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彝族歌王奥杰阿格就《水西谣》MV拍摄一事,不远万里从北京赶到大方县凤山乡踩点,在经过仔细勘察后,确定本月底在马干山大草原开拍。
马干山,是彝语“马嘎”的谐音,“开满杜鹃花的山口”之意。随着历史的发展,与附近的百里杜鹃相比,这一带过去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已经变得寥落,但却留下了辽阔的高山草原、仙界般的摩天云景和历史厚重的则溪遗址。
当阿格在凤山灿烂的草原和高山云霭中踩点时,仿佛时空已经凝固或重叠。在这样的地方拍摄MV,对阿格而言,是一次梦幻之旅;对水西而言,是一次传说重现。
此次,《水西谣》MV的拍摄由北京阿格音乐工作室、贵州阿西弥亚创意咨询公司、凤山乡政府联合拍摄。凤山乡是水西十三则溪之一的“化果则溪”的所在地。《水西谣》MV选择在大方县凤山乡拍摄,不仅可以还原《水西谣》地域的真实性,也可以宣传凤山,将风情独特、广袤无垠的马干山大草原和当地民族原生态文化推向全国。奥杰阿格说:“本来,《水西谣》MV是打算在音乐室里完成的,但考虑到要贴近大自然,找回水西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因此选择在毕节拍摄。”
2008年,奥杰阿格漫步在历经千年沧桑的水西大地,听到了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水西故事,之后,奥杰阿格根据所收集整理的材料创作了歌曲《水西谣》,此歌曲描述的是一段男子在外出征、女子在家等待的美丽传说。
作为一个彝家人,奥杰阿格深爱着自己的民族,他说:“彝族是有着近1000万人口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一个千万人口的民族如果没有自己在这个时代的文化关注和音乐展示,对我而言,将会是一件十分汗颜的事情。”
对于为何要拍《水西谣》,奥杰阿格说:“水西彝族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要宣传彝族文化,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彝族,水西彝族是必不可少的。”
据悉,《水西谣》MV拍摄完成后,将制成单曲专辑,并在彝族年——农历十月初一之前面世。届时,全世界的人们可通过一张CD一睹雄伟的凤山和马干山大草原的风采,聆听那荡气回肠的美丽传说,感受历经千年的水西彝族文化。
延伸阅读:关于水西及水西文化
水西是地名,贵州毕节地区乌江、鸭池河以西的这片地域通称为水西,东起威清、西达乌撒,南抵安顺,北交赤水河,包括今天大方县、黔西县、纳雍县和水城县、毕节市、金沙县的部分地区,水西势力强大时,管辖着今天的大方、水城、黔西、六枝、纳雍、织金、金沙、威宁、毕节、息烽、修文、清镇、平坝、普定等地。彝族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风民俗,水西土司制度成为贵州乃至世界政权史上独有的管理体制,各种历史文化遗迹星罗棋布、异彩纷呈,涌现出了奠定水西土司基业的彝族英雄济火、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奢香等一大批杰出的彝族土司首领,勿阿纳、濮贤阿尼、奢节、安贵荣、安坤、安胜祖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为推动水西彝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毋庸讳言,水西文化就是居住在贵州西北部毕节地区彝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涵盖了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彝族民间工艺、各种彝族遗迹等等,精神文化包含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口头文学、民间歌舞)、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岁时节日、制度文化等等,彝族土司制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是贵州建制最早、世袭最长、占地最广、影响深远的土司制度文化,可以追溯到汉后主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正式建立土司政权到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千年彝族土司制度维系了水西的和谐稳定,造就了灿若星河的水西彝族文化,成为国际彝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水西彝族文化作为彝族文化中特有的文化形式,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属性。一是对水西彝族聚居区社会经济政治也包括彝族文化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说,水西彝族文化既是水西彝族精神之父,同时又是水西彝族社会各种体制之母;从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说,水西彝族文化既是水西经济发展之根,又是水西经济发展之果。二是水西彝族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生产力,有着满足水西彝族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创造力。水西彝族文化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不仅满足了彝族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也成为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的伙伴,社交娱乐的工具,有着教化和满足娱乐的作用。进入21世纪后,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迅捷,水西彝族文化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正在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发展快车道中释放出来,文化创造财富的神话已经变为活生生的现实,水西彝族文化在全省各地州市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中突显着自身的特点和个性。 (引自安静《水西彝族文化现代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