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德本:儿时的"祝饷"年夜饭
作者 严德本 2022-02-06
原出处:彝族人网

过春节,其实“最是难忘‘祝饷’年夜饭”。趁着“守岁”改看“春晚”的当口,笔者匆匆敲响键盘,美美回味下儿时眼巴巴地在大年夜(除夕)"祝饷"请老祖宗吃年夜饭的“最美忆旧事”。Ns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祝饷",即是在大年夜(除夕)或之前的逢单日子,在家里敬香烧纸祭祀祖先。把祖先的在天之灵请“回家”吃年夜饭,这是千百年大江南北流传下来的“百善孝为先”的传统习俗。意思是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也是求祖宗保佑来年太平吉祥。所以,家家户户都要“祝饷”纪念先辈。Ns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Ns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童年时光,我家三间茅房正堂靠墙放着一张长台、八仙台。每年大年夜午后,从姜堰工作放假回家的老爸开始准备“祝饷”,在八仙台三面各放一张长凳子,朝南面空着。台面上摆放着“三荤三素一汤”菜肴,有凳子的台面边上各放七、八只小酒盅、筷子,朝南一边放香炉、蜡扦,糕头、团子、黄酒和水果,香炉下面还放一张“亡人马”图的纸。母亲把烧好的菜肴揣上台子后,老爸便点燃香蜡烛,到大门口轻声地连喊三声:“老祖宗转(回)来吃年夜饭。”片刻,回到八仙台旁,把早先留有可以走动的凳子,稍微移近台子,意思是让老祖宗坐稳。“祝饷”时间是点燃一根香的辰光(香蜡烛燃尽),约一小时左右。在这段时间内,要给老祖宗敬三阵(次)酒、磕三次头。香蜡烛将燃尽时,老妈揣来一碗米饭、一碗萝卜汤,放在台上。父亲就在八仙台旁烧纸钱,叫我们姐弟三人向老祖宗磕三个头。纸钱烧完后,父亲再把凳子稍微移出点,嘴里说道:“走好。”意思是老祖宗吃完年夜饭要走了。“祝饷”时,老妈防止小孩调皮到台上拿水果或菜吃,预先给我们每人2粒糖果,并关照我们:“台上的东西不要去拿,是老祖宗吃的。”我们都很听话,决不会去乱动,就是在台子旁走路也是轻手轻脚的,显得特别谨慎。Ns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祝饷”结束后,就轮到全家吃年夜饭了。这时,老爸忙着扫地、抹台子;而老妈在灶间头精心准备几道大家爱吃的菜肴。吃年夜饭的时候,老妈揣上一碗红烧蹄膀,那光滑油亮、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让人垂涎三尺。我急忙站起来夹了块蹄膀,先将它放在鼻前闻了闻,“好香啊!”便大大地咬了一口,吃在嘴里软软的、糯糯的。“哇,太好吃了!”我高兴地叫了起来,那香甜的味道真让人回味无穷。老妈在柴仓酒缸里还拷来了一壶老白酒,叫我们陪他一起喝,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着,聊着,好幸福呀!Ns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吃完年夜饭,老爸就忙着切糕片,应付春节中上门乞讨“叫化子”的。然后用面粉搅了浆糊,在大门上贴春联。守岁时,我们围坐在大人们的身旁,边吃瓜子边听老爸讲工厂里的故事,分享过年的快乐。睡觉时,老爸给我们每人发了2元压岁钱,嘱咐我们放在帎头下面压压岁,到正月十五交给老妈。那时,头底下枕着压岁钱,尽管要上交,但心里还是特别的高兴,高兴地睡不着觉,总是拆开红纸包看看压岁钱。老妈拿出三件新衣服、三双新鞋子,关照我们年初一穿上。大年初一早上,我们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吃了团圆糕丝汤,高高兴兴地在老爸的带领下,去村上长辈、寿星家里拜年祝寿,那糖果、花生把衣服的口袋塞的满满地,高兴极了。Ns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记录下儿时美好的"祝饷"年夜饭情景,更满怀豪情“面向未来”。如今,我们的生活似同芝麻开花节节高,过着吃喝不愁,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除夕的节日习俗虽然有了很大变化,驱逐邪祟之类的观念和行为已不多见,但祭祀祖先的礼仪却传承了下来。Ns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老科协)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