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普驰达岭赠阅诗集《石头的翅膀》,欣喜中细读两遍,感觉这是充满彝族情结的学者型诗作。诗人把流传千万年的彝族传统文化与时代民族精神韵致,在流畅不息的灵动笔触下化作坚硬顽石,插上腾飞翅膀,走出乌蒙山乡,展现给世人,让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增添更多彝族文化元素的彝学增添新景,再度展示彝族文化魅力,甚至为中华彝族文化学派雄风添砖加瓦,让世人从别样视角中激起彝文化浪花。自小生长在罗婺彝区的普驰达岭,从彝族娃子成长为彝族学者、教授,并乡音情结未改,依然恋乡恋情,以学者眼光和视角,审视罗婺故乡文化底蕴,把这些思乡寄情和人文意趣创作成诗,终而结集面示读者,让更多的诗歌爱好者和彝人情结与文化探秘者阅读为快。
YK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YK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诗集《石头的翅膀》共分五卷,前四卷是纯诗歌,末一卷为散文诗。捧书静读,一卷卷读来总会激起太多涟漪。每卷都以一首代表性的同题诗歌或散文诗为题,如卷一《石头爬满祭祀的语言》,以“……所有山谷中的幻影/网着一地的苍凉/那首低垂的牧歌/爬满祭祀的语言……”点出卷题,形象写出展现以牧羊为特色,充满浓郁“羊”文化的彝族乡情。彝族同胞崇尚“羊”文化,羊皮褂、羊肉、羊毛毡……寄托着民族的情与根。“我是彩云之南深山猎人兰花烟头点燃的一粒木炭/我是云岭牧人背上那一件皱巴巴反穿着的羊皮褂/我是纳苏毕摩念经作法摇落的那串作法叫魂的铃声……”。把彝人及彝族文化跃然笔下。走在彝区乡间,一旦看到反穿着羊皮褂的人,十有八九是彝人,由此也可以说,羊皮褂是彝族人传统服饰象征。尽管彝族同胞随着时代飞奔列车,融入现代化生活,或许城市甚至乡村彝乡也难见标志彝族象征的羊皮褂、反穿羊皮褂,但这一彝族服饰和文化传统仍然可以在阅读这些诗句中感觉得到。当今彝乡,羊皮褂似乎成为奢侈品,牧羊传统和存栏羊只不少,却已充满浓浓商业气息,步入商品化时代,寻常彝家的羊皮也因赋予浓重商品属性而价值飞速攀升。羊皮褂的形态也始终为亲历那些传统时日者牢记心间,代之而起的可能是随处可见而易于为农事之助的棕衣褂,但羊皮褂的雏形不变。许多彝人穿上西装打起领带,却乡音不改,根古不变。
一首《我用石质的呼吸仰望凤家城遗址》记述云南绿劝“彝族罗婺部凤氏建筑”根古,遥想凤家城昔日辉煌与异彩,尽现彝族罗婺部落强大实力。据说凤家城毁于明嘉靖四十五年凤乡造祖之乱,整个凤家城堡燃烧了整整一个月方倒塌,可见凤家城规模是何等宏大。诗人把自己比喻为“彩云之南深山猎人兰花烟头点燃的一粒木炭”,走出大山,融入京城,成为学者和教授,却仍然把自己当作火种,展现的是彝人家中永不熄灭的火塘,是生命之源。始终牢记根在彝乡,是罗婺后裔,当为民族呼喊,记得住浓浓乡愁,而且以诗歌的形式,把彝族罗婺部落的乡愁沉淀下来。 YK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读一卷都有不一样的感受。除卷一《石头爬满祭祀的语言》外,卷二之《那些看不见的水》、卷三《断章写在殷墟之上》、卷四《你是我一枚不可救药的月亮》、卷五《故园如花灿烂老去》,都记入彝族浓浓乡音,有历史解说,有山川物事,更有母语音韵,犹如用诗歌记述罗婺彝区那一片南高原红土地的百科全书。虽然许多的意境、民俗、地方风土人事非我熟悉,读到许多母语表意时有云里雾里之感,却也从中感受到作为根在彝乡的彝人,新时代的彝族学者,用这样的方式记述本族历史文化和民族之根,是非常有担当,也极富责任感的,对于民族文化,特别是彝族文化学术和文学审美而言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YK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阅读这些融入浓郁民族情结的诗篇,更易于让阅读者激起浓烈的乡愁,增添思乡情结,或许也是记住乡愁的重要方式。作为诗歌爱好者,彝族文化爱好者,尽管不是彝族,只要生长在彝乡这块融合众多民族血脉的土地上,都会在土生土长中身受彝族文化熏陶,也会融入浓郁彝族文化情结。如若非彝乡人,即使没有彝族文化情结,一旦读过这些诗篇,都会对博大精深的彝族文化产生许多未知的猜想与联想,会用探秘和好奇的眼光审视充满彝人情结的诗作。其意境,其波澜壮阔的气势,带有神化奇景的表达和写意,都会给予心灵的激荡和震撼。 YK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那些看不见的水/停要空中止在六月/那双远离南高原的手/活在家园舞在十月/那棵站立于风中的树/用骨骼的呼吸和生命的光芒/摆渡着历史的忧伤/熟悉的母语被风高高挂着……”(《那些看不见的水》),写满乡愁,超越时空和物类事象,活脱脱阅尽人间冷暖,把思乡意境跃然笔端。在彝人心中,山、水、树木、石头、火塘、羊皮褂、羊毛毡,甚至太阳、月亮都赋予了生命,体现的是尊重大自然、崇尚生命的民族观念。如“云是我的披毡/风是我的骏马/雨是我的耳环/雾是我的神扇/雷是我的经诵/电是我的灵光/水是我的血液/冰是我的骨头”(《灵魂密码》),尽展彝人物象灵性。这就是彝人,是他们溶入大自然的体现。 YK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的诗作是充满睿智灵魂的,如“所谓的思想与灵感不是在背负着文字前进,而是在文字的翅膀上用灵魂掌舵着飞翔”(《言语生长在表象之内》),犹如说是诗,不如说是用诗语言在论述彝人表象,是思想和灵感的极好注脚,是用诗的语言论述充满睿智灵魂的彝人人性光辉。 YK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诗集各诗所记物象遍及南高原山乡,也旁及京城的繁华世界,但思乡情结却总是流露笔端。如散文诗《彝乡山野的表情》之言:“久居异地他乡,故土如书,一页页写满了乡土记忆和岁月的沧桑。在遥遥远远的彩云之南,南高原千姿百态的湖泊高高低低隐约于云岭丛山深处,彝族六祖之裔德布德施的罗婺部地,云南禄劝县云龙乡火期洛尼山下一个叫普驰卡的彝族寨子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浓重的故乡情结,始终牢记普驰卡的生活,情牵火期洛尼山下的故土,乡土记忆和岁月沧桑一刻没忘。多么希望故乡如山间顽石能够插上腾飞的翅膀,也像京城都市一样溶入繁华,却又保持着本色而不被历史湮没。 YK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想到这里,我又想起一则源于《庄子》的寓言故事,说深山里有块寂寞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想法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吸取天地灵气、自然精华,承接雨露惠泽,拼命生长,经过若干年,受风雨洗礼而终于长成大山。当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巨响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老鹰冲向蓝天。诗人普驰达岭的创作,诗集《石头的翅膀》中抒写的人事物象和意境,就如那个顽石,吸天地灵气和自然精华,承接雨露惠泽,拼命生长。如其《自序》中列举的“那些高挺的天菩萨、忧伤的母语、毕摩的经诵、巍峨的群山、涤荡的河流、舞动的羊群、以及金黄的荞麦……”寄托和承载着乡情民俗,也把彝族神秘而原始的宗教经文作为素材融入诗歌中,如“清浊浮沉而乾坤的光芒/在蝌蚪一样的经文中闪烁/祖灵的品性从混沌中折射智慧的底色”(《祖灵之舞》),为诗平添神圣与质朴。 YK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诗作中充满母语灵性,却也有着睿智灵语的闪现。如“鱼不觉有水,人不觉有气。但鱼知水动,人知气动。水动为涌,气动为风。”至少代表着其诗歌语言的凝练与意境的高远。读诗的感觉似乎与这些隽永灵光相似,其感受很难用这笨拙的秃笔抒写出来,只好留待今后的品味中慢慢咀嚼吧。 YK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读普驰达岭《石头的翅膀》,让我获得彝族罗婺部的大量历史和现实的信息,知道许多彝风彝俗,并得到了诗歌意境的美感享受。也让我感觉到了虽然是顽石,却也放散出灿烂的异彩,始终能得到别样感觉,也是读诗中难得一见的享受。其中有着民族情结,更多的是民族责任和信心。 YK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愿普驰达岭的人生和创作,如长了翅膀的石头,吸天地灵气和自然精华,承接雨露的惠泽,展翅翱翔吧!YK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K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址:云南省楚雄市鹿城镇丰胜路667号 邮编:675000)YK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