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武定狮子山牡丹花开游客乐
作者 ​李绍德 2025-04-03
原出处:彝族人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被视为富贵吉祥、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素有“百花之王”的美誉。牡丹花开,游客如织,彝家女与花媲美。
ye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image001.jpgye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牡丹种植始于明代,相传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流亡至武定狮子山正续禅寺出家为僧,并亲手栽种了一株白牡丹,取名“狮山皇冠”。这株牡丹历经数百年仍常开不衰,花冠直径达28厘米,花瓣240余枚,1988年被央视誉为“中国牡丹之最”。这一传说为狮子山牡丹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ye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image003.jpgye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狮子山因独特的海拔和气候条件,成为云南最早的高原牡丹种植基地。自明代起,当地不断从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等地引进牡丹品种,培育出“惠帝紫”“罗婺献瑞”等特色品种,形成9大色系、120多个品种、超4万株的规模,被誉为“南国牡丹园”。武定牡丹以“开花早、花期长、花冠大”闻名,每年3月至5月是最佳赏花期,也吸引大量游客纷至沓来。ye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image005.jpgye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狮子山因独特的海拔和气候条件,成为云南最早的高原牡丹种植基地。自明代起,当地不断从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等地引进牡丹品种,培育出“惠帝紫”“罗婺献瑞”等特色品种,形成9大色系、120多个品种、超4万株的规模,被誉为“南国牡丹园”。武定牡丹以“开花早、花期长、花冠大”闻名,每年3月至5月是最佳赏花期,也吸引大量游客纷至沓来。ye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image007.jpgye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春天里,武定狮子山牡丹园内多个品种的牡丹竞相盛开,贵妃醉酒的粉黛、青龙卧墨的紫红、红白相间的二乔……富丽端庄、雍容华贵、美艳绝尘,方圆百米之内馥郁扑鼻,香气袭人。ye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image009.jpgye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牡丹文化旅游季,武定县将陆续开展“武定好玩呢”主播带你游武定、“指下生花·国色芳华”彝绣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暨作品展演、狮山春暖·诗意栖居—文艺赞牡丹、特色美食竞赛、百名绣娘绣牡丹、画家画牡丹、书法家赞牡丹等20多项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此外,全县各乡(镇)也将开展系列民族传统节日文旅活动,土特产展销,活动持续至5月15日。ye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image011.jpgye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川成都65岁的袁凯带着近80岁的姐姐来到武定狮子山观赏牡丹,姐弟俩高兴地说:“我们此行不仅看到了漂亮的牡丹花,还品尝到武定壮鸡,真是不虚此行!”ye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image013.jpgye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1992年武定首届牡丹文化旅游节以来,已成功举办34届,牡丹节已成为武定县对外交流展示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也是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桥梁纽带。“以牡丹为媒、以节会为台”。近年来,武定县深挖资源、文化和区位等优势,致力于打造“旅居武定”新品牌,围绕狮子山、己衣大裂谷等景点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管理,积极打造旅居点位,做优乡村旅居、做强城镇旅居、做精度假旅居、做特医养旅居、做细养老旅居、做实文艺旅居、做大体育旅居,让每一个到武定的游客都能尽情享受“与心灵对话、返自然怀抱、品人间美味”的诗意与恬静,感受到静谧山水间的喜悦与满足。ye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