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和朋友聊天,偶然谈到民族音乐时,我问朋友:“你知道麦丁吗?”“嗯--不知道。”“那你听过《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歌吗?”“那是50年代就传唱到今的名歌了,我还能哼几句呢......”是呀!音乐作为听的艺术,我们用听觉感受音乐的美,却听不出作者的名字。
麦丁,1927年出生于广东顺德。1952年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民族歌舞团,从此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音乐创作中,与少数民族音乐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一定要写出好作品,用音乐来歌颂和赞美新的生活,这个愿望就像一曲激昂奋进的交响曲,时刻在激励着他前行。然而音乐的源泉不是在创作室里,在山岭,在大漠,在旷野,在人民大众中。为了音乐,麦丁要去跋山涉水,要去餐风露宿,在深入少数民族的音乐生活之中,他的足迹遍布新疆、西藏、广西、云南、贵州......那些"来自泥土深处"的音乐,每一个音符,都是他血和汗的印证,是他心灵深处的震颤。
1955年,麦丁和创作组的同志一行5人骑马挎枪行进在西藏昌都地区,在空旷沉寂的高原上,走了3天都没有人烟,到了第4天才有人跟上了他们,而来者却是匪徒,10几个匪徒尾随他们直到傍晚,大家都在想这下可完了,虽然有枪,但没有子弹,带枪的目的只为壮胆,幸好当天晚上和地方的同志接上了头,才化险为夷。说到这里,麦丁还讲了一件有趣的事,他们当时背着那把小提琴对匪徒很有威慑力,匪徒们搞不清那是什么新式武器,迟迟不敢轻举妄动。能在匪徒的枪口下活着回来,想来有些后怕,就在此行两年前,麦丁的一位吹长笛的同事和一名解放军战士就是在这里和匪徒交火而殉职。
在康藏公路的塌方中,在云南的泥石流里,在贵州的虎口里,幸运之神一次次帮他躲过劫难。麦丁就是这样用生命的艰辛为我们勾兑出美妙的音乐,正是凭着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对少数民族的一份热爱,正是那丰富多彩的民族地区的生活和动听的民族音乐丰富了麦丁的创作激情。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春天,麦丁与词作家范禹深入到云南民族地区采风,当他置身于云南这片蕴藏着丰厚的民族音乐素材的土地上,就像一粒种子遇到了甘露,焕发出勃勃生机,他如痴如醉,废寝忘食地采集、记录,吮吸那民族特有的音乐营养。“路旁的花正在开,树上的果儿等人摘,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词作家范禹新创作的这首词,让麦丁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反复吟咏,细心琢磨,深深地感受到这首表达兄弟民族热情好客,真诚待人,充分地体现出石林当地少数民族人民对党的无比热爱,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无限向往的浓厚的民族情感。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朴实、亲切、诚恳的语言,轰然间激发起麦丁的创作灵感,他以当地彝族撒尼风格的曲调定下了主旋律,吸收了当地彝族音乐老师金国富创作歌曲中的有关乐句,同时揉进民歌《放羊调》的音乐,还参考了俄罗斯民歌中高音长音的衬托,最后完成了这部混声四部合唱歌曲。从此,《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传唱大江南北,赢得颇多赞誉。敬爱的周总理听到这首曲子后非常高兴,并指示将它放到人民大会堂作为迎宾曲目。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歌曲创作比赛中,《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合唱曲一举夺得金质将章,为中国民族音乐在国际乐坛上争得了一席之地。麦丁用朴素真挚的音乐情感和魅力,为中国民族音乐进军国际乐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深入贵州从江县侗族地区,搜集侗歌,整理创作出了《蝉虫歌》等侗族多声部民歌,以客观存在的事实驳斥了西方断言中国民歌中没有"和声"的谬论。有了麦丁的再创作,使得侗歌在1986年走进巴黎金秋国际艺术节,有了“堪与意大利歌剧相媲美”的赞誉。
麦丁自己喜用俄国音乐家格林卡的话来总结他的民族音乐创作:“音乐家的职责就是把民间的东西拿来后进行加工,最后再还给民间百姓。”正是这样,麦丁以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挚爱,对民族音乐创作的勤奋追求,加工出了许许多多的民族音乐作品。《壮锦献给毛主席》、《春到苗家》、《阿细跳月》、《边疆之春》、《我爱边疆的山,我爱边疆的水》、《槟榔开花的时候》、《西山瑶》、《妈妈叫我去摘葡萄》、《赞美你啊,五指山》、《苍山对歌》等等正是他还给民间百姓的艺术精品。
70古来稀,已过古稀之年的麦丁,为自己的音乐创作事业谱写的乐章却没有休止符,他并没有提笼架鸟颐养天年,而是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事钢琴创作与钢琴教学,在北京开办了一所顺德钢琴学校,已经在培养着一代音乐新人。在他的精心指导下,他的学生中也有人拿到了国际专业比赛的大奖。这一代人的成长将与他毕生的追求融为一体,传承他的音乐理想,让中国的钢琴音乐、民族音乐在国际上确立中国人的地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麦丁尚年青,音乐不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