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九十九个姑娘的歌声,
还有一个姑娘在等待;
见了九十九个美丽的寨子
还有一个寨子在等待……”
这首《留客歌》,曲调优美,歌词动人,表现了彝族人真诚朴实、热情好客的美好情愫。
过去彝族人根据关系和情感亲疏,以及往来间隔时间长短,按不同方式来待客:一般客人杀鸡,重要客人杀羊杀猪,最尊贵的客人杀牛。他们认为,谁家门槛被客人踩得多,谁家就会好运、财运连连(这让我想起汉人一句话:主雅客来勤),所以他们对上门的客人都会尽其所有,热诚款待。
三年前我还在凉山的时候,一个周末,有位学生邀请我和他的几个同学去他家乡看索玛花。他的家住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山上,下车后还需要爬一两个小时的山,到他家时已经夜幕深沉,月上树梢。他的家人见到我们,捉了一头猪要杀。我赶忙阻止,说我只吃“三净肉”,不可以“为我所杀”(这个借口阻止了数次“杀戮”)。学生回说,那也要招待几个同学啊,这是彝族人的待客之道。最终还是把猪杀了,尽管我坚持没有上桌。
有的人家即便整不出这些鸡鸭鱼肉,他也会拿出家里最好的吃食招待你,虽然我们看上去很平常。
某个周日家访,当我来到第三家时,主人正在吃中饭:洋芋酸菜汤、烤洋芋。我再三告诉他们已在路上吃过(下去家访我都会带着吃食),他们还是去蒸了米饭,炒了鸡蛋。我知道,山上不能种水稻,那米是他们以物易物换来的,平时舍不得吃。
在凉山彝区,家里来了客人,最忙的还是家里的女人,因为烧菜做饭都是她们的事。但到了吃饭的时候,她们却不上桌,要等客人吃好喝足,她们才会撤下剩下的饭菜在另一个地方吃——好东西要尽着客人吃,他们是这么想的吧!
为示对客人的尊重,他们还会请来亲戚或邻居陪客人,哪怕桌上并没有什么美酒佳肴。彝人家族观念极重,一家杀了猪羊,往往会分给左邻右舍,听说过去哪家杀了牛,全村人都能吃到。
吃饭时,如果有主人把饭菜放地上,不给你碗筷,你别见怪,他们传统就是如此:地当桌,盆当碗,手当筷。荞粑、煮洋芋、坨坨肉,用手抓起来吃;喝汤,盆里放着红、黄、黑三色花纹的漂亮的木漆勺。开始我还腹诽他们不讲卫生,感到很别扭,后来也就习惯了,也许这正是他们豪爽、奔放性格的日常体现吧!当然,现在随着新彝乡建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饮食习惯也正在改变,许多人家有了桌椅板凳,也开始用起了碗筷。
“满山花儿在等待
美酒飘香在等待
要是不走不行了
明年今日早早来……”
我离开凉山已两年有余,却自离开的那天起,就想重回那儿,再做一回彝家的客人,吃一块荞粑、坨坨肉,喝一碗洋芋酸菜汤,重温一段久违的温馨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