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由思源小学小朋友集体朗诵的《春眠不觉晓》拉开了“狮山春暖·诗意栖居——诗艺赞牡丹”活动的帷幕。
春风和煦、繁华似锦4月2日,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狮子山牡丹园,2025年武定牡丹文化旅游季在这里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指下生花国色芳华”彝绣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示暨T台秀在狮子山牡丹园举行,牡丹与彝绣交相辉映,共同演绎“非遗+赏花”的文旅融合新图景。
以绿水青山为幕布,以牡丹花园为舞台,身着汉服、旗袍和彝族服饰的模特们依次上场展示国风之美。春山荡漾、裙摆飞扬,在山林间看千年非遗与国色天香碰撞。彝绣作为武定县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千百年来,彝族妇女凭借一根针、一团线、一块布,巧手飞针走线,让彩色绣线与布块发生色彩的碰撞,汇聚成绚丽多姿的绣花衣、绣花帽、绣花鞋、手工艺品等,千丝万缕都倾注着彝家女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然而,诗诵牡丹更是精彩纷呈,以诗为媒,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定、走进武定、爱上武定。诗人蒋厚雄诗诵的《咏狮山牡丹》,把人们带进狮山牡丹的世界,感受那万紫千红、蜂飞蝶舞、如痴如醉的南国牡丹美景
“惠帝无权势,狮山种牡丹。佳区甜露洌,好地洞泉甘。笑意千红灿,含羞万紫参。花王沉月色,引客挤肩观。”诗人蒋厚雄诗诵的《咏狮山牡丹》,把人们带进狮子山“僧为帝,帝亦为僧,八千里茫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的神秘面纱,带进牡丹世界,感受那万紫千红、蜂飞蝶舞、如痴如醉的南国牡丹美。
牡丹仙子众人夸,明帝移栽一束花。爱恨情仇植沃土,蜂飞蝶舞恋奇葩。
虔诚到赏千枝灿,真意喜观万朵撒。山顶高呼云喊话,灵石惊动志住崖。
诗人张自莲的《狮山牡丹仙子》以其宏大的气势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狮山牡丹的繁花似锦、让人沉醉在诗和远方的意境中。
诗人尹光慧、赵谦、李绍海、李绍德、邵志云、施从学、陈文宏、唐星旭、叶作华李相陈、冯海、宁培美、李培智、李淑芝、何利平等36位作家诗人登台朗诵或由民族中学、思源小学学生代诵。
语言生动,节奏富于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切合诗歌朗诵的内容,恰当地表情达意,舒心悦耳,娓娓动听,形象地表达朗诵内容、思想感情,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使人在优美的声音中得到美的享受,具有鼓舞性、激励性、感召力。能拉近与听者的情感距离,充分调动听众的情绪,能够使听众产生感情共鸣。此次朗诵得到专家学者、观众的一致好评,为武定县牡丹文化旅游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诗艺大餐。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李淑芝,武定县作家协会诗词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