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人制造是中国成立最早、时间最长、创作歌曲最多的少数民族组合之一。他们曾经在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登上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2010年推出了第六章专辑《回归》。现在的成员是曲比哈布、曲比哈日和吉里日曰。虽然成立十几年来他们经历了几次换人,但曲比哈布、曲比哈日这对亲兄弟始终未变。
彝人制造成员:曲比哈日、曲比哈布、吉里日曰
作为大凉山里走出来的唱歌娃,老大曲比哈布是彝人制造的灵魂人物。当年,他带着弟弟离家出走,阿妈的眼泪成为他们北漂寻梦的支柱。几年后,他创作的歌曲《妈妈》成为KTV的必唱曲目,唱出了所有在外打拼得游子对母亲的牵挂。
为追寻音乐梦想 带着弟弟离家出走
1973年3月6日,曲比哈布出生在群山环绕的四川大凉山美姑县。小县城坐落在半山腰上,99%的居民是彝族人。爸爸曲比石常是个老革命,在县机关做武装部长。他原则性强,正直保守。妈妈马海克洛是一个普通工人,她像所有彝族妇女一样任劳任怨,温厚宽容。曲比哈布的降生给这个彝族家庭带来了很多欢乐,3年后,妈妈又给曲比哈布添了一个弟弟,取名曲比哈日。
彝族人能歌善舞,生活处处离不开歌唱。哈布从小嗓子就特别好,在学校里一直是文艺标兵,他最擅长模仿秀,唱起《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简直就是一个小蒋大为。
上世纪90年代初正是中国摇滚音乐流行的时候,崔健、唐朝、黑豹这些摇滚乐队成了哈布的最爱。他不仅每一首歌都会唱,而且还留起了长头发,穿着打扮也很时髦。在阿爸眼里,哈布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孩子。可在弟弟哈日看来,哥哥就是“歌神”,长发飘飘,弹着吉他,唱着忧郁的歌。
哈布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县里的电力公司上班。可他的心思完全不在工作上,常常旷工背着吉他去酒吧夜总会唱歌。妈妈怕爸爸知道了责骂哈布,常常替他隐瞒。哈布告诉妈妈:“阿妈,我喜欢唱歌,我要去大城市闯一闯。”妈妈打断他,“你爸爸绝对不会同意的。”哈布知道,想做歌手,只有偷偷离开这个家。哈布把辞职离家出走的想法跟哈日一说,哈日立刻眼睛发光,“哥哥,带上我吧。我也要去大城市唱歌。”
哈布哈日一起去找妈妈,一进门,两个人都跪下了。哈布说:“阿妈,儿子不孝,可是我太喜欢唱歌了,我已经辞职了,我要去北京,以后不混出个人样不回来。”哈日接着说:“阿妈,我也要去。”
马海克洛扶起儿子们:“你们愿意出去闯一闯,阿妈不拖你们的后腿。别跟你阿爸说,说了你们就走不了了。你们要答应阿妈,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学坏。”马海克洛看着儿子们,眼里充满泪水。温柔,眷恋,担心,不舍,所有的情绪汇在眼睛里。
1996年4月20日,马海克洛把哈布哈日送上去北京的火车。火车开动的铃声响了,阿妈从兜里掏出一张存折,“这是家里存折,还有3000块钱,你们都带上。外面不比家里,要照顾好自己。以后阿妈就不能照顾你们了。”阿妈捂着嘴,终于呜呜地哭起来。
喊一声阿妈 5年后的第一个电话
北漂的日子比哈布哈日想象的还要艰难得多。兄弟俩在北京石景山附近的农村租了一间平房,100块钱一个月。夏天没有风扇,冬天只有一个蜂窝煤炉子,因为买不起煤球,炉子常常只是个摆设。吃饭饥一顿饱一顿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几天吃不上一顿饭,两个人饿了就一个劲地喝水。
比饿肚子更煎熬的是精神折磨。哈日曾无数次想打退堂鼓,本来是想跟着哥哥到北京当明星的,可现在温饱都成了每天的大问题。混成这个样子,怎么有脸回家见阿妈呀。
而此时的马海克洛在家乡也天天担心受怕,以泪洗面。兄弟俩离家出走后,阿爸曲比石常就一直责怪她,“你真是头发长见识短,两个孩子都辞职了,这要是有个好歹,你后悔都来不及!”其实,马海克洛早就后悔了,自从孩子们一走,他们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没有信,没有电话,也没有任何消息。
哈布和哈日不是不想给阿妈打电话,现在两个人生活窘迫,他们没有脸面给家里打电话。
1998年,哈布哈日终于咸鱼翻身了。5月,他们正式签约北京鸟人公司,与另一个彝族小伙子倮伍阿木组成了彝人制造组合。他们说,“所谓彝人制造,就是彝人制造我们,我们制造音乐,音乐制造美。”
2000年1月1日,首张同名国语专辑《彝人制造》正式发行。彝族歌谣的摇滚化表现让彝人制造异军突起,他们的音乐融汇了古典、现代、民族和流行,原始和前卫。2000年MTV音乐大奖中,彝人制造荣获最佳新人奖,中国最佳原创组合奖。他们像蓄积已久的火山一样,终于爆发了。
2000年末,春节联欢晚会剧组邀请彝人制造参加2001年春晚。大年三十下午,晚会的节目单终于公布了,彝人制造被安排在晚上10点钟左右演唱哈布创作的《彝人回家》,兄弟俩立刻跑了出去,他们要给远方的阿妈打电话。
“喂?”阿妈的声音传了出来。哈布和哈日凑在电话旁,一下子哽住了。5年多了,近2000个日日夜夜,他们牵挂已久的声音。“阿妈!”这一声呼唤像是从心底里直接喷了出来,哈布握着听筒,哽咽地说不出话来。
电话那头的马海克洛也呆住了,朝思慕想的儿子们啊,你们还活着,阿妈想你们呐。她拿着听筒,手不住地发抖,眼泪哗哗地往下流,什么也说不出来。
哈日接过电话,他带着哭腔对着话筒说:“阿妈,你们今天晚上一定看春晚,我和哥哥要唱首歌。”
“……望明月,思故乡,好久没有回家了。听到两鬓苍苍的妈妈轻声呼唤,回来吧倔强的孩子,风中的火把迎接着你的到来。挂在天上的月亮啊,你曾知道游子的心酸哎。彝人回家了,彝人回来了……”马海克洛和曲比石常坐在电视机前,没有欢笑,只有止不住的眼泪。
岁月如歌梦依旧 我还想唱妈妈
春节过后,哈布和哈日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5年前,他们沿着这条路偷偷地走出大山,来到北京追寻音乐梦想。5年后,他们终于在春晚舞台上唱响了彝族歌,这条回家的路漫漫悠长,写满了酸甜苦辣的人生滋味。
远远地,哈布看到一个佝偻的身影,一眼就认出了那是阿妈。他朝阿妈飞奔过去,“阿妈!”一下子把阿妈抱了过来。马海克洛比以前老了很多,又瘦又小,头发都白了。哈布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阿妈,儿子回来了,你受苦了。”
2003年1月的一天晚上,哈布在北京天通苑小区的家里坐在阳台上弹吉他,他看着皎洁的月亮,又想到了远在家乡的阿妈。此时,阿妈在做些什么呢?她会不会也看着这个月亮,在思念远方的儿子呢?想到这里,哈布的鼻子又酸了,他拨动着琴弦,简单的旋律流淌出来,“……妈妈,嘿,永远慈祥美丽的妈妈。你是我心中永远不灭的火把,黑夜里我不会迷失方向。啊嗯,我真的不想让你失望妈妈,因为我的梦想在远方啊 ……”哈布像是对着阿妈说话一样,对着月亮哼唱着。他觉得,这就是他想要送给阿妈的那首歌。他立刻拿来纸和笔,5分钟内就把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记下来了。
这首歌就是《妈妈》,被收录在彝人制造的第三张专辑里。专辑一经推出,这首歌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在外打拼的游子哪一个没有这样的牵挂呢?哈布建议唱片公司,在制作MTV的时候能够让阿妈本色出演,公司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可一牵扯到预算,大家都犯难了,到大凉山去拍摄MTV效果固然好,可资金也要翻倍。想来想去,还是请阿妈到北京来拍摄比较可行。
马海克洛接到哈布的电话,要来北京拍MTV,她高兴极了。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想为儿子们做点什么,她立刻做了好几身彝族人最传统最隆重的行头带到了北京。这首《妈妈》的MTV在电视台播出后,很多人都被阿妈的眼神深深地打动了。可哈布觉得,阿妈出现的镜头太少了,而且如果在老家拍摄,效果一定更好。这成了他心底的一个遗憾。
2010年,彝人制造推出了他们的第6张专辑《回归》,在这张专辑里,特别翻唱了那首《妈妈》。歌曲重新编曲和配器,而且MTV是他们特意回老家拍摄的,阿妈马海克洛是MTV的女主角,哈布终于弥补了上次MTV的遗憾。