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父母接到城里来过春节
我买房居住在县城里的十多年来,一个习惯一直坚持着,那就是,彝族年回老家陪父母过年,春节就把父母从高山老家接到城里来过春节。
除了小时候,我印象中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好像很熟悉,却又很陌生。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就离家求学,从农村到城里,从异乡到异乡,后来又在县城工作,与父母见面、相聚时间甚少。所以每次相聚我都特别珍惜,推掉所有的饭局、酒局、牌局等无关紧要的应酬,好好陪父母。
我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千千万万农民当中的普通一员,也是高山淳朴敦厚的彝族老人中的普通父母,他们像众多父母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子女。平日里,他们很少进城,有事也是最初带口信到现在通电话完成。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地过着他们平凡的日子,为了我们子女操劳了一生,毫无怨言。
父亲今年已经71岁,虽然人看着精神;但无情的岁月在他脸上烙印下的“沟壑”是越来越深,越来越多;65岁的母亲乌黑的头发早已被岁月染上了风霜变成白发苍苍,支撑生活暑来寒往的那双手已布满了老茧,高原太阳的恩赐让她的肤色显得黝黑,刻画出了一个高原老人和伟大母亲的形象。
今年2月18日是除夕。那天中午,父母如约而至。虽然山路坎坷的颠簸车程让他们十分疲惫,但看到自己的孙儿孙女和儿子儿媳都很健康就很欣慰,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父亲喜欢喝点白酒,这也是他唯一的嗜好。所以之前我托朋友在海棠镇卖了10多斤上好的海棠白酒。妻子负责做团年饭。我陪俩位老人小酌一杯,听他们话唠。
父亲的酒量大不如以前了,二两下肚就开始摆开了他过去的“辉煌历史”,我就当一个忠实的听众,母亲时不时把他的话题打断。“这些孩子已经听了无数遍了,你啰不啰嗦!”。我不想扫父亲的兴,说没有听过,鼓励父亲饶有兴趣地摆下去。
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妻子把团年饭煮好了,鸡鸭鱼什么的一一摆在餐桌上,父亲用微醉的双眼扫描了一下桌上的菜后说:“浪费啊,孩子!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做那么多,吃几天都吃不完。在以前困难的时候,能得到一块不加野菜野草的玉米馍馍就是莫大的幸福了。”我说“过年开心,多做几个菜没有什么的。”
母亲也参和着说:“现在的政策是越来越好了,只是我们越来越老了。你看你爸我俩都有60岁的‘工资’,还有低保。你们女儿些也打工挣钱的,工作发工资的,日子都过的去。应该好好珍惜这美好生活,不要做违法乱纪的事。”他们都过习惯了与世无争的生活,也经常教育我们人要知足,贪欲之心不可有。
说话间,妻子把一块大鸡腿夹到了父亲碗里,他死活不肯吃:“鸡腿是给小孩吃的。”我们再三劝他说如今孩子不肯吃鸡腿了,要给钱才肯吃两口饭时,他才摇头说:“现如今的小孩真的不知什么是苦了,需要锻炼。”并约定今年暑假要带上两个孩子到老家爷爷奶奶家呆几天去体验农村生活。两个孩子听到了我们的决定欢呼雀跃起来,“耶!可以去游泳咯。”弯弯曲曲的甘洛河就是我的老家流过。
晚上华灯初上,我带父母到街上溜达一圈。张灯结彩,年味十足的氛围把甘洛这条独街点缀的十分“妖艳”。他们的脚步停留在了摆满了玩具的地摊边,要为我家和弟弟家的孩子些买玩具。枪啊、车啊、芭比娃娃啊见到就买,平日里舍不得买件衣服穿的父母,已经买了上百元了都还在选。
每年春节我的父母不发压岁钱,也不知道什么是压岁钱。但玩具是要买的,而且买较好的给自己的孙儿孙女些。到了彝族年就发压岁钱,好几百的给。我给父母说过多次,我说给个几块表示一下就对了,玩具也是买个几块钱的就对了,反正用不了几天就会被他们搞烂的,他们就是“不听”。
回到家里,见到抱了一大堆玩具的爷爷奶奶,我的俩个小孩高兴地拿出糖果、瓜子花生来贿赂爷爷奶奶想选到最好的玩具。孩子蜂拥来抢玩具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了父母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我瞬间感悟,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天伦之乐。
父母始终牵挂着家里的猪啊、鸡啊的,新年初二就留不住回去了。望着父母远去的苍老身影,我的眼里忍不住浸满泪水。
“人生就像减法,见一次少一次,聚一次少一次。”你总以为还有机会,总以为还来得及,其实,早就晚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父母不容等待。珍惜现在,弥补过去的疏忽还来得及,不要让孝敬成为一种遗憾。
(作者单位:甘洛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