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里的彝人
很多年前,当我终于发现诗歌这种体例,我曾为此彻夜未眠。
我在这种分行或不分行的文字中发现了古文人的脉,发现了事物安静而神秘的本质。我试图把它 写下来,先是照葫芦画样,后来就自己画葫芦。没有人说这样不可以,也没有人说这样是好的。
一直画到了今天。今天是什么时代?我相信我的诗歌是不合时宜的,但诗歌从来就不合过时宜。
我丝毫不否认阅读经验,是因为发现事物之核,从来就不是个人行为。我对大师的敬畏,体现为我对这――“获救之舌”的顾忌,我的诗歌是生存与是否生存的证据。
不是你能做什么,而是你在做什么。不是世界是怎样的,而是它是这样的。
每一首诗都会失败,所谓“流传”,不过是流传者的幻像。
在诗人那里,诗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我问他们,上帝第六天干什么,他们说上帝在削柳条,用以抽打那些好提问题的人。
怀着“成功者的喜悦”写下的诗,只对我起作用,我是我自己的诗歌上帝。
需要说明的是,我只写下我能写的,而写不出我想写的,所以,还得写下去。
《雨夜里的彝人》
雷声翻滚。一个彝人
在酣睡,他的梦
挂在一堆火上
雨水降在门外
耳朵里
再也灌不进任何声音
那我挂在门背后的枪
何以不再应声落地
砸中酒缸
那我搂在怀里的姑娘
何以抓着绿松枝
将我扎疼
雨夜里的彝人,睡在天梯上
他的孤独,是熄灭油灯后世界的孤独
荒凉世间雨水广大的孤独
但我分明看见了他的梦
在写另一首暴力之诗
在持械参与对银器店的打劫
动手拆除厚实的铜门
然后,在少女们的长裙上哗哗流泪
请原谅
原谅他,一个彝人
在火把节之夜
在北京
在中国的裤裆里低吟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