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起来,
飞起来,
什么鸟儿飞起来?
吉祥的鸟儿飞起来,
飞到什么地方落?
飞到银山落。
——“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起来》
如果没有“海菜腔”,今天的李怀秀可能是在砍柴、割草、烤烟……过着平静的农村生活;也可能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在城里找到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而人生既如此,因为“海菜腔”,因为她的理想和信念,因为每一次机遇,足以影响她的一生。
在昆明,李怀秀如约而至迎接我们,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她。她的原生态歌声获得青歌赛金奖,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美国肯尼迪中心……更给中国乐坛刮来了一股清新的山野之风。头戴无数光环的李怀秀,如今已是响当当的一位大明星,而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的女子全然没有一点儿明星高高在上的样子,得体的言谈举止让我们体会到来自彝寨、来自彝家人的那份亲切。
与李怀秀会合,也开启了《广播歌选》到红河的民歌采风之旅。知道李怀秀要给我们作向导,采风组的成员心里乐开了花,连声说:荣幸荣幸!从踏上旅途的那一刻开始,采访就开始了。在车上、在山野、在席间……围绕着她的成长与成就,我们分享着这位飞出大山的百灵鸟的那些浸在歌声里的故事。
她的成长
海菜腔——哀牢山的摇篮曲
云南省石屏县巴窝麻栗树村,是坐落在哀牢山脚下的一个贫困小山村,李怀秀就出生在那里。
李怀秀的父亲是当年从城里下放到这里的知青,母亲是地道的农民。他们生育了四个子女,李怀秀排行第二。儿时的李怀秀就非常喜欢唱歌,“小时候,我跟外公外婆、妈妈这些家里人学歌。每天砍柴、挑粪、割草、烤烟等这些农活干完后,唱着欢快的山歌,就不觉得累了。”就这样,直到小学三年级,李怀秀开始在同乡启蒙老师后宝云开办的民歌学习班学习“海菜腔”。
上世纪80年代末,家用电器已经开始陆续走进城市里的千家万户,可怀秀家乡全村只有一台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但那台电视却给她留下了太深的记忆。“每天晚上,几乎全村的人都挤在那台电视机前,每当看到和自己年龄相仿,在电视里唱歌跳舞的孩子出现时,我的内心就会无比羡慕,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上电视。”
李怀秀有了最初的梦想,也让这个因家境贫困而中途辍学的小姑娘开始寻找另一条属于自己的学歌之路。
海菜腔——田丰传习馆
村子逐渐富裕了起来,而此时,李怀秀与伙伴们在田间地头载歌载舞的情景却已不再。因为伙伴们都迷恋上了时尚的流行歌曲,而李怀秀唱的“海菜腔”“烟盒舞”被他们视为“太土”。倔强的李怀秀发誓要转变他们的观念,因为那是彝族祖先留给他们的宝贵财富。于是,她开始跟着后宝云、施万恒、阿家文三位老师学习彝族“海菜腔”。1993年,著名音乐家田丰来到云南,为抢救、挖掘和传承云南的民族艺术,自费办起了“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跟着三位老师,李怀秀来到那里成为众多学生中的一员。
从此,李怀秀不但熟练掌握“海菜腔”,还学习了滇南四大腔中的“山悠腔”“四腔”“五三腔”和云南其他民族的歌舞及民族手工艺。“田丰老师不是云南人,却来到云南帮助我们传承民族文化,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因为经费有限,在传习馆的那段日子每天吃的都是萝卜青菜,甚至为了一点菜汤大家都要抢着蘸馒头吃,但我并不觉得苦,这一历练对我日后的成长太重要了。”
经过六七年如饥似渴的学习,李怀秀掌握了众多少数民族的歌舞,但此时田丰老师却积劳成疾患重病入院。没了领路人,传习馆的情况也每况愈下,一些老师和学员相继离开,这让小小年纪的李怀秀无比担忧。然而,坚定的信念和天生不服输的性格让她暗下决心,挑起重担。“当时也有许多省外的演出团体高薪挖我,并对我说:‘你这个职业是吃青春饭的,还不赶快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多赚些钱?’我想到海菜腔,想到病床上的田丰老师,毅然决然的选择留下。传习馆一定不能散,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就这样,传习馆年龄最小的李怀秀留下了,当时和她一起留下的只有5个人。
5个人的传习馆谈何传承民族艺术?为扩大招生,李怀秀四处奔走,希望得到更多有识之士的帮助支持。她的坚持终于感动了他人,在玉溪水松纸厂的大力支持下,传习馆面向云南全省招收了30多名学员,李怀秀的弟弟李怀福也在其中。
很多人以为,舞台上配合默契的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从小就在一起唱“海菜腔”,其实不然。
李怀秀说:“我刚到传习馆时,弟弟在读书。在来信中,我发现他非常喜欢流行歌曲。这让我很担心,于是我便经常给他写信,用田丰老师的精神和行动感化弟弟,让他爱上自己民族的艺术。我自己弹唱‘海菜腔’,并用录音机录下来,连同一把四弦琴寄给弟弟,让他在家学唱。今天看来,我当初的努力没有白费,弟弟也很争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李怀秀参加南宁“中华民歌大赛”,获“最佳歌手奖”; 2003年,被云南省命名为优秀民间艺人。“我没有背弃当初的誓言,一直在努力着,我给在病床上已处弥留之际的田丰老师打电话,向他老人家汇报了传习馆的近况,尽管那时的他已不能说话,但我知道,只要我们这些人还在为传承民族艺术做着该做的事情,田丰老师也会了却一份牵挂。”李怀秀眼含泪水地说。
怀秀的行为和成绩感染越来越多的人,村子里的年轻人、小孩子逐渐喜欢上了自己民族的歌舞,“海菜腔”、烟盒舞又出现在田间地头。
她的成就
海菜腔——西部民歌大赛金奖
2002年,传习馆在李怀秀的带领下,通过周末的演出勉强维系,资金仍然是困扰传习馆的大问题。于是,李怀秀做出了迁址的决定,将传习馆从昆明搬到玉溪。“在昆明,很少的演出收入刚刚把房租勉强交上,更别提老师、学员的演出费了,传习馆入不敷出。于是,我们离开了昆明,来到玉溪。其实,在玉溪平时的演出也很少,与在昆明的时候差不多。平时我们这些人都出去打工赚钱,有演出的时候再召集到一起。那时候我就在水松纸厂当出纳员,弟弟怀福在一家矿泉水厂打工,现在怀福对矿泉水的加工过程还轻车熟路呢。”就这样,怀秀、怀福以及传习馆的每个人,除了唱歌、跳舞,还学习着其他的技能。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传习馆不散。从当初传习馆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学员,到带领传习馆重新步入正轨,角色的转变让李怀秀日趋成熟。
2004年,李怀秀迎来了展示“海菜腔”的机会。她有机会参加中央电视台“西部民歌电视大赛”,并获得金奖。同年又登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的舞台。回忆起那一年发生的事情,李怀秀记忆犹新。“2003年底的一天,我还在工厂里面算账,突然接到石屏文化馆何其祥馆长的电话。他说得到一个消息,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组织‘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他觉得我应该去参加,就没和我打招呼直接给我报名了。放下电话我却犹豫了,因为年底也是工厂报账的时候,工作没完成,怎么能走呢?可我心里十分想去,目的不仅仅是比赛,说出来你们可能会笑,就是想去北京看看。当时我觉得这辈子在工厂里面打工,错过这次机会,可能再没有机会去北京了。”
李怀秀忐忑地拿着比赛邀请函给厂长看,谁知厂长不但没反对,反而鼓励她一定要去,还说不要有任何压力,工厂的大门永远向她敞开。这让怀秀非常感动。就这样,李怀秀实现了进京的愿望,和她的老师施万恒一起到了北京。比赛间隙,她欢快地在京城跑来跑去,为此差点耽误了比赛。“我和几个伙伴去故宫游玩,本来组委会要求我们下午在房间等着,可能是玩得太高兴了,把这事忘了。我的手机也是为参赛才买的,不太会用,设置成了静音。组委会给我打电话也找不到我。等我们回到房间,负责人火冒三丈,把我训斥一顿,更要命的是离我登台只有一组选手了,那可是复赛呀。”好在李怀秀迅速调整好状态,自信地走上舞台,并顺利进入到高手如云的决赛。说到这有惊无险的插曲,过了多年的怀秀脸上依然还流露出愧疚。
李怀秀还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我和侗族大歌演员一起在后台候场,有个记者问我:‘侗族大歌有八九个人,你们只有两个人,你怕不怕他们?’我用了一句家乡的土语回答道:‘辣椒辣才需要一颗!’意思就是,虽然我们人少,但自信的我谁也不怕。”
凭借“海菜腔”,凭借高超的演绎,李怀秀征服了观众,更征服了评委。颁奖晚会上,从没参加过大级别比赛的李怀秀甚至不知道公布成绩是倒序宣读,当听到二三等奖没有她,她有些失落。当有人提醒她赶快上台领奖,你是第一名时,怀秀激动地跳得老高……这是她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比赛的一等奖。
海菜腔——勇闯青歌赛
“我在你们(李怀秀等)的歌声里听到了,第一次听到了来自自然的声音,听到了传承祖先的声音。这两位歌手,他们的音色是美的,音准是好的,节奏是对的,更重要,他们唱的就是快乐,也给了我们快乐。我们中国音乐的这个“乐”字,很有意思,它就是快乐的“乐”字。我们有的歌手唱得可能不错,但是不能够给人快乐,他们给了我快乐。”——田青
获奖后的李怀秀回到玉溪,回到工厂,继续着她的工作。不久,云南电视台给她打来电话,想让她代表云南参加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但是因为大赛的年龄限制,之前与她一起参加“西部民歌大赛”的施万恒老师不能参加,这让李怀秀犯了难,这么短的时间去哪找合适的搭档呢?她突然想到,最合适的人选不就在身边吗!于是,李怀秀再一次来到了北京,来到了中央电视台。这一次与她搭档的是弟弟李怀福,之前从来没有合作过的姐弟二人会成功吗?
青歌赛的舞台似乎才是真正的战场。歌坛精英云集于此;学界权威参与评判;全国观众目光聚集……种种考验等待着姐弟二人。成功了!他们演绎的“海菜腔”在比赛中一鸣惊人,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通俗组专家评委站起来随歌舞动,这场景在之前的任何一届比赛中从未出现过。如此轰动的场面,但比赛结果确是他们没能进入单项决赛,原因是他们的唱法打破了音乐界传统的评价标准,在评委中间引起了争议。尽管这次比赛李怀秀没能走得更远,但她却记住了在现场田青评委说的话,这句话胜过任何奖项。
这次比赛,李怀秀给中国歌坛带来的一场艺术争论,给人们所带来的反思,远比她获得金奖引起的轰动要大得多。终于,在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工作的田青副主任和文化部民族民间中心主任李松以及众多老一辈艺术家的大声疾呼中,李怀秀所代表的“海菜腔”等中国民歌精品得到了应有的尊重。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特别设置了原生态唱法组。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再一次登上了这个舞台,与陕北信天游、朝鲜族民谣、侗族大歌等竞相绽放,并最终以197.67的高分摘得金奖。
那一刻,李怀秀哭了,泪水中有她的梦想、她的信念与执著……
对话未来
海菜腔——需要她
尽管李怀秀没能在第十一届青歌赛上获奖,但已引起云南省委领导的关注。当得知李怀秀他们靠打零工来维持着传承民族艺术之举时,时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的丹增立即建议以超常规的方式将李怀秀姐弟安排在云南的专业艺术团体,继续传承民族艺术,施展才华。丹增书记的建议很快得到批示,而李怀秀却选择回到家乡的歌舞团——红河州歌舞团。
她为何选择回到家乡?对于未来,我们进行了一番对话:
记者:为什么选择回到家乡?其实对你个人而言完全可以有一个更好的选择。
李怀秀:不瞒你说,当时找到我,希望挖我过去的演出团体很多,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非常知名的团体,而且给我开出的条件确实很诱人。说没动摇过,那是假话,尤其对于我来说,一路走来吃了那么多的苦,也是来回报一下自己的时候了。但转念一想,我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靠的是什么?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更是祖先留给我的那些宝贵的艺术财富。我艺术生命生存的土壤在这里,所以我选择留下。
记者:但在这里你的收入等各方面条件可要比大城市的知名团体差得多啊,你没考虑过吗?
李怀秀:在传习馆最艰难的那段日子里,田丰老师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尽管我们很穷,条件很差,但我们很富有。”当时我还小,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今天我读懂了这句话,我的理想与信念,我热爱的民族艺术事业,远比金钱更重要。
记者:你取得了成功,但传习馆还是解散了,这与你当初的信念与坚持矛盾吗?
李怀秀:没有传习馆,就没有我今天取得的成绩。因为有了传习馆的培养与磨炼,我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会低头。传习馆的宗旨是传承、发扬民族艺术,而我已经把“海菜腔”唱给了全国,唱给了全世界。现在,电视里播放着“海菜腔”,学生的书本里有“海菜腔”,人们已经越来越喜欢这些民族艺术了。我的信念和我还在继续坚持做的事,与传习馆的宗旨是一致的。而未来,我终究会重新开办传习馆,继续在那里做着传承、发扬民族艺术的事业。因为,田丰老师的精神对我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我们的民族艺术事业永远都需要传承下去。
记者:在传承民族艺术的过程中,还觉得在哪些方面需要补充自己?
李怀秀:我们这些原生态民歌手,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着问题,这是不容回避的。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我们的各方面素质都那么高,可能我们唱的民歌就不够纯粹了。总之,不管怎样,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对自己都是有益的。我已经报了中央民族大学的进修班,希望在那里让自己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采访后记:“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这是在与李怀秀交谈中听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如今的李怀秀,是家乡红河州的名片,是云南民歌的代表人物,也是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我们有理由相信,“海菜腔”等民族艺术不会在她这一代失传。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人,向那些为了祖国的民族艺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而坚持的人们——致敬!
人物简介
李怀秀,彝族海菜腔著名歌手,国家一级演员,云南省政协委员,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金奖获得者。
生平
李怀秀,女,彝族,1977年出生于云南省石屏县龙朋镇一个山区小村寨的彝族普通人家。
从小喜爱本民族的歌舞,12岁起便跟当地民间艺人学习海菜腔。13岁进入田丰教授在昆明办的民族文化传习馆。在传习馆七、八年的时间里,师从龙朋同乡后宝云、施万恒、阿家文等几位著名的民间歌手学习,不仅演唱海菜腔的技艺日臻完善,还掌握了莎莜腔、四腔、五山腔(与海菜腔合称滇南四大腔)的唱法,也掌握了石屏彝族民间烟盒舞的数十套跳法。花腰彝支系的数十套歌舞,还掌握了哈尼族、纳西族、佤族、怒族、藏族等民族的部份歌舞。
李怀秀是全面掌握石屏彝族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唱跳方法的优秀民间艺人,田丰音像制作公司曾为其演唱的滇南四大腔和民间烟盒舞发行了数万张光碟,曾被有关方面选中多次参加国内外的演出活动及赛事活动,并获得十多个奖项。
履历
2000年参加南宁“中华民歌大赛”,获“最佳歌手奖”。
2003年,被云南省命名为优秀民间艺人。
2004年元月,与老师施万恒一起参加中央电视台“西部民歌电视大赛”获对唱组金奖;
2004年5月,参加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在决赛中取得较好成绩,获“荧屏奖”。
2004年5月30日,被特招进红河州歌舞团。
2004年8月,与李怀福一起参加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获“中国歌王”桂冠。
2005年1月参加全国政协“2005新春茶话会”。
2006年2月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专场文艺晚会。
2006年7月27日,李怀秀、李怀福姐弟组合获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金奖。
2007年11月26日晚21:40,参演“世博之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获艾克来奇市约尼安市长颁出的纪念奖章。
曾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小崔说事》、《魅力12》、《激情广场》、《正大综艺》等栏目的节目录制。
曾到台湾、香港、深圳、广州等巡演。出访过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做文化交流演出。
近年不断受邀参加各种商业、非商业演出活动,为彝族海菜腔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