 
    《乌蒙山》在同类刊物中有全然不同的办刊理念,它是一本小刊物,确有大视野。在推动当地文学创作繁荣,帮助当地作者提高创作水平的同时,编辑者有更为宏大的眼光。在这本刊物上,经常可以见到外地外省知名作家的作品,这为当地作者的创作吸取营养提供了一个通道,也为当地作者与知名作家的交流提供了渠道。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会有一些全国视野的策划。
 
    今年“火把节”前夕,《乌蒙山》杂志用第4-5期合刊推出了为彝族火把节献礼的“中国彝族作家作品专号”。这在云南文学期刊中独树一帜,在全国也属首创。一本县区级刊物,他们想到的是“中国”,是“彝族”。这样的专号本应由省一级的刊物,以至国家级的刊物来办的,至少,应该由自治州首府的文学刊物来办的,他们都没办,《乌蒙山》办了。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刊物还没出来,只在一些报刊上发了消息,就有不少人通过不同渠道向他们要刊物了,才得知要办这个“专号”,来自全国各地的彝族作家的作品就向他们涌去了。
 
    它汇萃了中国当代彝族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二十余位作家、诗人的作品,整体展示了当代彝族作家的作品面貌。在“彝人诗潮”栏目中,以当代著名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彝人之歌”组诗开篇,展现了李骞、普驰达岭、倮伍拉且,阿苏越尔等在当代诗坛比较活跃的彝族诗人的创作风貌。在“深度小说”“精典美文”栏目中,展示了彝族作家黄玲、吕翼、纳张元、米切若张、李智红、柏叶等人在小说、散文上的创作实力。专号还专门设立了“彝族作家作品研究”专栏,对彝族文学的发展进行理论的研究与探讨。这是当代彝族作家整体实力的一次重要展示,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
 
    我们从这期刊物上可以得到两点启示。
    一、刊物不在大小,而在办刊者是否胸怀大志,是否有策划能力。
    一本刊物如果只把它当作联络感情交换关系的私家地,能长出什么样的庄稼来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把给作者发稿子当作恩赐,高高在上,那么,对这家刊物的主编,人们只等着他下台后看他的笑话了,不管刊物的级别有多高,它是不会有好评的口碑的;刊物没有整体的策划,它的混乱也就是必然的。
 
    《乌蒙山》自创刊以来,始终把推动文学创作繁荣放在首位,把引导当地作者创作放在突出位置,把文学艺术的标准放在重要位置,办刊者有文学理想,胸怀大志,办刊时间不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尽管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有的稿子发表得不适当,引来了外界的一些批评意见,但总的来说,是在向上发展。自创办以来,曾被评选为云南省第一、二届“优秀文学期刊”,在办刊方向和思路上有追求有创新,为培养地方文学创作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磅礴乌蒙的群山,生生不息的文学”,正是这个刊物的真实写照。
 
    二、云南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开掘还远未结束,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拓展、认识还有待深化。
    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开掘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在我们的内心里有个隐隐约约的想法,总认为资源方面已经没有多少了,剩下的只是深度开掘的问题了,是重新认识的问题了,但是,昭通近年来对当地彝族文化资源的开掘,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昭通是个多民族杂居地区,一直以来文学创作上的民族特色并不突出,而是以写贫穷、苦难而著称,昭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并未得到深度的发掘。包括笔者在内有一个偏颇的认识,认为写民族特色不是昭通作家的长项,甚至说过:我们没有民族特色来奉献。
 
    近几年在昭通市委、市政府开发、建设现代化昭通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对昭通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入发掘。尤其对昭通原本为“彝族文化发源地”的特殊地位进行了文化和学术上的研究与开掘,获得了重要的成果。据彝族《指路经》记载,昭通以西二十里处的葡萄井,为彝族历史上“六祖分支”的圣地。彝族远古历史上在经历了洪水泛滥的时代后,彝族人文先祖阿普笃慕正是在昭通葡萄井这个地方召集了一次重要的会议,把他的子民分成武、乍、糯、恒、布、默六支,由他的六个儿子率领,向不同的方向迁移、拓疆,发展成彝族不同的分支与部族,史称“六祖分支”。这是彝族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也是凝聚彝族民族性的重要人文遗存。昭通不仅是中原文化向云南边地扩展的唯一通道,更是彝族祖先的发源地,多民族的文化交汇在这里放射出耀眼的光彩。昭通缺少的不是民族的特色,而是发现的眼光!
 
    目前昭通市委、市政府已经在“六支分支”的发源地完成了“祭祖圣地”文化旅游景区一期工程。建成后的昭通彝族“六祖分支”祭祖圣地文化旅游景区将成为中国彝族文化荟萃的展示区,川滇大通道上文化旅游的新景区,昭通城市建设最具民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昭通在彝族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将会得到重新开发定位。
 
    今年8月14日,昭通举行了一系列围绕彝族火把节展开的文化、学术研讨活动。来自云、贵、川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对彝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
 
    《乌蒙山》“中国彝族作家专号”正是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一出现就呈现出彝族祖先诞生地的气魄!相信云南以及昭通的作家们对昭通的民族文化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在文学创作中呈现出独特的光彩。
本期《乌蒙山》非常遗憾的是,缺少一篇“卷首语”一类的文字,没把这期刊物的定位、目的、用稿等加以必要的说明,让读者对这期刊物有更明确更深入的了解。
发布: 普驰达岭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